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如何解释成语"杀身成仁"?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杀身成仁"?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341 更新时间:2024/1/3 10:47:25

解释成语“杀身成仁”?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杀身成仁

【拼音】:shāshēnchéngrén

【解释】: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成语故事】: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孔子请教说:“先生,您讲的仁德、忠义都是极好的。人人相爱,以仁义待人,确实是一种美德。仁德我很想得到,但活在世界上也是我的欲望。假如仁德与生命两者发生了冲突,该怎样处理呢?”孔子严肃地回答说:“这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凡是真正的志士仁人,都不会因为贪生怕死而损害仁义,应该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弟子恭敬地给孔子施礼,表示敬服。这时,孔子的学生子贡又问先生说:“仁德一定是很难得到的吧?我们应当怎样去培养它呢?”孔子回答说:“培养仁德可以从头做起。比如说,工匠要做好他的活计,必须先有得心应手的工具。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应该选择那些大夫中的者去敬奉他;对于自己来说,就应该挑选那些士人当中的仁者交朋友。这样,才会培养起仁德来。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高山流水"有什么历史典故吗?"高山流水"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高山流水”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高山流水”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

  • 历史文化探索:大公无私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成语典故

    大公无私,汉语成语,读音为dàgōngwúsī,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出自汉·马融《忠经·天地神明》。那么成语大公无私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成语故事】:春秋时,晋平公有一次问祁黄羊说:“南阳县缺个县长,你看,应该派谁去当

  • 成语"东山再起"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东山再起”?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东山再起【拼音】:dōngshānzàiqǐ【解释】: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成语故事】:东晋人谢安,年轻时曾做过官,后来辞去官职,跑到会稽东山隐居起来了。隐居后,他整天游山玩

  • 成语"三人言虎"是什么意思?"三人言虎"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三人言虎”是什么意思?“三人言虎”出自于哪里?这个成语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又作“三人成虎,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原文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 成语"分道扬镳"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分道扬镳”?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分道扬镳【拼音】:fēndàoyángbiāo【解释】: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成语故事】:南北朝时,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元志是当时的洛阳令,他很有才识,看不起那些无能的官

  • 成语"五色无主"是哪个人物引申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五色无主【拼音】:wǔsèwúzhǔ【解释】:五色:指人脸上的神采;无主:无法主宰。形容恐惧而神色不定。【成语故事】:传说在尧治理天下的时候,出现了滔滔的洪水,使世上成了浩浩渺渺的汪洋一片,连高山和丘陵的顶颠都快要淹没了。舜在巡视中发现,禹的治水本领比他父亲高强,便向尧推荐,让他继任父职治

  • 成语"雪泥鸿爪"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雪泥鸿爪”?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雪泥鸿爪【拼音】:xuěníhóngzhǎo【解释】:雪泥:融化着雪水的泥土。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成语故事】: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爪印,

  • 东方朔作为汉武帝的近臣,关于东方朔偷桃有何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东方朔偷桃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 成语"不可同日而语"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不可同日而语”?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不可同日而语【拼音】:bùkětóngrìéryǔ【解释】: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成语故事】: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

  • 成语"智子疑邻"是什么意思?"智子疑邻"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智子疑邻”是什么意思?“智子疑邻”出自于哪里?这个典故出自《韩非子·说难》中的《颜则旭篇》,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原文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译文宋国有个富人,有一天下雨那个富人家的墙被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