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食指大动"出自什么典故?与郑灵公有关

成语"食指大动"出自什么典故?与郑灵公有关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302 更新时间:2024/1/17 5:38:29

成语“食指大动”出自《左传·宣公四年》,这个故事与郑灵公有关。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左传·宣公四年》记载: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鼋,相视而笑。公问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公怒,欲杀子公。子公与子家谋先。……夏,弑灵公。

楚国给郑灵公送来一只大甲鱼。公子宋和子家将要去见灵公,路上,公子宋的食指忽然自己动了起来,他让子家看他的手指,说:“以往遇到这种情况,一定可以尝到美味。”等到进去以后,厨师正准备切甲鱼,两人相视而笑。郑灵公问他们为什么笑,子家就把刚才的话告诉了灵公。等到郑灵公把甲鱼赐给大夫们吃的时候,也把公子宋召来了,却偏偏不给他吃。公子宋很生气,就用手指头在鼎里蘸了蘸,放在嘴里尝了尝才离开。这就是“染指”一词的来历。

郑灵公对公子宋的无礼行为非常生气,盘算着要杀掉公子宋。公子宋也感觉不妙,他和子家谋划,来个先下手为强。这年夏天,他们杀死了郑灵公。

公子宋在吃到美食之前,食指就会大动,如果《左传》记述属实,这也可以算是一项特异功能了。无论他的预感灵不灵,其实也只是一场笑谈,吃不吃得到甲鱼,本也是一件小事。可是不知道郑灵公出于什么心理,非要给公子宋一个难堪。公子宋也不是大度之人,当场就发作起来,后来甚至杀掉了郑灵公。

一位国君就这样送了性命,让人不禁感慨:君身边无小事,稍一不慎,后果就不堪设想。

这让我又想起《左传》里的另一个故事。宋文公四年(前607),宋国和郑过发生了一场战争。战争开始前,宋国主帅华元杀羊犒劳士兵,不知为什么,给华元驾车的羊斟却没有分到羊肉。战斗开始后,羊斟依然忿忿不平,他说:之前分羊肉,由你做主,现在战场上驾车,就由我做主了。于是他就驾车冲进了郑国的军队,结果华元被活捉,宋军大败。

一碗甲鱼汤和一碗羊肉,故事多么相似。

小事轻忽不得,后人当引以为戒。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中饱私囊"是什么意思?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中饱私囊”?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中饱私囊【拼音】:zhōngbǎosīnáng【解释】:中饱:从中得利。指侵吞经手的钱财使自己得利。【成语故事】:春秋后期,晋国的执政大臣赵简子(赵国君王的先人),派税官去收赋税。临行前,

  • 东山再起语出《晋书·谢安传》,关于它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东山再起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东

  • 如何理解成语"一诺千金"?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一诺千金”?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一诺千金【拼音】:yīnuòqiānjīn【解释】: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成语故事】:秦朝末年,楚国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这个人个性耿直,而且非常讲

  • 成语"划粥割齑"的历史典故是什么?"划粥割齑"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划粥割齑”的历史典故是什么?成语“划粥割齑”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感兴趣的朋友就快来一起看看吧。【划粥割齑】故事的主人公: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划粥割齑】是什么意思?等粥冻结后

  • 成语"死而不朽"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死而不朽”?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死而不朽【拼音】:sǐérbùxiǔ【解释】:指身虽死而声名、事业长存。【成语故事】:公元前549年,鲁国的大夫穆叔奉命到晋国去访问。晋国的卿范宣子接待了他,并且与他交谈起来。范宣子问穆叔道:“古

  • 成语"一毛不拔"有什么历史典故吗?"一毛不拔"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一毛不拔”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一毛不拔”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拼音】:yīmáobùbá【解释】: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成语故事】:墨子,名翟,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

  • 成语"得过且过"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得过且过”?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得过且过【拼音】:déguòqiěguò【解释】:且:暂且。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成语故事】:传说五台山上有一种鸟叫寒号虫。每当夏天来临,它的羽毛就变得绚丽斑斓,这时它就展

  • 成语"杯弓蛇影"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杯弓蛇影”?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杯弓蛇影【拼音】:bēigōngshéyǐng【解释】: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成语故事】: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

  • 历史文化探索:直言不讳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成语典故

    直言不讳,汉语成语,拼音是zhíyánbùhuì,意思是说话坦率,毫无顾忌。形容一个人说话毫无隐瞒。出自《晋书刘波传》。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公元379年,前秦皇帝苻坚派苻丕率领十七万军队进攻东晋襄阳,襄阳守将朱序凭险固守,形势危如累卵。急报传到朝廷,孝武帝派赫赫有名的冠军

  • 历史文化探索:城下之盟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城下之盟,拼音是chéngxiàzhīméng,意思是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出自《左传·桓公十二年》。那么成语城下之盟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成语故事】:绞国是春秋时代的一个小国,在今湖北郧县西北。当时强大的楚国就是它的近邻。据《左传·桓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