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上行下效"该怎么理解?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成语"上行下效"该怎么理解?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237 更新时间:2024/1/18 11:28:21

解释成语“上行下效”?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上行下效

【拼音】:shàngxíngxiàxiào

【解释】:效:仿效,跟着学。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

【成语故事】:

春秋时,齐景公自从宰相晏婴死了之后,一直没有人当面指谪他的过失,因此心中感到很苦闷。

有一天,齐景公欢宴武百官,席散似后,一起到广场上射箭取乐。每当齐景公射一支箭,即使没有射中箭鹊的中心,文武百官都是高声喝彩:好呀!妙呀!真是箭法如神,举世无双。

事后,齐景公把这件事情对地的臣子弦章说了一番。弦章对景公说:这件事情不能全怪那些臣子,古人有话说:上行而后下效。国喜欢吃什么,群臣也就喜欢吃什么;国王喜欢穿什么,群臣也就喜欢穿什么;国王喜欢人家奉承,自然,群臣也就大王奉承了。

景公听了弦章的话,认为弦章的话很有道理,就派侍从赏给弦章许多珍贵的东西。弦章看了摇摇头,说:那些奉承大王的人,正是为了要多得一点赏赐,如果我受了这些赏赐,岂不是也成了卑鄙的小人了!他说什么也不接受这些珍贵的东西。

后人便把上行下效来形容上面的人喜欢怎么做,下面的人便也跟着怎么做。在我们的现实社会里不是正多看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事吗?例如一家公司的主持人经常在外吃喝玩乐,不理业务,他的下属也跟着不务正事,这便是上行下效。这成语约含义是否定的,所以它形容的也一定是不好的事情了。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版筑饭牛"有着怎么样的历史故事?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语典故

    “版筑饭牛”有着怎么样的历史故事?是什么意思?这个典故成语,说的并不是一个历史典故,而是由两个历史故事合成而来的,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这两个历史典故,一个是商王武丁用筑墙的贤士傅说为相的故事。一个是齐桓公拜喂牛的宁戚为上卿的故事。所以“版筑饭牛”的出处有两个,“版筑”出自《书·说命

  • 成语"论功行赏"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个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论功行赏”?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论功行赏【拼音】:lùngōngxíngshǎng【解释】:论:按照。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成语故事】:刘邦消灭项羽后,平定天下,当上了皇帝,史称汉高祖。接着,要对功臣们评定功绩的大小,给予封赏

  • 成语"行百里者半九十"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行百里者半九十”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这个成语是出自西汉时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秦策五·谓秦王》,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这段话就是形容越到最后越困难、越关键。其实很多人在做事开始的时候,都很有激情,也都雄心壮志的。但随着工作的进

  • 举案齐眉的历史故事是什么?梁鸿不肯仕,孟光甘佈裙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语典故

    举案齐眉是指夫妻之间非常恩爱,彼此都非常敬重对方,相敬如宾,携手走完了一生。那么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呢?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首先梁鸿和孟光的差距是比较大的,首先是从外形上来说的,梁鸿身长七尺,形貌昳丽,是远近有名的美男子,仅凭他的长相就已经优于旁人了;其次,梁鸿饱读诗

  • 成语"天夺之魄"背后有何历史典故?该如何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天夺之魄”?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天夺之魄【拼音】:tiānduózhīpò【解释】:魄:魂魄。天夺去了他的魂魄。比喻人离死不远。【成语故事】:公元前594年,狄人(赤狄)丞相丰舒执政后杀了他的国君潞子婴儿的夫人,又伤了潞子的眼睛

  • "十恶不赦"指的是哪十恶?十恶主要内容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成语典故

    十恶不赦,大家都听说过,常用来形容恶贯满盈、罪无可恕之人。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这其中的十恶指的是什么呢?不知道没关系,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在现代汉语中,成语十恶不赦中的十恶并非实指,而是泛指重大的罪行。但是,在我国古代的刑罚律令中,十恶不赦中的十恶却是实有所指的。十恶,最初佛教中的一个用语,指十

  • 成语"千人所指"有何历史典故?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千人所指”?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千人所指【拼音】:qiānrénsuǒzhǐ【解释】:千人:众人,许多人;指:指责。为众人所拇。【成语故事】:西汉晚年轻美貌而又善于奉承的待臣董贤,受到汉哀帝的宠幸。哀帝每次外出,总要与他同乘一辆

  • 成语"倒屣相迎"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倒屣相迎”?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倒屣相迎【拼音】:dàoxǐxiāngyíng【解释】:屣:鞋。古人家居脱鞋席地而坐,争于迎客,将鞋穿倒。形容热情欢迎宾客。【成语故事】:东汉时的大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家里时常宾客盈门。有一天,家

  • 成语"五十步笑百步"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五十步笑百步”?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五十步笑百步【拼音】:wǔshíbùxiàobǎibù【解释】: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 如何解释成语"人死留名"?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人死留名”?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人死留名【拼音】:rénsǐliúmíng【解释】:指人生前建立了功绩,死后可以传名于后世。【成语故事】:王彦章是五代时候的人,他年轻的时候跟随梁太祖打仗,立下不少的战绩,太祖死后又为末帝巩固了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