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吴越同舟"是什么意思?"吴越同舟"有什么典故?

成语"吴越同舟"是什么意思?"吴越同舟"有什么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522 更新时间:2023/12/6 0:16:20

还不知道:成语“越同舟”是什么意思?“吴越同舟”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往下看吧~

【吴越同舟】是什么意思?

吴越同舟,比喻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后因以“吴越同舟”比喻虽有旧怨,但当同遭危难,利害一致之时,也须互救助,共同努力。

【吴越同舟】出自哪里?

·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吴越同舟】词语辨析:

【吴越同舟读音】:wúyuètóngzhōu

【吴越同舟的近义词】:同舟共济

【吴越同舟的反义词】:勾心斗

【吴越同舟用法】:谓式;作宾语;含褒义

【吴越同舟】典故:

春秋时,吴国越国交战。一天,在吴越交界处河面的一艘渡船,乘坐着十几个吴人和越人,双方谁也不搭理谁,气氛显得十分沉闷。

船离北岸后,一直南岸驶去。刚到江心,突然天色骤变,刮起狂风来。刹时间满天乌云,暴雨倾盆而下,汹涌的巨一个接着一个向渡船扑来。两个吴国孩子吓得哇哇大哭起来,越国有个老一个踉跄,跌倒在船舱里。掌舵的老艄一面竭力把住船舵,一面高声招呼大家快进船舱。另外两个年轻的船工,迅速奔向桅杆解绳索,想把篷帆解下来。但是由于船身在风浪中剧烈颠簸,他们一时解不开。这时不赶快解开绢索,把帆降下来,船就有翻掉的可能,形势非常危急。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年轻的乘客不管是吴人还是越人,都争先恐后地冲向桅杆,顶着狂风恶浪,一起去解绳索。他们的行动,就像左右手配合得那么。不一会,渡船上的篷帆终于降了下来,颠簸着的船得到了一些稳定。老艘公望着风雨同舟、共度危难的人们,感慨地说:“吴越两国如果能永远和睦相处,该有多好啊!”

另一种说法:比喻有恩怨的势力为了某种利益而同心协力。在患难过后往往会像从前一样刀剑相向。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螳臂当车"背后有何历史典故?该如何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螳臂当车”?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螳臂当车【拼音】:tángbìdāngchē【解释】:当:阻挡。螳螂举起前肢企图阻挡车子前进。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成语故事】:《庄子·人间世》春秋时,鲁国有个贤人名叫颜阖,被卫国灵

  • 成语"左提右挈"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左提右挈【拼音】:zuǒtíyòuqiè【解释】:挈:带领。比喻共相扶持。也形容父母对子女的照顾。【成语故事】: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武臣率兵攻克邯郸后,自立为赵王。武臣派部将韩广北上夺取燕地。韩广占领燕地后,自立为燕王。武臣闻报大怒,立即带领左、右校尉张耳、陈馀前去伐燕。武臣带少数将校深入燕

  • 成语"黄粱一梦"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黄粱一梦”?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黄粱一梦【拼音】:huángliángyīmèng【解释】:黄粱:小米。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成语故事】:从前有个姓卢的读书人,整天都为得不到荣华富贵而苦恼。一次,他在去邯郸的旅店里,遇到了道

  • 成语"胁肩谄笑"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胁肩谄笑”?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胁肩谄笑【拼音】:xiéjiānchǎnxiào【解释】:胁肩:耸起双肩做出恭谨的样子;谄笑:装出奉承的笑容。为了奉承人,缩起肩膀装出笑脸。形容巴结人的丑态。【成语故事】:“胁肩谄笑”出自

  • 关于以管窥天有何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旨在告诫人们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以管窥天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 成语"百发百中"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百发百中”?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百发百中【拼音】:bǎifābǎizhòng【解释】: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成语故事】:这故事记载在“史记”这本书中。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对射箭很精明的人,叫

  • 成语"齐大非耦"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来源于哪个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齐大非耦”?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齐大非耦【拼音】:qídàfēiǒu【解释】:旧时凡因不是门当户对而辞婚的,常用此话表示不敢高攀的意思。【成语故事】:齐国是春秋时代的大国,有次北方山戎国举兵侵入齐边境,情形相当危急。因此向各国讨

  • 成语"兵不血刃"有什么历史典故吗?"兵不血刃"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兵不血刃”是什么意思?“兵不血刃”出自于哪里?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兵不血刃”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兵器上没有血。表示未经作战就取得胜利。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侃传》,默在中原,数与石勒等战,贼畏其勇,陶侃讨之,兵不血刃而擒也,益畏侃

  • 成语"下里巴人"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下里巴人”?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下里巴人【拼音】:xiàlǐbārén【解释】: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成语故事】:宋玉是战国后期楚国的一位文人。楚王听别人说了他一些坏话,就把宋玉找来问

  • 历史文化探索:画龙点睛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成语典故

    画龙点睛,读音huàlóngdiǎnjīng。原先是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出自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那么典故画龙点睛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