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成语"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764 更新时间:2024/1/17 3:46:15

解释成语“守株待兔”?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守株待兔

【拼音】:shǒuzhūdàitù

【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成语故事】:

春秋时代有位国的农夫,他每天早很早就到田里工作,一直到阳下山才收拾农具准备回家。有一天,农夫正在田里辛苦的工作,突然却远远跑来一只兔。这只兔子跑得又急又快,一个不小心,兔子撞上稻田旁边的大树,这一撞,撞断了兔子的颈部,兔子当场倒地死亡。一旁的农夫看到之后,急忙跑上前将死了的兔子一手抓起,然后很开心的收拾农具准备回家把这只兔子煮来吃。农夫心想,天底下既然有这么的事,自己又何必每天辛苦的耕田?

从此以后,他整天守在大树旁,希望能再等到不小心撞死的兔子。可是许多天过去了,他都没等到撞死在大树下的兔子,反而因为他不处理农田的事,因此田里满了杂草,一天比一天更荒芜。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期期艾艾"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来源于哪个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期期艾艾”?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期期艾艾【拼音】:qīqīàiài【解释】: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成语故事】:这句成语是由“期期”和“艾艾”结合而来的。“期期”见于《史记·张丞相列传》:“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

  • 成语"一目十行"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一目十行【拼音】:yīmùshíháng【解释】: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成语故事】:一目十行是一条成语,形容看书的速度很快,据说梁代的简文帝就是读书十行俱下的。但是清代的阮元却赞成十目一行。阮元编印过不少书,常常请一个叫严杰的人帮他校对,阮元写了一首诗送给他:严子精校雠,

  • 历史文化探索:厉兵秣马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语典故

    厉兵秣马,拼音是lìbīngmòmǎ,意思是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那么成语厉兵秣马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春秋时代,秦国和晋国联合攻打郑国。后来,秦穆公却暗中与郑国单独媾(ɡòu)和,

  • 历史文化探索:冰山难靠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语典故

    冰山难靠,拼音是bīngshānnánkào,意思是比喻不能长久的权势,难于依靠。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十一年》。那么成语冰山难靠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成语故事】:“冰山难靠”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依靠别人权势不能长久。这个成语来源于《资治通鉴

  • 成语"一木难支"有哪些故事?又该怎样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一木难支【拼音】:yīmùnánzhī【解释】:大楼将要倒塌,不是一根木头能够支撑得住的。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成语故事】:南北朝(刘)宋顺帝的时候,萧道成把持政权,杀害忠良,横行恣肆,大有篡夺王室的企图,当时大臣袁粲和刘东两人,秘密商量要杀死萧道成,但事机不密,被萧道成同

  • 成语"畏首畏尾"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畏首畏尾【拼音】:wèishǒwèiwěi【解释】:畏:怕,惧。前也怕,后也怕。比喻做事胆子小,顾虑多。【成语故事】:晋灵公11年(公元前610年),晋灵公在扈和一些诸侯会盟。郑穆公想参加这一盛会,主盟人晋灵公却拒绝和郑公相见,原因是晋公认为郑国和楚国勾结,对晋国怀有二心。郑国的大臣子家派

  • 成语"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掩耳盗铃”?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掩耳盗铃【拼音】:yǎněrdàolíng【解释】: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成语故事】: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

  • 如何解释成语"杀身成仁"?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杀身成仁”?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杀身成仁【拼音】:shāshēnchéngrén【解释】: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成语故事】: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向孔子

  • 成语"高山流水"有什么历史典故吗?"高山流水"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高山流水”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高山流水”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

  • 历史文化探索:大公无私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成语典故

    大公无私,汉语成语,读音为dàgōngwúsī,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出自汉·马融《忠经·天地神明》。那么成语大公无私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成语故事】:春秋时,晋平公有一次问祁黄羊说:“南阳县缺个县长,你看,应该派谁去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