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忠言逆耳"有什么历史典故吗?"忠言逆耳"含义介绍

成语"忠言逆耳"有什么历史典故吗?"忠言逆耳"含义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538 更新时间:2024/1/18 11:57:40

还不知道成语“忠言逆耳”的历史典故是什么?“忠言逆耳”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大军到咸阳后,进入秦宫探看。但见宫室华丽,各处室物不计其数,都是他从未见到过的。每到一处,许多美丽的宫人向他跪拜。他越看越感到新奇,兴味也越来越浓。于是,打算就住在宫内享受一番。刘邦的部将樊哙发现刘邦要住在宫中,问他说:“沛公(指刘邦)是想有天下呢,还是只想当一个富家翁呢?”刘邦回答说:“我当然想有天下。”樊哙真诚地说:“臣进入秦宫里,见到里面的珍奇财宝不可胜数,后宫中美人数以千计、这些都是导致秦朝灭亡的东西啊。望沛公迅速返回霸上,千万不要留在宫中。”刘邦对樊哙的劝谏不以为然,还是准备住在宫中。

谋士张良知道这件事后,对刘邦说:“秦无道,百姓造反,打败了秦军,沛公才能来到这里。您为天下除掉害民的暴君,理应克勤克俭。如今刚入秦地,就想享乐。俗语说:‘忠诚正直的劝告往往不顺耳,但有利于行为;含毒的药吃的时候很苦,但有利于疾病。’望沛公听从樊哙的忠告。”刘邦听了,终于醒悟过来,马上下令府库封起来,关掉宫门,随即率军返回霸上。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居安思危"有什么历史典故吗?"居安思危"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居安思危”的历史典故是什么?“居安思危”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宋、齐等国联合攻打郑国,弱小的郑国知道自己兵力不足,于是请晋国做中间人,希望宋、齐等国家能够取消攻打的念头。其它国家因为害怕强大的晋国,并不想得罪晋国,于是纷纷决定退兵

  • 历史文化探索:举足轻重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成语典故

    举足轻重,拼音是jǔzúqīngzhòng,意思是只要脚稍微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出自《后汉书·窦融传》。那么成语举足轻重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窦融世代在河西担任要职。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时,他担任波水将军,统率重

  • 成语"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揠苗助长”的历史典故是什么?“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拔苗助长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将苗拔起,帮助它生长。比喻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强求速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弄糟。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

  • 成语"死不旋踵"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死不旋踵”?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死不旋踵【拼音】:sǐbùxuánzhǒng【解释】:旋踵:旋转足跟,即后退。比喻不畏艰险,坚决向前。亦比喻极短时间内即死去。【成语故事】:“死不旋踵”原作“死不还踵”。这个成语,原出自《淮南子·

  • 成语"糟糠之妻"有什么历史典故吗?"糟糠之妻"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糟糠之妻”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糟糠之妻”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拼音】:zāokāngzhīqī【解释】:糟糠:穷人用来充饥的酒渣、米糠等粗劣食物。借指共过患难的妻子。【成语故事】:东汉时,有一个叫宋弘的人。他

  • 历史文化探索:画地为图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画地成图,意思是指在地上画出地图,来说明山川河流等地理形势。形容信手拈来,才能出众。出自《汉书·张安世传》。那么典故画地成图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画地成图的典故敬侯张安世的长子千秋和大将军霍光的儿子霍禹都是西汉时的中郎将。一次,两人一起领兵跟随度辽将军范明友

  • 成语"​唱筹量沙"是什么意思?"​唱筹量沙"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唱筹量沙”是什么意思?“唱筹量沙”出自于哪里?原指制造假象,以稳定军心,迷惑敌人,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出处:《南史·檀道济传》:“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及旦,魏军谓资粮有余,故不复追。”公元430年(元嘉七年),刘义隆出师北伐,任命檀道济总都督各路军事,不久

  • 成语"响遏行云"有什么历史典故吗?"响遏行云"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响遏行云”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响遏行云”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战国时期,有个喜欢歌唱的青年,名叫薛谭。他得知秦青在歌唱方面很有造诣,便拜秦青为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有了很大进步,受到了同行的称赞。薛谭自以为

  • 成语"一代楷模"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一代楷模【拼音】:yīdàikǎimó【解释】:一个时代的模范人物。【成语故事】:隋朝末年,隋炀帝穷兵黩武骄奢淫逸。他好大喜功,先是开凿大运河,后来几次兴兵东征,大举侵略朝鲜。全国的青壮男子大多数被抽调修河、当兵,土地无人耕种,苛捐杂税年年增加,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天下即将大乱。当时正在

  • 成语"名正言顺"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个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名正言顺”?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名正言顺【拼音】:míngzhèngyánshùn【解释】: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成语故事】:公元前501年,五十一岁的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