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先声夺人"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成语"先声夺人"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981 更新时间:2024/1/19 21:31:35

解释成语“先声夺人”?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语】:先声夺人

【拼音】:xiānshēngduórén

【解释】:先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

【成语故事】:

国的司马华费逐,有三个儿子:华驱、华多僚华登。华多僚得国君宋元公的信任,就经在元公面前说两个弟兄的坏活。华登被迫逃亡到国外后,他又在元公面前诬陷华驱,说他打算接纳逃亡的人。宋元公经不住华多僚的一再挑拨,便派人通知华费逐,叫他驱逐华驱。华费逐知道这件事是华多僚干的,恨不得杀了他,但又只得执行元公的命令,准备叫华驱去打猎,然后打发他走。华驱了解到这是华多僚干的坏事,本想杀了他,但又伯父亲伤心,决定逃亡。临行时,华驱打算与父亲告别。不料,在朝廷上遇见了华多僚。他一时性起,就与侍从杀死了华多僚,并召集逃亡的人一起反叛宋国。元公请齐国的乌枝鸣帮助守卫城池。

这年冬天,逃亡在外的华登带领了吴国的一支军队,前来支持华驱攻打宋国。眼看华登的队伍快要来到,有位名叫淄的大夫对乌枝鸣说:“兵书《军志》上有这样的话:先敌人进攻可以摧毁敌人的土气;后向敌人进攻要等待他们士气衰竭。何不乘华登的军队很疲劳和还没有安定而进攻?如果敌人已经来到而且稳住,他们的人就多了,到那时我们就后悔不及了。”乌枝鸣听从了濮的建议。结果,宋国和齐国的联军击败了吴军,俘虏了两个将领。但是,华登率领部又击败了宋军。宋元公想逃,淄拦住他说:“我是小人,可以为君战死,但不能护送你逃跑。请君王等待一下。”淄说完这话,一面巡行,一面向军士们喊道:“是国君的战士,就挥舞旗帜:”军士们按照他的话挥舞旗帜。

宋元公也壮着胆下城巡视,对军士们说:“国家败亡,国君死去,这是大家的耻辱,不仅是我一个人的罪过,大家拼死打吧!”乌枝鸣命军士们用剑与叛军拼博。齐军和宋军一起攻打华登,华登支持不住,节节败退。淄冲到前面刺死华登,将他的头砍下、裹在战袍里,一边奔跑一边喊道:“我杀了华登了!我杀了华登了!”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徐市求仙"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徐市求仙”?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徐市求仙【拼音】:xúshìqiúxiān【解释】:比喻和讽刺某些人长生不老的妄想,也有的用来比喻事情根本不可能办到。【成语故事】:公元前219年,秦始皇(诞生于邯郸)到齐地琅邪山(今山东

  • 成语"阳春白雪"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阳春白雪【拼音】:yángchūnbáixuě【解释】: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成语故事】:宋玉是战国后期楚国的一位文人。楚王听别人说了他一些坏话,就把宋玉找来问道:“先生的行为恐怕有些不检点的地方吧!为什么许多人都对你不满意呢?”宋玉答道:“先让

  • 成语"尺短寸长"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尺短寸长”?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尺短寸长【拼音】:chǐduǎncùncháng【解释】: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人或物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成语故事】:爱国诗人屈原曾多次向楚王提忠告。但昏庸的楚王不仅不接受,反而听信谗言,把

  • 成语"雪中送炭"有什么历史典故吗?"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呢?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雪中送炭”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宋太宗是宋太祖的弟弟,年轻的时候曾和宋太祖一起打天下,深知江山来之不易。因此,他特别爱护老百姓。淳化四年的冬天,东京(今开封)滴水成冰,房檐垂下的冰挂有一尺多长,在清冷的冬天

  • 成语"养虎为患"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养虎为患”?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养虎为患【拼音】:yǎnghǔwéihuàn【解释】:比喻纵容敌人,留下后患,自己反手其害。【成语故事】:这个成语出自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秦朝末年,刘邦和项羽两股势力成为义军中最

  • 成语"十行俱下"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十行俱下”?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十行俱下【拼音】:shíhángjùxià【解释】: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成语故事】:南朝梁武帝制衍第三个儿子萧纲,从小聪明伶俐,记亿力很强。他四岁开始识字读书,能够过目不忘;

  • "如坐针毡"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成语典故

    “如坐针毡”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如坐针毡”是出自《晋书·杜锡传》,书中是这样记载的:“舍人杜锡,性亮直忠烈,屡谏愍怀太子,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着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从这不难看出,“如坐针毡”历史典

  • 成语"威武不屈"是哪个人物引申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威武不屈【拼音】:wēiwǔbùqū【解释】:威武:权势,武力;屈:屈服。强暴的压力不能使之屈服。表示坚贞顽强。【成语故事】:孟子说:“真正的大丈夫是实行仁义的人。‘仁’者爱人,‘义’者帮助人,扶危济困,让自己的行为使别人受益。他不必名震四海。当他有机会施展报复时,就会使天下人受益;即使不

  • 成语"助纣为虐"有哪些故事?又该怎样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助纣为虐【拼音】:zhùzhòuwéinüè【解释】:纣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据传是暴君。比喻帮助坏人干坏事。【成语故事】:刘邦进驻咸阳,见秦王宫堂皇富丽,巍峨壮观,宫中美女如云,心中又激动、又高兴,便立即搬入宫中,享受帝王生活。樊哙请刘邦迁出宫中,刘邦不肯,谋士张良劝道:“秦二世荒淫无道,

  • 成语"反求诸己"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反求诸己”?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反求诸己【拼音】:fǎnqiúzhūjǐ【解释】:求:追究,寻求;诸:“之于”的合成词。反过来追究自己。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成语故事】:相传四千多年前,正是历史上的夏朝;当时的皇帝就是赫赫有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