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红楼梦》晴雯被撵的背后反映出了什么深意?

《红楼梦》晴雯被撵的背后反映出了什么深意?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119 更新时间:2024/1/18 22:23:51

《红楼梦》晴雯被撵的背后反映出了什么深意?要知道晴雯被撵并不寻常,其被撵的背后,存在着两层深意。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因为“绣春囊”事件,导致了贾府掀起了一场风波。那个曾经充满着欢快的大观园、那个一直充满着青春王国的净土在这一刻土崩瓦解。作为荣国府的当家人王夫人,因王善保家的唆使,对大观园实行了一场“出格”的大抄检。在这一次行动中,被撵出贾府的女子不下十个。比如司棋、四儿、芳官以及曾经选择留下的几个戏子。

当然,在这众多被撵的女子中,有一人最为特别,她的特别,不仅在于她的身份;也在于她同绣春囊本身的关系。

从身份上而言,晴雯,是贾母看重的优秀丫鬟。她漂亮、言谈爽利,又有一手出色的针线活。而在封建社会,在贾府这个大家族中,又一直以“孝”为先。也是因此,晴雯会成为邢、王二夫人联合打压的对象,这本身就是极不寻常的事;正如林之孝家的忠告宝玉所说的:即便是从老太太、太太那边过来的猫儿狗儿,也是轻易伤不得的,这才是大家子公子哥儿的行事。

再者,我们从“绣春囊”本身而言,晴雯,作为怡红院的丫鬟,作为服侍宝玉的贴身丫鬟。当王善保家的向她状告晴雯打扮妖娆、不成体统时,一向维护宝玉名誉的她,为何会一反常态?对其没有半点维护呢?

试想,若在抄检大观园中,王熙凤等人真的在晴雯的衣柜中翻出不堪之物,那结局该当如何?

1、晴雯被撵,是邢、王二夫人反抗贾母的开端。

在鸳鸯拒婚中,当贾母得知此事后,雷霆大怒。甚至于莫名其妙的,将同此事并不关联的二房王夫人责骂了一番。

因见王夫人在旁,便向王夫人道:“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有好东西也来要,有好人也来要,剩了这么个毛丫头,见我待她好了,你们自然气不过,弄开了她,好摆弄我!”

贾赦讨要鸳鸯事件,最终的结局,如我们所见,以贾赦灰头土脸、出尽洋相而结束。

只是,由此我们能否定?长房与二房并非具有如贾母所说的这番心思吗?

相信这个答案,在晴雯被撵后,我们都能体会出。

前面我们说过,晴雯是贾母身边的丫鬟,即便贾母给了宝玉,但同样,她的身份也同贾母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在诸多的细节面前,我们都能体会出,对于晴雯,贾母有意将她培养成宝玉未来的小妾。

而这样的人,邢、王二夫人为何会联手排挤?答案显而易见,是她们对贾母正式宣誓着当家人的姿态。是为架空贾母、摆布贾母所做的第一步。

从原文中来看,晴雯之所以被撵。其直接导火索,是源于她唆使宝玉装病而导致贾母询问下人夜晚事件。最终,贾探春趁机,向她汇报了下人夜晚聚赌一事的严重性。

独探春出位笑道:“近因凤姐姐身子不好几日,园内的人,比先放肆了许多。先前不过是大家偷着一时半刻,或夜里坐更时,三四个人聚在一处,或掷骰,或斗牌,小小的玩意,不过为熬困。近来渐次放诞,竟开了赌局,甚至有头家居主,或三十吊、五十吊、一百吊的大输赢。半月前,竟有争斗相打之事。”

贾宝玉从赵姨娘房中的丫鬟小鹊口中,得知赵姨娘同贾政正议论着自己。因此,出于担心父亲第二天问他的书,所以决定彻夜恶补,做足准备。

而晴雯见宝玉如此,于心不惹,又正巧芳官从外面进来,惊恐万分的说道,刚看见有人从墙上跳进来,也是因此。晴雯为宝玉想出了一个装病的法子,以此躲过贾政对宝玉的责问。

而为了让宝玉装病变得更真实、更让人信服,晴雯更是将此事吵嚷的合府尽知。第二天,一向不过问贾府大小事的贾母,之所以特意询问,其根本原因,便在于她的宝贝孙子宝玉受到了惊吓。

因为晴雯替宝玉开脱,导致贾母插手下人夜晚聚赌一事,导致长房小姐迎春的奶妈被撵,这是连锁反应的必然。也是邢夫人不满的开端。

在贾府下人夜晚聚赌一事中,为首的人,真的仅仅是迎春的奶妈以及柳嫂子的妹妹、林之孝家的亲戚吗?当然不是,这样的结果,不过是王夫人为了维护自身的体面,而特意推出的几个替死鬼而已。

但如此一来,作为长房太太的邢夫人能接受吗?或许,王夫人之所以如此轻易地听信王善保家的唆使,毫不犹豫的拿晴雯开刀,正是源于这一点:她必须,为迎春奶妈的离去给邢夫人留足颜面。毕竟,在下人夜晚聚赌一事中,二房这边的体面人物,可是一个也未被波及。

因此,从这一点来看,晴雯被撵的本质,在于她打破了长房、二房的平衡。她是下人夜晚聚赌一事的始作俑者;而贾母,则是推动此事进入不可挽回局面的刽子手。

贾母面对下人夜晚聚赌一事,想要杀鸡儆猴,整治贾府不良的风气,其初衷是好的;只是,她的这一理念,同邢、王二夫人的理念存在着冲突。对她们而言,是不愿撕破脸皮,贾府下人夜晚聚赌一事其实一直存在,王夫人也未必不知,但她为何没有作为?其根本原因,就是她不愿意得罪太多人。

而因为此事,邢、王二夫人联手撵出晴雯,也反应出了,她们二人对贾母的态度,连表面上的“孝”都谈不上了。

2、王夫人“一石二鸟”之计的收盘。

在《红楼梦》中,王夫人与贾母这一对婆媳,矛盾已久,不可调和。因此凡是贾母看中的,王夫人自然都是厌恶的。

所以,对贾母派到宝玉身边的两个丫鬟:晴雯和袭人,她都是不怀好意的。

袭人原名珍珠,是贾母身边八大丫鬟之一。她以会服侍人而深得贾母的信任。所以宝玉长大了,独自生活后,贾母特意将她派到了宝玉的身边。

而即便如此,袭人仍然属于贾母的丫鬟,因为她的月钱,依然是由贾母这里分发。

贾母安排袭人服侍宝玉,有何用意?自然,袭人会服侍人的能力是关键的一点,但除此之外,安排袭人服侍宝玉,她也能在第一时间,明白宝玉生活的现状。

贾母派出色的袭人服侍宝玉,显示出了她对宝玉的溺爱;但同样,袭人也因此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王夫人的眼中钉,这是由贾母与王夫人婆媳矛盾决定的。

而晴雯,这个漂亮、爽利又有一手出色的针线活的丫鬟。在本质上,王夫人对她的厌恶,比对袭人的厌恶要深得多。

为何?因为王夫人天生讨厌长得漂亮的;比如让她痛苦不堪的赵姨娘,以及贾敏死后被接近贾府生活的林妹妹。

只是,如何解决袭人、晴雯这两个丫鬟,是摆在王夫人面前的一大难题。

而这个难题的突破口,却因为袭人的主动投靠而变得迎刃而解了。

因为金钏儿投井、忠顺王来贾府要琪官一事,贾宝玉惨遭贾政的毒打。事后,王夫人让丫鬟来到怡红院传话,让人去前往王夫人处汇报。

而袭人,就是在这一刻,主动选择了同王夫人抛出橄榄枝。

袭人来到王夫人这里,汇报完毕宝玉目前的现状后,特意提出了个人对宝玉的担忧,并出于对宝玉名声这一点,向王夫人建议,无论如何,得想知道办法让宝玉搬离大观园。

袭人道:“我也没什么别的说。我只想着讨太太一个示下,怎么变个法儿,以后竟还教二爷搬出园子来住就好了。”

王夫人听了,吃一大惊,忙拉了袭人的手问道:“宝玉难道和谁作怪了不成?”

袭人连忙回道:“太太别多心,并没有这话。这不过是我的小见识。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多,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便是外人看着也不像大家子的体统。

在此,袭人虽然并未指出宝玉究竟同谁关系过了分寸,但显然,对此,我们很容易理解。毕竟,贾宝玉与林黛玉从小长到大,王夫人对她又一向带有情绪。

只是,作为贾母的贴身丫鬟,袭人为何如此针对“黛玉”呢?再者说,既然袭人是出于贾宝玉的名声说事,那她为何?还要以身试法,亲自同宝玉偷试呢?

袭人与贾宝玉云雨一事,显然在怡红院不是秘密。作为宝玉的母亲王夫人,也不可能不会安置自己的人在。因此,袭人与贾宝玉之间所发生的,王夫人都是清楚的,只不过她装糊涂罢了。

当然,至少在此时,王夫人是不会在意这一点的,眼下她最在意的,是袭人本身的态度。尤其是,对她推心置腹的态度。

袭人为何对王夫人如此?是因为,在贾母的心中,如她这样的笨笨的长相平平的丫鬟,即使再出色,也不可能成为宝玉的小妾。

只是袭人不死心,所以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不惜铤而走险,背主求荣。只是袭人还是太年轻了,对王夫人了解的太少,所以被其利用,却浑然不觉。

在袭人对王夫人抛去橄榄枝后,王夫人确实对她有所承诺,并提高了她的月钱,达到了贾府之中姨娘的标准;她的母亲病重,王熙凤安排她回家,也是办的分光而体面,犹如“贵妇省亲”一般。

只是,在晴雯被撵后;王夫人选择在向贾母汇报此事时,提出公开袭人姨娘的身份。其用心,太过明显。

为何?其实这非常好理解。

因为贾母看中晴雯,在意晴雯;如今得知她被撵,心情自然非常糟糕。而在这样的情绪之下,王夫人却特意提出要公开背叛她的丫鬟袭人做宝玉的小妾,她能同意吗?

也是因此,贾母所说的:我们暂且不提,可以说,彻底断送了袭人姨娘之梦。而袭人的年龄,并不小了,在贾府之中,如她这样名不正言不顺的存在,又该如何立足呢?

小结:

晴雯被撵,看似咎由自取,实则并不简单。因为在其背后,有着贾母在为其撑腰。若邢、王二夫人,心存孝道,则她,即便再出格也能相安无事。

只是就结局而言,显然并非如此;因为贾母处置下人夜晚聚赌一事,导致邢、王二夫人都不满意,所以撵晴雯,摆明的是她们对贾母不满的态度。

而对王夫人而言,能借长房之手,将晴雯撵出,又断送袭人姨娘之梦,可谓一石二鸟,她又何乐而不为呢?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百闻不如一见"的历史典故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成语典故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您走进赵充国百闻不如一见的故事。百闻不如一见的意思百闻不如一见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听别人说多少遍,也不如自己亲自看一下,表示多听不如亲见的可靠。出自《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的出处《汉书·赵充国

  • 成语"无可奈何"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无可奈何【拼音】:wúkěnàihé【解释】:奈何:如何,怎么办。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成语故事】:汉武帝时,由于统治阶级对内以严酷的手段进行治理,对外又不断地进行扩张,对百姓强征暴敛,使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尤其是广大农民,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他们纷纷举行起义,起义队伍大的数千

  • 成语"糟糠之妻"有哪些故事?又该怎样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糟糠之妻【拼音】:zāokāngzhīqī【解释】:糟糠:穷人用来充饥的酒渣、米糠等粗劣食物。借指共过患难的妻子。【成语故事】:东汉时,有一个叫宋弘的人。他学识渊博,为人正直,很得汉光武帝刘秀的赏识,被封为太中大夫。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死了丈夫。刘秀和她谈论了满朝的大臣,想看看她爱慕哪一位,

  • 成语"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不求甚解”?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不求甚解【拼音】:bùqiúshènjiě【解释】:甚:很,极。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成语故事】:东晋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陶渊明,小时候家里很穷,靠很少的农田

  • 成语"滥竽充数"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滥竽充数”?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滥竽充数【拼音】:lànyúchōngshù【解释】: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成语故事】:滥竽充数这则成语的滥是失实,与真实不符

  • 成语"孺子可教"有什么历史典故吗?"孺子可教"是什么意思呢?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孺子可教”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孺子可教”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拼音】:rúzǐkějiào【解释】:孺子:小孩子。指年轻人可培养。【成语故事】:“孺子可教”这则成语的孺子是小孩子;教是教诲。这小孩子是可以教诲的,后形容年轻人有出息,可

  • 成语"扬扬得意"是什么意思?"扬扬得意"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扬扬得意”是什么意思?“扬扬得意”有什么典故?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扬扬得意】故事的主人公:晏婴、晏婴车夫【扬扬得意】是什么意思?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扬扬得意】出自哪里?《史记·管晏列传》:“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

  • 成语"忠言逆耳"有什么历史典故吗?"忠言逆耳"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忠言逆耳”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忠言逆耳”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拼音】:zhōngyánnìěr【解释】:逆耳:不顺耳。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成语故事】: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大军到咸

  • 成语"塞翁失马"有什么历史典故吗?"塞翁失马"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塞翁失马”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塞翁失马”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拼音】:sàiwēngshīmǎ【解释】:塞:边界险要之处;翁:老头。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 "长安米贵,居大不易。"这个成语,与哪位唐朝大诗人有关?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长安米贵,居大不易。"这个成语想必大家对它并不陌生,因为它和我们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关。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生于郑州新郑(今属河南)。幼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