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文化探索:望梅止渴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历史文化探索:望梅止渴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346 更新时间:2023/12/11 0:21:28

望梅止渴,拼音是wàngméizhǐkě,意思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出自《世说新语·假谲》。那么典故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

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水滴石穿"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水滴石穿”?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水滴石穿【拼音】:shuǐdīshíchuān【解释】:水不停地滴,石头也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成语故事】:宋朝时,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当时,常有军卒侮辱将帅、小

  • 成语"竭尽全力"有什么历史典故吗?"竭尽全力"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竭尽全力”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竭尽全力”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拼音】:jiéjìnquánlì【解释】:竭尽:用尽。用尽全部力量。【成语故事】:这句成语原作竭尽心力,见于《三国志·魏志·贾逵传》裴松之注引《魏

  • 成语"​夜郎自大"是什么意思?"​夜郎自大"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夜郎自大”是什么意思?“夜郎自大”出自于哪里?这个典故出自于《史记·西南夷列传》,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在西汉时期,汉朝西南有一个夜郎的小国家,但因为周围的国家是以夜郎最大,

  • 成语"奄奄一息"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奄奄一息”?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奄奄一息【拼音】:yǎnyǎnyīxī【解释】: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只剩下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成语故事】:李密,字令伯,晋朝犍为武阳县人。他曾在蜀汉担任尚书郎的职务,以文学才辩见称于

  • 成语"一毛不拔"出自于哪个典故?"一毛不拔"含义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一毛不拔”出自于哪个典故?“一毛不拔”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墨子,名翟,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反对战争。差不多与墨子同一时期,有一位叫杨朱的哲学家,反对墨子的“兼爱”,主张”贵生”“重

  • 成语"东施效颦"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东施效颦”?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东施效颦【拼音】:dōngshīxiàopín【解释】:效:仿效;颦:皱眉头。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成语故事】: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是春秋时期越国人,她的一举一动都十分吸引人,

  • 关于中流击楫有何历史典故?这个典故给予了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中流击楫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 如何理解成语"鹬蚌相争"?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鹬蚌相争”?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鹬蚌相争【拼音】:yùbàngxiāngzhēng【解释】:“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成语故事】:一只河蚌张开蚌壳,在河滩上晒太阳。有只鹬鸟,从

  • 成语"宾至如归"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宾至如归”?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宾至如归【拼音】:bīnzhìrúguī【解释】:宾:客人;至:到;归:回到家中。客人到这里就象回到自己家里一样。形容招待客人热情周到。【成语故事】:春秋时,郑国子产奉郑简公之命,出访晋国。晋平公

  • 如何理解成语"未能免俗"?有什么相关历史典故吗?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未能免俗”?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未能免俗【拼音】:wèinéngmiǎnsú【解释】:没能够摆脱开自己不以为然的风俗习惯。【成语故事】:魏晋时期有七位名士,他们是嵇康、阮籍、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和刘剑。这七人常在嵇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