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趾高气扬"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成语"趾高气扬"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781 更新时间:2024/1/18 12:44:10

【成语】:趾高气扬

【拼音】:zhǐgāoqìyáng

【解释】:趾高:走路时脚抬得很高;气扬:意气扬扬。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成语故事】:

春秋时,楚国有个叫屈瑕的将军,是个专门重视外貌,不学无术的人,只要稍有点成就,就很骄傲、自满。有一次,他打败了骠悍的绞国,凯旋归来,从此骄傲自得,从不把其它的朝臣放在眼中。第二年,屈瑕又奉命要去打罗国,有一个叫做斗伯比的将军前往送行。当斗伯比回来时,悄悄的对车夫说:“屈将军这次一定会打败仗;因为我看他走路的样子,脚步一昂一翘的,便知道他的心并没有真正的用在作战上,而是去吓唬敌人的,这样子怎么能打胜仗呢?”斗伯比说完,沉思了一下,就进宫去见楚,要楚王立刻派兵去接应。楚王不相信,回到后宫将这件事告诉了宠妃邓曼,邓曼认为斗伯比的见解很对,应该派兵救援。楚王听了,立即派大军前去,希望能够挽回局势。但是,战事已经发生,屈瑕因为轻敌而不设防,被罗国卢国两面夹攻,而一败涂地,只好自杀谢罪。

从此以后,这件事情就被后人流传着,而屈瑕走路的姿态,也被引申成“趾高气扬”这句话,比喻一个人傲慢自得,而不把任人放在眼中。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道不拾遗"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道不拾遗”?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道不拾遗【拼音】:dàobùshíyí【解释】: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成语故事】:春秋时,郑国政治家子产由于平定贵族旧势力的叛乱有功,成了郑国的正卿(官名)。

  • 如何理解成语"一字之师"?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一字之师”?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一字之师【拼音】:yīzìzhīshī【解释】: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成语故事】: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

  • 如何理解成语"一场春梦"?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一场春梦”?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一场春梦【拼音】:yīchǎngchūnmèng【解释】:比喻过去的一切转眼成空。也比喻不切实际的想法落了空。【成语故事】:宋朝时,有一个学者赵令畤(德麟),著作了一本书,名叫{侯鲭录},

  • 成语"敝帚自珍"出自于哪里?"敝帚自珍"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成语典故

    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成语“敝帚自珍”出自于哪里?成语“敝帚自珍”是什么意思?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敝帚自珍】故事的主人公:刘秀(前5年1月——57年),东汉王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新朝王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

  • 成语"疲于奔命"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来源于哪个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疲于奔命”?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疲于奔命【拼音】:píyúbēnmìng【解释】:原指因受命奔走而搞得很累。后也指忙于奔走应付,弄得非常疲乏。【成语故事】:“疲于奔命”这则成语的疲是疲备、劳累;奔命是奉命令奔走。形容忙于奔走而筋

  • 成语"标新立异"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标新立异”?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标新立异【拼音】:biāoxīnlìyì【解释】:标:提出,写明;异:不同的,特别的。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成语故事】:标新立异这则成语的意思原指独创新意,立论与众不同。后来多指提出新奇

  • 成语"傍人门户"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傍人门户”?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傍人门户【拼音】:bàngrénménhù【解释】:傍:依靠,依附;门户:门第。比喻依赖别人,不能自立。【成语故事】: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宋·苏轼《东坡志林》卷十二。古时候,中国民间有一种风俗:

  • 成语"知难而退"背后有什么成语故事?该如何解释?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知难而退”?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知难而退【拼音】:zhīnánértuì【解释】:原指作战要见机而行,不要做实际上无法办到的事。后泛指知道事情困难就后退。【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是两个比较大的国家,它们为了争夺

  • 成语"一场春梦"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一场春梦【拼音】:yīchǎngchūnmèng【解释】:比喻过去的一切转眼成空。也比喻不切实际的想法落了空。【成语故事】:宋朝时,有一个学者赵令畤(德麟),著作了一本书,名叫{侯鲭录},这本书是记述前辈文人的事迹,文中有一段说:六十五岁的东坡老人住在儋州昌化时,一次,他背着一个大瓢,在田

  • 老骥伏枥是什么释义?这个历史典故又有怎样的成长心语?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老骥伏枥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