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初出茅庐"有什么历史典故吗?"初出茅庐"含义详解

成语"初出茅庐"有什么历史典故吗?"初出茅庐"含义详解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712 更新时间:2024/1/17 18:35:57

成语“初出茅庐”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初出茅庐”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1、初出茅庐的典故

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拜为军师。而关羽张飞对他不以为然。没过多久,曹操派大将夏侯惇领十万大军攻打新野,刘备找诸葛亮商议,诸葛亮说:"怕众将不听我令,愿借主公印剑一用。"刘备忙将印剑交给诸葛亮。诸葛亮开始集众点将。

命关羽带一千人马埋伏在豫山,放过敌人先头部队,看到起火,迅速出击。张飞带一千人马埋伏在山谷里,待起火后,杀向博望城。关平刘封带五百人马,在博望坡后面分两路等候,敌军一到,立刻放火。又把赵云从樊城调来当先锋,只许败不许胜。刘备带一千人马作后援。

关羽忍不住问:"我们都去打仗,先生干什么?"诸葛亮说:"我在城中坐等。"张飞大笑说:"我们都去拼命,先生你好逍遥!"诸葛亮说:"印剑在此,违令者斩!"关羽、张飞无话,冷笑着走了。在战斗中,各将按诸葛亮吩咐行事,直杀得曹兵丢盔弃甲。诸葛亮初次用兵,神机妙算,大获全胜。关羽、张飞等佩服的五体投地。

2、人物故事

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拜为军师。而关羽、张飞对他不以为然。没过多久,曹操派大将夏侯敦领十万大军攻打新野,刘备找诸葛亮商议,诸葛亮说:"怕众将不听我令,愿借主公印剑一用。"刘备忙将印剑交给诸葛亮。诸葛亮开始集众点将。命关羽带一千人马埋伏在豫山,放过敌人先头部队,看到起火,迅速出击。张飞带一千人马埋伏在山谷里,待起火后,杀向博望城。关平、刘封带五百人马,在博望坡后面分两路等候,敌军一到,立刻放火。又把赵云从樊城调来当先锋,只许败不许胜。刘备带一千人马作后援。关羽忍不住问:"我们都去打仗,先生干什么?"诸葛亮说:"我在城中坐等。"张飞大笑说:"我们都去拼命,先生你好逍遥!"诸葛亮说:"印剑在此,违令者斩!"关羽、张飞无话,冷笑着走了。在战斗中,各将按诸葛亮吩咐行事,直杀得曹兵丢盔弃甲。诸葛亮初次用兵,神机妙算,大获全胜。关羽、张飞等佩服的五体投地。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改弦更张"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改弦更张”?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改弦更张【拼音】:gǎixiángēngzhāng【解释】: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成语故事】:这句成语见于《汉书·董仲舒传》:

  • 成语"依样葫芦"有什么历史典故吗?"依样葫芦"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依样葫芦”是什么意思?“依样葫芦”出自于哪里?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陶谷是个学问渊博的人,他发现宋太祖对于一些办文告和写文章的臣子,包括他这个翰林学士在内,都不太重视,他就向太祖请求调离翰林院。太祖听了,笑着说:“这种官很难做,只能

  • 如何理解成语"愚公移山"?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愚公移山”?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愚公移山【拼音】:yúgōngyíshān【解释】: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成语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位老先生,他的名字叫作愚公。愚公家的门口有两座好高好高的山,一座

  • 成语"无能为役"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无能为役”?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无能为役【拼音】:wúnéngwéiyì【解释】:役:役使。简直连供给他们役使都不配。自谦才干远不能和别人相比。【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有一年齐项公派兵攻打鲁国,包围了鲁国北部边垂的小城龙

  • 成语"乐极生悲"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乐极生悲”?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乐极生悲【拼音】:lèjíshēngbēi【解释】: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成语故事】:战国时,齐威王经常通宵饮酒作乐,不理朝政。楚国乘机出兵进攻齐国。齐王派淳于髡去赵国请来救兵,才解了

  • 成语"知彼知己"是哪个人物引申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知彼知己【拼音】:zhībǐzhījǐ【解释】: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成语故事】:孙武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他字长卿,齐国人。他的著作《孙子兵法》是中国最早、最杰出的兵书。吴王阖庐(一作阖闾,名光,公元前514年

  • 成语"割席分坐"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割席分坐”?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割席分坐【拼音】:gēxífēnzuò【解释】:席:坐席。把席割断,分开坐。比喻朋友绝交。【成语故事】:有两个读书人,一个叫管宁,一个叫华歆;他们的感情很好,不仅在同一个地方读书,而且形影不离。有

  • 成语"柳暗花明"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个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柳暗花明”?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柳暗花明【拼音】:liǔànhuāmíng【解释】: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成语故事】: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抒发了抗金爱国的情怀

  • 成语"忠言逆耳"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忠言逆耳【拼音】:zhōngyánnìěr【解释】:逆耳:不顺耳。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成语故事】: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大军到咸阳后,进入秦宫探看。但见宫室华丽,各处室物不计其数,都是他从未见到过的。每到一处,许多美丽的宫人向他跪拜。他越看越感到新奇,兴味也越来

  • 成语"尸居余气"出自于哪个典故?"尸居余气"含义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尸居余气”出自于哪个典故?“尸居余气”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三国魏明帝临死的时候,他的儿子曹芳只有八岁,为了安排身后的国事,他派人急召太尉司马懿返回京都洛阳。司马懿风尘仆仆进宫时,明帝只剩下一口气。这时,大将军曹爽已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