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半老徐娘"有什么历史典故吗?详解半老徐娘的典故

成语"半老徐娘"有什么历史典故吗?详解半老徐娘的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344 更新时间:2023/12/24 7:27:24

成语“半老徐娘”有什么历史典故吗?这个成语出自《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徐娘”是许人,她是南朝梁元帝的一个妃子,娘家名叫徐昭佩,因年过芳龄,却还打扮的十分的风骚,故有“徐娘半老,犹尚多情”一说。可见不是所有年过芳龄的女士称“半老徐娘”,得与“风骚”、“多情”有关才可有此一语。

在宋陈与义《书怀》诗中便有“开窗逢一笑,未觉徐娘老”的句子,可见徐娘的风骚是过人的,自从有了徐昭佩就有了“半老徐娘”和“徐娘半老”的成语,意思是说女人过了打扮的年龄还风风骚骚,描眉打眼的一痛倒饬。但有一点要说明,如果人家自己说自己是“半老徐娘”那是自谦,可不在“风骚”之列。

说起“徐娘”,此人生年不详,但死于公元549年,娘家是今山东省剡城北(东海郯县)人,父亲是梁朝侍中信武将军徐琨,说是名门的大家闺秀并不过分。因有十分的姿色,与南朝梁元帝为妃,史称“萧绎妃”。

话说公元517年,也就是南朝梁武帝天监16年,徐琨的女儿徐昭佩应召入宫,被封为湘东萧绎之妃。公元552年,萧绎称帝,史称梁元帝。但萧绎当了皇帝后,皇后的位置一直空闲。要说原因是萧绎过去一直和妻子不和,没有立后。但也没立徐昭佩,只是把她从王妃提升为皇妃。

其实梁元帝萧绎是个独眼龙,不知道这为徐妃是大脑被门框挤了,还是进了水,有一次在萧绎与其床上云雨时,脸对脸的这么一瞅,这位徐娘娘只化了半拉脸的妆。您不想想,即便萧绎是肚眼眼龙,一只眼睛也看遍天下啊。一怒之下,下床出门而且几年都不理她了。从此,这半拉脸的妆就引出了上面这段“徐妃半面妆”的故事。而且有商隐的《南朝》诗为证。诗云“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

由这“徐妃半面妆”可以看出这位徐娘不是善主儿。但徐昭佩怎耐的住寂寞,芳龄虚度,闲在宫中与瑶光寺的智远道人私通。话说到这儿,可能有人问,怎么没有“半老徐娘”的事啊,您甭急听我往下说。要说“半老徐娘”的成语是怎么出来的,还与一个叫“暨季江”的人有关,应该是这成语就是从他的嘴中演化而来的。

梁元帝有个叫暨季江的臣子,用现在的话说是“帅呆了”。但此时的徐妃年过芳华,看到帅哥便动了春念,勾引暨季江和她通奸。暨季江道:“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您瞧,这可不是我瞎编的,在《南史·皇妃传》中有所记载。由此“徐娘半老”就有此一说了。

勾引了智远道人和暨季江不算,这位徐娘还看上了另一个“帅哥”贺徽。徐妃得知人家长的帅气,便写了首《白角枕》的情诗索爱。一来而去的就给梁元帝知道了,别人带了“绿帽子”都不能忍,何况皇帝带了好几顶“绿帽子”,千愁万恨之下下旨让徐昭佩自尽。南朝梁元帝太清3年,也就是公元554年,徐昭佩投井而亡(另一说是自缢于宫苑中的葡萄架下)。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作法自毙"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作法自毙【拼音】:zuòfǎzìbì【解释】: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泛指自做自受。【成语故事】:商鞅变法,首先取消了贵族的特权,规定重新按军功大小给予爵位。贵族由此失去了无功受禄的特权,对商独十分不满,但商鞅有秦孝公支持。贵族虽怀恨在心,仍然毫无办法。秦国经变法以后,很快强盛起来,生产率

  • 历史文化探索:贪得无厌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成语典故

    贪得无厌,汉语成语,拼音是tāndéwúyàn,原指贪婪到无法满足的地步,现指贪图名利或金钱之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春秋末期,周朝的统治分崩离析,各诸侯纷纷独立,割据一方。晋国是其中实力较强的一个诸侯国。晋国有赵襄子、魏桓子

  • 成语"好谋善断"有什么历史典故吗?"好谋善断"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好谋善断”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好谋善断”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好谋善断】故事的主人公: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好谋善断】是什么意思?善:擅长;断:决断。形容人能不

  • 历史文化探索:先声夺人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成语典故

    先声夺人,拼音是xiānshēngduórén,意思是指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出自《左传·文公七年》。那么成语先声夺人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宋国的司马华费逐,有三个儿子:华驱、华多僚和华登。华多僚得国君宋元公的信任,就经常在元公面前

  • 刘禅投降曹魏之后,关于乐不思蜀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乐不思蜀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三

  • 难得糊涂的主人公是郑板桥,那么关于它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难得糊涂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难

  • 成语"胶柱鼓瑟"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胶柱鼓瑟”?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胶柱鼓瑟【拼音】:jiāozhùgǔsè【解释】: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成语故事】:齐人跟赵人学习瑟这种乐器。他不去刻苦钻研演奏瑟的技术,却依照赵

  • 成语"顾曲周郎"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顾曲周郎”?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顾曲周郎【拼音】:gùqǔzhōuláng【解释】: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成语故事】:这句成语出自《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

  • 成语"百川归海"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百川归海”?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百川归海【拼音】:bǎichuānguīhǎi【解释】:川:江河。许多江河流入大海。比喻大势所趋或众望所归。也比喻许多分散的事物汇集到一个地方。【成语故事】:西汉的思想家、文学家刘安,是汉高祖刘邦

  • 成语"拔山扛鼎"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拔山扛鼎"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拔山扛鼎”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拔山扛鼎”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秦朝末年,项羽少年时不喜欢读书写字,叔父项梁改教他击剑,他想学抵敌万人的本事,项梁教他兵法,他不肯认真钻研,但力气很大,能举起几百斤重的鼎。同刘邦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