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缘木求鱼是什么意思?缘木求鱼有什么典故吗?

缘木求鱼是什么意思?缘木求鱼有什么典故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353 更新时间:2024/1/20 2:58:59

缘木求鱼是什么意思?缘木求鱼有什么典故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曰:“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盍亦反其本矣。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缘木求鱼翻译

孟子齐宣王

典出《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孟子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思想家,也是儒家的创始人之一。有一次,孟子得知齐宣王想要发兵征讨周围的邻国,扩大他的疆土,便去求见齐宣王,问道:大王,听说你要兴兵,有这事吗?”“有这事。这是为了完成我多年来的最大的一个愿望。”“大王,您说这是您的最大愿望,这个最大愿望能说来听听吗?”齐宣王就笑而不答。

孟子就接着说:“是因为食物不够肥美,衣服不够轻暖,还是色彩不够艳丽,音乐不够美妙?要不就是因为身边伺候的人不够使唤吧?这些,臣子们都全部能给您提供,难道您还真是为了这些吗?”宣王说:“不,我不是为了这些。”

孟子接着说:“那您最想要的,一定就是开拓疆土,收服秦国、楚国,统治中国,安抚边疆。不过,以您现在的做法,就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啊。”

齐宣王吃了一惊,说:“有这么严重吗?”孟子说:“只怕比这还严重!上树捉鱼,虽然捉不到鱼,不会有后患。按您的做法去实现您的心愿,费尽心力去做了,到头来必定有灾祸。”齐宣王说:“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孟子又问齐宣王:“邹国跟楚国打仗,大王认为谁会获胜?”宣王回答说:“楚国胜。”于是孟子说:“是这样,小的一方本来不可以同大的一方敌对,人少的本来不可以同人多的敌对,势力弱的本来不可以同势力强的'敌对。天下千里见方的地方有九块,齐国的土地截长补短凑集在一起,占有其中的一块。靠这一块地方去征服其他八块地方,这同邹国跟楚国打仗有什么两样呢?(大王)何不回到(行仁政)这根本上来呢?如果现在大王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做官的人都想到大王的朝廷里任职农夫都想到大王的田野里耕作,商人都想到大王的市场上做买卖,旅客都想从大王的道路上来往,各国痛恨他们国君的人都想跑来您诉说。果真做到这样,谁能阻挡大王统一天下?”

后来人们用这个典故比喻办事办法或方向不对,不可能达到目的。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过河拆桥"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过河拆桥”?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过河拆桥【拼音】:guòhéchāiqiáo【解释】:自己过了河,便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成语故事】:元朝的许有壬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逐渐被提升为参政(官名)。

  • 成语"冰山难靠"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冰山难靠”?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冰山难靠【拼音】:bīngshānnánkào【解释】:比喻不能长久的权势,难于依靠。【成语故事】:“冰山难靠”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依靠别人权势不能长久。这个成语来源于《资治通鉴》,君辈倚杨右相如

  • 成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历史典故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历史典故是什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成语意思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意指学问、成绩等达到很高程度后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语出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成语典故宋朝时,长沙有位高僧叫景岑(cén),

  • 历史文化探索:安然无恙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安然无恙,拼音是ānránwúyàng,意思是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出自《战国策·齐策》。那么成语安然无恙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由于赵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处理,赵威后

  • 成语"不遗余力"有什么历史典故吗?"不遗余力"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不遗余力”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不遗余力”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参与【不遗余力】故事的主人公:主人公:虞卿【不遗余力】是什么意思?不遗余力指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一点不保留。【不遗余力】出自哪里?出自《战国策·赵策

  • 《红楼梦》晴雯被撵的背后反映出了什么深意?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成语典故

    《红楼梦》晴雯被撵的背后反映出了什么深意?要知道晴雯被撵并不寻常,其被撵的背后,存在着两层深意。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因为“绣春囊”事件,导致了贾府掀起了一场风波。那个曾经充满着欢快的大观园、那个一直充满着青春王国的净土在这一刻土崩瓦解。作为荣国府的当家人王夫人,因

  • 成语"百闻不如一见"的历史典故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成语典故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您走进赵充国百闻不如一见的故事。百闻不如一见的意思百闻不如一见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听别人说多少遍,也不如自己亲自看一下,表示多听不如亲见的可靠。出自《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的出处《汉书·赵充国

  • 成语"无可奈何"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无可奈何【拼音】:wúkěnàihé【解释】:奈何:如何,怎么办。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成语故事】:汉武帝时,由于统治阶级对内以严酷的手段进行治理,对外又不断地进行扩张,对百姓强征暴敛,使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尤其是广大农民,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他们纷纷举行起义,起义队伍大的数千

  • 成语"糟糠之妻"有哪些故事?又该怎样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糟糠之妻【拼音】:zāokāngzhīqī【解释】:糟糠:穷人用来充饥的酒渣、米糠等粗劣食物。借指共过患难的妻子。【成语故事】:东汉时,有一个叫宋弘的人。他学识渊博,为人正直,很得汉光武帝刘秀的赏识,被封为太中大夫。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死了丈夫。刘秀和她谈论了满朝的大臣,想看看她爱慕哪一位,

  • 成语"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不求甚解”?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不求甚解【拼音】:bùqiúshènjiě【解释】:甚:很,极。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成语故事】:东晋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陶渊明,小时候家里很穷,靠很少的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