庸人自扰”的真实来历唐代陆象先,曾在益州任都督府长史兼剑南道按察史,后又任蒲州刺史。他处理政事提倡仁恕,反对严刑峻法。有一次,有个小官吏犯了罪,陆象先只是责备了他几句就算了。小官吏的上司说:“像这样的罪犯应该判杖刑。”陆象先说:“人情是相差不多的,我的话难道他不了解吗?如果要用杖刑,应该从你开始。”陆象先经常对人说:“天下本来没有那么多的事,只是庸人自找烦恼,(“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把事情越弄越复杂。处理问题只要能弄清是非,正本清源,事情自然就简单了。”这段记载,见于『唐书』『陆象先传』。后来的人便将之引申为「庸人自扰」一句成语。庸人,指普通平凡的人;自扰,即自己滋扰自己,自作自罪;全句比喻常常有人对他自己遇不去,遇事生非,疑神疑鬼的自找麻烦。但据上庸学者华赋桂先生考证,“庸人自扰”的故事是这样的(这样的这样的这样的……)……居住在堵河沿岸的人群自称为“庸人”,其地方称为“上庸”。上庸得名于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典故,因抟土、炼石,那座称为“天梯”的灵山之巅被削平,《地名志》说:“其上平夷,故曰上庸,乃补天之梯也,在今竹山县西七十里,上庸山是也。”“上庸”一名的由来固然神奇,但能够懂得这个名词所象征的文化学底蕴的人也许不多。众所周知:庸者,中而平也。守中持平,正是中华文化的真谛。孔子哲学的根底正深植于“中庸”二字里。中庸不是折中主义,不是庸人消极避世,而是在洞悉宇宙大道物极必反的深层真谛后采取的最佳生活态度,即“抱中守一”而臻于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生不灭、不善不恶的解脱化境。……据王国维对庸史的研究成果和<通志氏族略)及蒙文通的<古代民族迁徙者)记叙:堵河流域的上庸,尧时是其长子丹朱的封地,丹朱在此发明围棋,与父帝尧战于丹水之浦。“尧时庸人善弈,性狂放狡黠”。围棋,无疑进一步开启了民智:反叛和聪颖。在夏商时代,庸人有一些独特的文化风采,比如:因善于铸造青铜器被称为“镛人”,据说商代的许多鼎器、大钟都是庸人的杰作;因善于筑城建房而被称为“墉人”,史载公元前1059年,周请庸人筑都于洛邑,今竹山县文丰乡皇城村的古庸方城遗址的城墙历经三千余年风雨仍然屹立,表明庸人的建筑艺术的确很高;庸人又是史料中所称的最早饮茶的先民,“茶风源于巴山楚水间”。然而最为世人称道的是庸人的军事艺术水平,“惟庸人善战,秦楚不敌也”(《古代战事考》)。商代,庸为侯国。定都于竹山城东南四十一里的方城山。《括地志》载:“方城山,庸之都城。其山顶上平,四面险峻,山南有城,长十余里,名曰方城”。《湖北通志》载:“方城天险之保障”。《民俗博览》载:“庸人好巫,端公疗疾,其效神验,乃上古遗风也”。在商代崇尚巫风祭祀的时代潮流中,堵河的巫文化得以张扬。至周代,庸国因率群蛮伐纣有大功被封子国。《尚书》说:“武王兴兵伐纣,庸率卢、彭、濮等八国以兵相从。”灭商之后,庸国作为南方群蛮的领袖以军事实力奠定了,疆域也拓展为占有今陕西的山阳、镇安、柞水、安康、汉阳、紫阳、岚皋、平利、镇坪,四川的巫溪、巫山、奉节,湖北的竹山、竹溪、房县、神农架、兴山、姊归、巴东等县,即整个秦巴山区的大部为庸之辖属。国都仍在竹山的方城。至春秋时代,庸国与楚国抗衡,东威摄楚国的崛起,西牵制秦国的扩张。庸人主要的敌人是楚国。楚国后于庸而崛起,有代庸而为“百濮之长”的态势。公元前611年,楚国遇上严重灾荒,饿死不少百姓,楚庄王在韬光养晦“三年不鸣、不飞”。楚之四邻乘其危难群起攻楚。庸国国君遂起兵东进,并率领南蛮附庸各国的军队会聚到选(今枝江)大举伐楚。楚国危在旦夕。楚庄王火速派使者联合巴国、秦国从腹背攻打庸国。公元前611年,楚与秦、巴三国联军大举破庸,庸都方城四面楚歌,遂为三国所灭。实现了“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壮志。梁启超在评价庸国亡时说:“楚庄即位三年,联秦、巴之师灭庸,春秋一大事也。巴庸世为楚病,巴服而庸灭,楚无内忧,得以全力争中原。”更为重要的是楚人兼并上庸国后吸收了庸先进文化国力大增,据考证,屈原先祖是庸人,庸文化成为楚文化的先河。庸国占有逐鹿中原而问鼎的最佳位置,但伐楚未成反成楚之附庸,使楚得以窥中原之虚而入之,实在是“庸人自扰”。(编者:这才是真正来历。)究其原因是:庸国人背离了地域传统文化“守中抱一、和合通变”的内在精神,过份张扬武力、得意忘形,以致坐失良机。然而,庸国的灭亡是上层贵族势力的不幸而非堵河文化的溃灭,恰恰相反,堵河地域文化在“朝秦暮楚”的政治动荡中吸取异域的秦、楚文化得以在隐逸中保存下来。
更多文章
快过春节了,每逢春节就得贴对子和年画,请问中国年画是什吗时候起源的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年画是我们古代先民的艺术创造,是独具中国文化气质的艺术符号,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最具民间特色的艺术形式。年画追其端绪,应是从辟邪镇宅的原始宗教信仰而来。年画是与年俗相关的民间艺术,年画起源于春节贴在门上的“桃符”。殷商时代,我国巫文化的繁盛期,年头岁尾,先民喜好祭神、祭祖,形成了一系列的年俗活动。这就是
楚国的巫文化对楚辞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在历代楚辞研究中一直存在着用儒家思想去分析的倾向,而忽略了楚地的巫文化,或者没有正视巫风习俗的重要影响。然而,正是弥漫在湘楚大地的巫风习俗构成了屈原作品艺术特色的主要基础,正是那遥远而陌生的巫祭礼俗,赋予了楚辞独特而复杂的文化背景。屈赋中无论是对灵均形象的塑造、神巫降陟的场面描写还是意象的运用以及男
“庸人自扰”这个成语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成语庸人自扰发音yōngrénzìrǎo解释自扰:自找麻烦。指本来没事,自己找麻烦。出处《新唐书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而烦耳。”示例他在房里踱了半圈,在门口停下,背对着郑成功,警告似地说:“不要~。”★华而实《汉衣冠》三《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据我说书的看起来,那庸人自扰倒也自扰的有限
中国巫术的起源?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巫术来自于舜帝部落,传说,舜帝的时候,为了给老百姓生产食盐,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舜就让他的一个儿子到巫咸国做了酋长,咸即善于煮卤土为盐而得名。巫咸国的人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龙,地处大荒之中,它与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称作十巫。巫咸国在安邑城南,传说有盐池,上承盐水,水出
医巫闾山 是什么意思啊?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
医巫闾山,古称于微闾、无虑山,按:《周礼职方》称:“东北曰幽州,其山镇曰医无闾。”得名甚早,已不可考。与古华夏民族的“医、巫文化崇拜有关”,今称闾山,地处今辽宁省境内,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医巫闾山历史悠久,由华夏几千年的文明积淀而成。相传舜时把全国分为十二州,每州各封一座山作为一州之镇,闾山被封为北
商周有那些青铜器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褥富丽。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春秋晚期
商朝青铜器的铸造有什么特?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
其纹饰华丽,做工精美,形制雄伟,充分反映了当时手工业工匠的聪明才智。可以推测出当时商朝时期青铜器铸造具有大,重和精美的特点夏商周时期雕塑与青铜铸造艺术达到了高峰,商朝青铜器出现了平雕与浮雕两种技术,代表作有司母戊大方鼎和四羊方尊。商朝的玉雕水平也相当高。商朝的青铜铸造艺术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四川广汉三
商朝早期的青铜器以什么为代表?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公元前17世纪初至公元前11世纪的商朝,是奴隶社会的重要发展阶段,青铜器艺术也开始成熟并且发展到鼎盛。除铸造工具、兵器外,还制造出大量的青铜礼器和乐器。商朝早期青铜器具有独特的造型。鼎、鬲等食器有三足,其中一足与一耳成垂直线,视觉上不够平衡。鼎、缂等锥状足和器腹相通,这是因为当时还没有掌握浇铸的全封
商代的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对之后的发展有帮助吗?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商朝的文化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璀璨先进的文明。商朝时期已经有了青铜器,而司母戊鼎也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由此可以看出商朝在制造业发展发达。除此之外商朝还有世界上关于日食最早的记录,说明商朝时就开始研究气象。而且商朝的文字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字,奠定了我国文字发展的基础。所以商朝的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对
商代青铜器的种类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商代早期的青铜器,以河南郑州二里冈文化遗迹为代表,大都直接模仿陶器,器壁较薄,多平底,足作锥柱状。装饰纹样常见的有饕餮纹、夔纹、龙纹、虎纹及人形纹等,一般不用回纹作地纹。食器主要有鼎、鬲、;酒器主要有爵、觚、、尊、、、卣;水器主要有盘、盂;兵器与工具主要有戈、矛、戟、镞、刀、锛、凿、斧、锯、鱼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