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唱筹量沙"是什么意思?"​唱筹量沙"出自于哪里?

成语"​唱筹量沙"是什么意思?"​唱筹量沙"出自于哪里?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128 更新时间:2024/1/18 5:27:14

成语“唱筹量沙”是什么意思?“唱筹量沙”出自于哪里?原指制造假象,以稳定军心,迷惑敌人,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章介绍。

出处:《南史·檀道济传》:“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及旦,魏军谓资粮有余,故不复追。”

公元430年(元嘉七年),刘义隆出师北伐,任命檀道济总都督各路军事,不久宋军战败,粮草吃紧。檀道济军中有个兵士逃到魏营投降,把宋军缺粮的情况告诉了北魏的将领。北魏就派出大军追赶檀道济,想把宋军围困起来。宋军看到大批魏军围上来,军心动摇。

檀道济却命令将士就地扎营休息。当天晚上,檀道济亲自带领一批管粮的兵士在一个营寨里查点粮食。一些兵士手里拿着竹筹唱着计数,另一些兵士用斗子在量米。

魏军探子偷偷地营里望了一下,只见一只只米袋里面都是满满的。他立即报告主帅,说檀道济营里军粮还绰绰有余,显然不能跟檀道济决战。魏将得到情报,以为前面来告密的宋兵是假投降,来诱骗他们上当的,就把投降的宋兵杀了。其实,檀道济在营里量的并不是白米,而是一斗斗的沙土,只是在沙土上覆盖着少量白米罢了。檀道济最终凭借“唱筹量沙”之计顺利退兵。

南朝宋文帝元嘉七年(公元430年)十一月檀道济被授予督征讨诸军事,奉命率众伐北魏。第二年一月,道济等自清水(清水即济水,位于今山东西部)赴救滑台(今河南滑县)。北魏将领叔孙建、长孙道生率众截击。十六日,道济军到达寿张,恰逢北魏安平公乙旃眷,遂领宁朔将军仲德、骁骑将军段宏等奋勇冲杀,大破之。继而转战至高梁亭,斩北魏济州刺史悉烦库结。

二月底,道济率军进至济水(黄河水道)。在二十多天里,与北魏军进行三十余次战斗,多荻胜利。

不久,道济军抵达历城(今山东济南市郊),遭叔孙建等骑兵部队的截击,所带粮秣也被焚烧,因而难以继续前进。

这时,北魏部将安颉,司马楚之等乘机专攻滑台。滑台守将朱修之坚守数月,终因供应不继,困顿不堪,滑台为北魏所占,修之被俘。道济得知滑台失陷,又无粮秣接济,欲救不能,准备撤返。

此时,道济部下有投降北魏的士兵,将宋军缺粮的情况据实告诉以后,魏军立即追赶,企图一举歼灭道济军。当道济率军撤退到邯郸市曲周县境内时,被追击的魏军包围。檀道济命令士卒唱着数筹码量沙,把仅有的粮食盖在沙上,佯示粮足,以迷惑魏军。

魏军望见宋军一堆一堆的“粮食”,以为宋军并不缺粮,故将投降过来的宋兵视为“间谍”,而杀掉。为了扭转局势,道济又心生一计,以士卒全穿上盔甲,唯有他一人穿白色衣服,带领部队从容出走。魏军认为,道济及其部队在被包围的情况下,如此不慌不忙地撤走,一定预设有伏兵,故不敢近前聚歼。就这样,道济军得以安全返回。“唱筹量沙”,比喻为安定军心,制造假象,迷惑敌人。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响遏行云"有什么历史典故吗?"响遏行云"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响遏行云”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响遏行云”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战国时期,有个喜欢歌唱的青年,名叫薛谭。他得知秦青在歌唱方面很有造诣,便拜秦青为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有了很大进步,受到了同行的称赞。薛谭自以为

  • 成语"一代楷模"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一代楷模【拼音】:yīdàikǎimó【解释】:一个时代的模范人物。【成语故事】:隋朝末年,隋炀帝穷兵黩武骄奢淫逸。他好大喜功,先是开凿大运河,后来几次兴兵东征,大举侵略朝鲜。全国的青壮男子大多数被抽调修河、当兵,土地无人耕种,苛捐杂税年年增加,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天下即将大乱。当时正在

  • 成语"名正言顺"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个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名正言顺”?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名正言顺【拼音】:míngzhèngyánshùn【解释】: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成语故事】:公元前501年,五十一岁的孔子

  • 成语"不遗余力"出自于哪里?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不遗余力”的历史典故是什么?“不遗余力”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战国时,秦国起兵攻打赵国。赵国调集兵力迎战,结果秦军迫使赵国屈从求和。赵国决定派身份最高的使者郑朱去谈判。大臣虞卿不主张让郑朱去秦国。认为这样做,反而抬高了秦国,疏远了

  • 成语"不足为外人道"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不足为外人道”?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不足为外人道【拼音】:bùzúwéiwàiréndào【解释】:不必跟外面的人说。现多用于要求别人不要把有关的事告诉其他的人。【成语故事】:陶渊明是晋代著名文学家,《桃花源记》是他的传世之作。

  • 成语"亡羊补牢"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亡羊补牢”?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亡羊补牢【拼音】:wángyángbǔláo【解释】: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成语故事】:战国七雄之一的楚

  • 成语"合浦珠还"出自于哪里?"合浦珠还"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合浦珠还”出自于哪里?成语“合浦珠还”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合浦珠还】故事的主人公:孟尝,字伯周,东汉官吏。初仕郡吏,后举茂才。历任徐县令、合浦太守。【合浦珠还】是什么意思?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 成语"依样葫芦"有什么历史典故吗?"依样葫芦"是什么意思呢?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依样葫芦”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依样葫芦”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拼音】:yīyànghúlu【解释】:照别人画的葫芦的样子画葫芦。比喻单纯模仿,没有创新。同“依样画葫芦”。【成语故事】:陶谷是个学问渊博的人,他发现宋太祖对于一些办文告和

  • 成语"刻舟求剑"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刻舟求剑”?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刻舟求剑【拼音】:kèzhōuqiújiàn【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成语故事】:这个成语来源于《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

  • 成语"天之骄子"背后有何历史典故?该如何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天之骄子”?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天之骄子【拼音】:tiānzhījiāozǐ【解释】:骄子:父母溺爱骄纵的儿子。老天爷的宠儿。原指强盛的北方民族胡人,后也指为父母溺爱、放肆不受管束的儿子。【成语故事】:西汉时,匈奴常侵扰边郡。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