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分道扬镳"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成语"分道扬镳"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886 更新时间:2024/1/18 19:27:10

解释成语“分道扬镳”?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分道扬镳

【拼音】:fēndàoyángbiāo

【解释】: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成语故事】:

南北朝时,魏孝帝迁都洛阳。

元志是当时的洛阳令,他很有才识,看不起那些无能的官僚。

一天,他乘车在街上出巡。百姓见这前呼后拥的威势,都纷纷回避。正巧,前面又声势浩大地走来一队人马。原来,为首的是大官僚彪。按理,元志官小,要给李彪让路。可元志偏不肯让,把路堵住。

事情闹到孝文面前。李彪请皇帝评判。孝文帝笑道:还是分道扬镳吧!

镳:马嚼子。扬镳:驱马前行。分道扬镳即提起马勒口驱马前进,指分路而行。比喻志趣不同,各走各的道路。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五色无主"是哪个人物引申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五色无主【拼音】:wǔsèwúzhǔ【解释】:五色:指人脸上的神采;无主:无法主宰。形容恐惧而神色不定。【成语故事】:传说在尧治理天下的时候,出现了滔滔的洪水,使世上成了浩浩渺渺的汪洋一片,连高山和丘陵的顶颠都快要淹没了。舜在巡视中发现,禹的治水本领比他父亲高强,便向尧推荐,让他继任父职治

  • 成语"雪泥鸿爪"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雪泥鸿爪”?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雪泥鸿爪【拼音】:xuěníhóngzhǎo【解释】:雪泥:融化着雪水的泥土。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成语故事】: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爪印,

  • 东方朔作为汉武帝的近臣,关于东方朔偷桃有何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东方朔偷桃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 成语"不可同日而语"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不可同日而语”?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不可同日而语【拼音】:bùkětóngrìéryǔ【解释】: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成语故事】: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

  • 成语"智子疑邻"是什么意思?"智子疑邻"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智子疑邻”是什么意思?“智子疑邻”出自于哪里?这个典故出自《韩非子·说难》中的《颜则旭篇》,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原文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译文宋国有个富人,有一天下雨那个富人家的墙被毁

  • 如何解释成语"人弃我取"?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人弃我取”?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人弃我取【拼音】:rénqìwǒqǔ【解释】:别人抛弃的东西我拾起来。原指商人廉价收买滞销物品,待涨价卖出以获取厚利。后用来表示不跟别人争,仍然有好处。【成语故事】:“人弃我取”这则成语是白圭说的

  • 成语"羊质虎皮"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羊质虎皮”?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羊质虎皮【拼音】:yángzhìhǔpí【解释】: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成语故事】:在所有的动物

  • 成语"小巫见大巫"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小巫见大巫【拼音】:xiǎowūjiàndàwū【解释】:巫:旧时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人。原意是小巫见到大巫,法术无可施展。后比喻相形之下,一个远远比不上另一个。【成语故事】:三国时期,东吴孙权身边的名将张绂,是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不但能写诗,还擅长作赋。当时著名的文学家陈琳是他的同乡,

  • 成语"铁砚磨穿"有什么历史典故吗?"铁砚磨穿"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铁砚磨穿”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铁砚磨穿”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铁砚磨穿】故事的主人公:桑维翰(898年—947年),字国侨,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大臣,石敬瑭卖国的帮凶。【铁砚磨穿】是什么意思?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形容立志不移,持久不

  • 历史文化探索:宾至如归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成语典故

    宾至如归,读音为bīnzhìrúguī。宾:客人,指客人到这里就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形容招待客人热情周到。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那么成语宾至如归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成语故事】:春秋时,郑国子产奉郑简公之命,出访晋国。晋平公摆出大国架子,没有迎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