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关于毛遂自荐有何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旨在告诫人们什么?

关于毛遂自荐有何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旨在告诫人们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178 更新时间:2023/12/14 15:32:56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毛遂自荐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卿列传》。

【释义】毛遂:战国时赵国平原君的一个门客;荐:推荐,荐举。一个叫毛遂的门客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去做某项工作。

【历史典故】

赵国的平原君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他的门客据说有数千人之多,毛遂便是其中的一个。公元前257年,秦国军队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惠文王派平原君出使楚国请求援助。但楚王不是个容易对付的角色,于是平原君带了二十个门客前去,如果能通过谈判达成协议,固然最好,万一不行就用武力强迫楚王同意。可是他挑来挑去还缺一个人。

这时,有个人站起来,对平原君说:“主公,我自认为符合去的条件。”

平原君觉得他眼生,便问他:“你叫什么名字,到我门下多长时间了?”

门客说:“我叫毛遂,来了3年了。”

平原君说:“有才德的人,就像锥子在口袋里一样,很快就会显露出来。你在我门下这么久了,却从未听到有人称赞过你,可见你才能一般。这次任务关系重大,我看还是免了吧。”

毛遂说:“正因为您没有把锥子放在袋子里,所以才没有冒尖。”平原君听毛遂出言不凡,刚好又找不到更为合适的人选了,就决定让他跟着一同去。

到了楚国,楚王果然没有合纵抗秦的打算。众门客都束手无策,只见毛遂不慌不忙,拿了宝剑,来到平原君与楚王面前,楚王命他退下,毛遂按着宝剑说:“你用不着仗着人多势众,如此吓唬我。如今我离你只有十步之遥,我主公在这里,你发什么火!”

楚王看他拿着宝剑,便和气地说:“那我倒要听听先生的高见了!”接着,毛遂向楚王详细分析了与赵国结盟有百利而无一害,楚王听了当即与平原君歃血为盟,并派春申君黄歇为大将,率领八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前去援助赵国。毛遂也因此赢得了平原君和其他门客的尊重,一举成名。

【成长心语】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一个人要使自己脱颖而出,得到最佳的发展空间,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就应该有毛遂自荐的勇气和精神,这也是我们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而那些习惯于守株待兔的人都将被淘汰出局。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自己身上具有别人没有的闪光点。唯有自信的人,才敢坐在第一排的位置,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侃侃而谈,才敢将自己的锋芒展一露出来。同理,,在交往中,如果你想赢得别人的友情,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主动交往。只有躬身自省、主动做事,才有成功的可能。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拔苗助长"出自于哪个典故?"拔苗助长"含义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拔苗助长”出自于哪个典故?“拔苗助长”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拔苗助长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将苗拔起,帮助它生长。比喻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强求速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弄糟。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 成语"牛鼎烹鸡"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来源于哪个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牛鼎烹鸡”?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牛鼎烹鸡【拼音】:niúdǐngpēngjī【解释】:用煮一头牛的大锅煮一只鸡。比喻大材小用。【成语故事】:“牛鼎烹鸡”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对有才的人使用不当,大材小用。这个成语来源于《后汉书.边

  • 成语"食指大动"出自什么典故?与郑灵公有关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食指大动”出自《左传·宣公四年》,这个故事与郑灵公有关。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左传·宣公四年》记载: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鼋,相视而笑。公问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

  • 成语"​中饱私囊"是什么意思?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中饱私囊”?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中饱私囊【拼音】:zhōngbǎosīnáng【解释】:中饱:从中得利。指侵吞经手的钱财使自己得利。【成语故事】:春秋后期,晋国的执政大臣赵简子(赵国君王的先人),派税官去收赋税。临行前,

  • 东山再起语出《晋书·谢安传》,关于它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东山再起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东

  • 如何理解成语"一诺千金"?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一诺千金”?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一诺千金【拼音】:yīnuòqiānjīn【解释】: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成语故事】:秦朝末年,楚国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这个人个性耿直,而且非常讲

  • 成语"划粥割齑"的历史典故是什么?"划粥割齑"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划粥割齑”的历史典故是什么?成语“划粥割齑”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感兴趣的朋友就快来一起看看吧。【划粥割齑】故事的主人公: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划粥割齑】是什么意思?等粥冻结后

  • 成语"死而不朽"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死而不朽”?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死而不朽【拼音】:sǐérbùxiǔ【解释】:指身虽死而声名、事业长存。【成语故事】:公元前549年,鲁国的大夫穆叔奉命到晋国去访问。晋国的卿范宣子接待了他,并且与他交谈起来。范宣子问穆叔道:“古

  • 成语"一毛不拔"有什么历史典故吗?"一毛不拔"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一毛不拔”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一毛不拔”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拼音】:yīmáobùbá【解释】: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成语故事】:墨子,名翟,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

  • 成语"得过且过"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得过且过”?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得过且过【拼音】:déguòqiěguò【解释】:且:暂且。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成语故事】:传说五台山上有一种鸟叫寒号虫。每当夏天来临,它的羽毛就变得绚丽斑斓,这时它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