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十行俱下"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背后有何典故?

成语"十行俱下"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背后有何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552 更新时间:2024/1/20 9:44:18

如何解释成语“十行俱下”?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十行俱下

【拼音】:shíhángjùxià

【解释】: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

【成语故事】:

南朝梁武帝制衍第三个儿子萧纲,从小聪明伶俐,记亿力很强。他四岁开始识字读书,能够过目不忘;到六岁时,已经会写文章了。

梁武帝对萧纲如此好学非常高兴。有一次,特地把他叫到跟前,当面出了一个题目,要他做一篇文章。萧纲略一思付,不慌不忙地提起笔来就写。不到一顿饭的功夫,写成了一篇词句整齐对偶的骄文,擅长文学的梁武帝一看,字的声韵和谐,词藻华丽,不禁赞叹道:“你这孩子呀,真是我们萧家的东阿王!”

东阿王是三国时魏国著名的文学家曹植的封号,由此可见梁武帝对萧纲评价之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萧纲读的书越来越多。据说他阅读的能力很强,读书的速度惊人,能够十行同时阅读下去。用这样的速度读书,当然能博览群书,写起诗赋文章来也得心应手。

十一岁那年,萧纲被任命为宜惠将军、丹阳尹,开始处理郡里的各种事务。他虽然还是个少年,但因为读的书多,知识广博,因此处理事务有条不紊,颇有见地。

二十八岁那年,萧纲因长兄萧统去世面被立为太子。从此,他就长期住在宫内)经常和当时著名的文士徐漓、厦肩君等人一起吟诗作赋,过着优闲的官廷生活。

萧纲的文才很好,但长期属于深官,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因此老是以轻靡绪艳的文辞描写上层贵族腐朽的生活,所作的词赋格调低下,当时被称为”宫体。”

公元549年,军阀侯景率匆叛军攻破京都建康,梁武帝忧愤而死。萧纲即位,为梁简文帝。过了两年,侯景派人用毒酒害死了他。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如坐针毡"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成语典故

    “如坐针毡”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如坐针毡”是出自《晋书·杜锡传》,书中是这样记载的:“舍人杜锡,性亮直忠烈,屡谏愍怀太子,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着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从这不难看出,“如坐针毡”历史典

  • 成语"威武不屈"是哪个人物引申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威武不屈【拼音】:wēiwǔbùqū【解释】:威武:权势,武力;屈:屈服。强暴的压力不能使之屈服。表示坚贞顽强。【成语故事】:孟子说:“真正的大丈夫是实行仁义的人。‘仁’者爱人,‘义’者帮助人,扶危济困,让自己的行为使别人受益。他不必名震四海。当他有机会施展报复时,就会使天下人受益;即使不

  • 成语"助纣为虐"有哪些故事?又该怎样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助纣为虐【拼音】:zhùzhòuwéinüè【解释】:纣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据传是暴君。比喻帮助坏人干坏事。【成语故事】:刘邦进驻咸阳,见秦王宫堂皇富丽,巍峨壮观,宫中美女如云,心中又激动、又高兴,便立即搬入宫中,享受帝王生活。樊哙请刘邦迁出宫中,刘邦不肯,谋士张良劝道:“秦二世荒淫无道,

  • 成语"反求诸己"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反求诸己”?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反求诸己【拼音】:fǎnqiúzhūjǐ【解释】:求:追究,寻求;诸:“之于”的合成词。反过来追究自己。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成语故事】:相传四千多年前,正是历史上的夏朝;当时的皇帝就是赫赫有名的

  • 成语"草菅人命"有什么历史典故吗?"草菅人命"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草菅人命”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草菅人命”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1、草菅人命出处《汉书贾谊传》:“故胡亥今日即位而明日射人,忠谏者谓之诽谤,深计者谓之妖言,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是时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人有告勃

  • 成语"李代桃僵"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李代桃僵"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李代桃僵”的历史典故是什么?“李代桃僵”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李代桃僵”这句成语,出自一首乐府诗。诗的开头第一句是:“鸡鸣高树巅,……”因此,在《乐府诗集》中,这首诗就以《鸡鸣》为篇名。这首诗的末后两节,原文是:兄弟四五人,皆为

  • 成语"金口木舌"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金口木舌”?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金口木舌【拼音】:jīnkǒumùshé【解释】: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成语故事】:夜久月高风铎响在铜钟的家族中有一种称为“铎”的。它的式样象钟,但

  • 成语"吴下阿蒙"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吴下阿蒙【拼音】:wúxiàāméng【解释】: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成语故事】:三国时,据有江东六郡的孙权,手下有位名将叫吕蒙。他身居要职,但因小时候依靠姐夫生活,没有机会读书,学识浅薄,见识不广。有一次。孙权对吕蒙和另一位将领蒋钦说:

  • 成语"因势利导"有什么历史典故吗?"因势利导"是什么意思呢?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因势利导”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因势利导”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1、因势利导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2、因势利导释义因:顺着;势:趋势;利导:引导。因势利导.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导向正常道路。3、因势利导成语的典

  • 缘木求鱼是什么意思?缘木求鱼有什么典故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成语典故

    缘木求鱼是什么意思?缘木求鱼有什么典故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原文: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