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不可同日而语"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成语"不可同日而语"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938 更新时间:2024/1/8 8:12:02

解释成语“不可同日而语”?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不可同日而语

【拼音】:bùkětóngrìéryǔ

【解释】: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

【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战国中后期,各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从而出现了,合纵连横的政治活动。弱国联合进攻强国,称为合纵,随从强国去进攻其它弱国,称为连横。当时有个纵横家,名叫苏秦。他先到秦国游说秦惠,结果没有成功。于是,他又到赵国游说。赵国的相国不喜欢苏秦,他又没有成功。后来到燕国,才得到一些资助。接着,他第二次来到赵国,这一回,赵国的国君赵肃侯亲自接待了他。

赵肃侯分析了赵国和各国的关系:如果赵国与齐、秦两国为敌,那么百姓就得不到安宁;如果依靠齐国去攻打秦国,百姓还是得不到安宁。现在,如果大王和秦国和好,那么秦国一定要利用这种优势去削弱韩国和魏国;如果和齐国友好,那么齐国也一定会利用这种优势去削弱楚国和魏国。魏、韩两个弱了,就要割地,也会使楚国削弱。这样,大王就会孤立无援。”

赵肃侯年纪比较轻,见苏秦说得头头是道,不住地点头称是。接着,苏秦又分析了赵国的实力和面临的形势:“其实,山东境内所建立的国家,没有一个比赵国强大的。赵国的疆土纵横两千里,军队几十万人,战车千辆,战马万匹,粮食可支用好几年。西、南、东三面有山有水,北面有弱小的燕国,也不值得害怕。现在各国中秦国最忌恨赵国,但为什么它又不敢来攻打赵国呢?原来是它害怕韩、魏两国在后边暗算它。既然如此,韩、魏可算是赵国南边的屏障了。但秦国要是攻打韩、魏两国,那倒是很方便的,它们必然会向秦国屈服。如果秦国解除了韩、魏暗算的顾虑,那么战祸必然会降临到赵国。这也是我替大王忧虑的原因。”

赵肃侯听到这里,心里非害怕,急着问苏秦应该怎么办。于是苏秦说道:“我私下考察过天下的地图,发现各诸侯国的土地合起来五倍于秦国,估计各诸侯国的士兵数量十倍于秦国,如果六国结成一个整体,同心协力向西攻打秦国,就一定能打败它。如今反而向西侍奉秦国,向秦国称臣。打败别人和被别人打败,让别人向自己称臣和自己向别人称臣,怎么可以放在同一时间里来谈论呢?”

接着,苏秦又讲了一些如何具体搞合纵的方法和策略。赵肃侯听完说:“我还年轻,即位时间又短,不曾听到过使国家长治久安的策略。如今您有意使天下得以生存,各诸侯国得以安宁,我愿意诚恳地倾国相从。”

于是,赵肃侯给了苏秦许多赏赐,用来让他游说各诸侯国加入合纵联盟。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智子疑邻"是什么意思?"智子疑邻"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智子疑邻”是什么意思?“智子疑邻”出自于哪里?这个典故出自《韩非子·说难》中的《颜则旭篇》,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原文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译文宋国有个富人,有一天下雨那个富人家的墙被毁

  • 如何解释成语"人弃我取"?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人弃我取”?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人弃我取【拼音】:rénqìwǒqǔ【解释】:别人抛弃的东西我拾起来。原指商人廉价收买滞销物品,待涨价卖出以获取厚利。后用来表示不跟别人争,仍然有好处。【成语故事】:“人弃我取”这则成语是白圭说的

  • 成语"羊质虎皮"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羊质虎皮”?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羊质虎皮【拼音】:yángzhìhǔpí【解释】: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成语故事】:在所有的动物

  • 成语"小巫见大巫"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小巫见大巫【拼音】:xiǎowūjiàndàwū【解释】:巫:旧时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人。原意是小巫见到大巫,法术无可施展。后比喻相形之下,一个远远比不上另一个。【成语故事】:三国时期,东吴孙权身边的名将张绂,是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不但能写诗,还擅长作赋。当时著名的文学家陈琳是他的同乡,

  • 成语"铁砚磨穿"有什么历史典故吗?"铁砚磨穿"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铁砚磨穿”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铁砚磨穿”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铁砚磨穿】故事的主人公:桑维翰(898年—947年),字国侨,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大臣,石敬瑭卖国的帮凶。【铁砚磨穿】是什么意思?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形容立志不移,持久不

  • 历史文化探索:宾至如归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成语典故

    宾至如归,读音为bīnzhìrúguī。宾:客人,指客人到这里就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形容招待客人热情周到。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那么成语宾至如归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成语故事】:春秋时,郑国子产奉郑简公之命,出访晋国。晋平公摆出大国架子,没有迎接他。

  • 成语"吴越同舟"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吴越同舟”?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吴越同舟【拼音】:wúyuètóngzhōu【解释】:吴越:指吴国人和越国人。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成语故事】:春秋时,吴国和越国经常交战。一天,在吴越交界处河面的一艘渡船上

  • 历史文化探索:手不释卷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语典故

    手不释卷,读音为shǒubùshìjuàn,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那么成语手不释卷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黑夜,船

  • 成语"​髀肉复生"是什么意思?"​髀肉复生"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髀肉复生”是什么意思?“髀肉复生”出自于哪里?这个成语是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髀肉复生的出处国志》:曹公既破绍,自南击先主。先主遣麋竺、孙乾与刘表相闻,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

  • 成语"疾风劲草"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疾风劲草”?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疾风劲草【拼音】:jífēngjìncǎo【解释】:在猛烈的大风中,只有坚韧的草才不会被吹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成语故事】:西汉末年,刘秀起兵反抗王莽。一次他率人马在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