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说曹操,曹操到"的典故出处及故事介绍

"说曹操,曹操到"的典故出处及故事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757 更新时间:2024/1/8 13:36:42

曹操曹操到是一句流行的俗语。形容对方出其不意的出现在说话者面前,常常给人惊喜,典故由来自《三国演义》。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说起“说曹操,曹操就到”这句话,让人不由想起2008年央视春晚中一个叫做《火炬手》的小品节目。这个小品中有这样一个问答题,问:“谁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答:“曹操,说曹操,曹操就到。”后来,从这个春晚小品中得到发,河南许昌的几名大学生开了一家名叫“曹操跑腿”的替人跑腿公司。据说,这几名大学生就是要发挥自己年轻力壮“跑得快”的专长,让“曹操”成为公司的一个金字招牌。那么,人们为什么要说“说曹操,曹操就到”?这个典故究竟有什么来历呢?

自古以来,民间说法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汉献帝刘协在汉军将领李催与郭汜火拼时曾一度脱离险境,然而李郭二人合兵后继续追捕汉献帝,有人献计推荐曹操,说他平剿青州黄巾军有功、可以救驾。然而,信使未出时,李郭的联军就已经杀到了。眼看走投无路之际,夏侯敦奉曹操之命率军前来救驾,并将李郭联军击溃,曹操被加封官爵。故有“说曹操,曹操就到”之说。

但是,这种“曹操主动前来救驾”的民间说法显然与《三国演义》的说法稍有不同。《三国演义》第十四回“曹孟德移驾幸许都,吕奉先乘夜袭徐郡”一章中说,曹操在讨伐董单之后,曾任东郡太守。当时山东黄巾又起,他与济北相鲍信共同讨伐黄巾,招安降兵三十余万。自此曹操威名日重,被朝廷加封为镇东将军。董承、杨奉护驾至洛阳后,仍担心李催、郭汜来犯,故奏请献帝,宣曹操入朝,以辅王室。操接旨后,尽起山东之兵,赶来洛阳护驾。刚到洛阳城外,适逢李催、都记领兵来攻洛阳。这种“说曹操,曹操就到”的说法是“曹操被动前来救驾”之说。

据说,历史上还有两种说法:其一,在《三国演义》第十二回“陶恭祖三让徐州,曹孟德大战吕布”一章中,曹操在濮阳与吕布作战时,中了陈宫之计,仓皇败逃,火光中正撞见吕布挺戟跃马而来,曹操以手掩面,加鞭纵马超过吕布。吕布从后面拍马赶来,将戟在曹操头盔上一击,问:“曹操何在?”曹操反指说:“前面骑黄马者是他。”吕布听说,弃了曹操,纵马向前追赶。明末清初文人毛宗岗评说道:“见了曹操,反问曹操,舍却曹操,别赶曹操。谚云:方说曹操,曹操就到。当面错过,岂不好笑?”

其二,“说曹操,曹操就到”的意思是在形容曹操的耳目众多,动作迅速,无所不在,因此随时都可能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必须小心提防。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说法呢?这大概与曹操的品性分不开的。曹操虽然是东汉末年的人物,但是,明朝的《三国演义》却把他塑造成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奸臣形象。那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名言”,更是将他的品性刻画得入木三分。东汉末年,朝中重臣乔玄在曹操年少时就当面指称他是“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乔玄识鉴之精,看来史上无人能出其右。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半途而废"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半途而废”?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半途而废【拼音】:bàntúérfèi【解释】:废:停止。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成语故事】:东汉时期,有一个叫乐羊子的人,离开家到很远的地方去拜师学艺。一天,他的妻子正在家里织

  • 成语"​揭竿而起"是什么意思?"​揭竿而起"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揭竿而起”是什么意思?“揭竿而起”出自于哪里?这个成语意思是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揭竿而起的出处一、汉·贾谊《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二、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斩木为兵,

  • 成语"小题大作"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小题大作【拼音】:xiǎotídàzuò【解释】:小题:明清科举考试,以“四书”文句命题。拿小题目做大文章。比喻把小事情当做大事情来处理。【成语故事】:一位美丽、温和而多情的女子,跟一个男子(诗中的“氓”)从小就相识,他虚情假意,甜言蜜语,骗取了姑娘纯真的爱情,可是在姑娘带着她的嫁妆,满怀

  • 关于隔岸观火有何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旨在告诫人们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隔岸观火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 尾生抱柱出自《庄子·盗跖》,关于尾生抱柱有何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尾生抱柱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尾

  • 成语"大腹便便"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大腹便便”?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大腹便便【拼音】:dàfùpiánpián【解释】:便便:肥胖的样子。形容肥胖的样子。【成语故事】:东汉桓帝当政的时候,陈留郡有个读书人,名叫边韶,字孝先;他很有些文才,在没有当官的时候,教了几百

  • 成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来源于哪个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拼音】:pízhībùcún,máojiāngyānfù【解释】:焉:哪儿;附:依附。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成语故事

  • 成语"取而代之"有什么历史典故吗?"取而代之"是什么意思呢?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取而代之”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取而代之”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拼音】:qǔédàizhī【解释】: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成语故事】:项羽名籍,他是秦末下相县(今江苏宿迁县西)人。他从小死了父亲,

  • 成语"倒持泰阿"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倒持泰阿”?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倒持泰阿【拼音】:dàochítàiē【解释】:泰阿:宝剑名。倒拿着剑,把剑柄给别人。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成语故事】:“泰阿”是一把宝剑的名称。关于这把宝剑,曾有种种传说。例如《越

  • 如何理解成语"一笔勾销"?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一笔勾销”?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一笔勾销【拼音】:yībǐgōuxiāo【解释】:把账一笔抹掉。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成语故事】:范仲淹做皇家秘阁校理时,看到刘太后独揽大权,把宋仁宗当成了傀儡,直言上书奏请太后还政。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