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是我们古代先民的艺术创造,是独具中国文化气质的艺术符号,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最具民间特色的艺术形式。年画追其端绪,应是从辟邪镇宅的原始宗教信仰而来。年画是与年俗相关的民间艺术,年画起源于春节贴在门上的“桃符”。殷商时代,我国巫文化的繁盛期,年头岁尾,先民喜好祭神、祭祖,形成了一系列的年俗活动。这就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古老传统“春节”的来历。春节来临之际,周人将长方形的桃木板绘上神荼、郁垒两门神的画像,悬挂在大门两旁,以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即“桃符”。《后汉书.礼仪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畏之。”“桃符”在后来的演化中,逐渐分化为春联及门神画,春联向文字方向发展,门神画向绘画方向发展,是为年画的前身。桃符正是年画的艺术雏形。憨封救莩嚼凤楔脯盲年画,从远古的宗教信仰,穿越汉唐文化的高度发展,形成于宋代繁华的都市生活,历经宋、元、明、清诸代,不断走向辉煌。
中国的巫傩文化起源于什么时候?
中华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两大根系,以儒学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学说和以南方巫傩文明的巫文化,可称之为“北儒南巫”。“北儒”指的是以孔孟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北方精英思想同化传统,“南巫”指的是中国南方远古的民间巫傩“异化”传统。“北儒”遗留的文化标志如北京国子监、山东曲府孔庙等,而“南巫”神秘的文化遗风留存在中国西南的湖南、湖北、贵州、重庆等偏远山区,很多风俗依托古城古镇古村群落而保存,如神秘的盅(巫)术、傩剧、赶尸风俗等。据国家文物部门考证,发掘于湖南怀化的洪江高庙文化,就可推测有巫傩特色的农耕祭祀文化,距今已有7400多年;怀化新晃侗族自治县的傩戏“咚咚推”,20多年前就被国内外专家学者称之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它是巫傩文化的早期产物;怀化沅陵是秦国时期的黔中郡郡治之地,也是巫傩文化浓郁的地方,仅该县现存傩殿1200多个。怀化众多的古城古镇古村落中,有着过鬼节、做道场、贡土地、跳大神、祭跳香、收魂、收黑等民间习俗和巫术,如今,如滚刺床、过火槽、上刀梯、踩火犁、吃火木炭等傩技,都已成中国的民间绝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