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关于杯弓蛇影有何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旨在告诫人们什么?

关于杯弓蛇影有何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旨在告诫人们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815 更新时间:2023/12/10 2:03:30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杯弓蛇影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出处】《晋书·乐广传》。

【释义】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是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自己吓唬自己。

【历史典故】

西晋时期,有个做官的人叫乐广。他有一位好朋友,一有空就到他家里来聊天。很长一段时间,这位朋友也没有来。乐广十分惦念,就前去看望。到了之后,他发现朋友半坐地倚在一床一上,脸色蜡黄,这才知道朋友生病了。追问病因,朋友支支吾吾地不肯说,经过再三询问后,朋友才说:“那天在你家喝酒,看见酒杯里有一条青皮红花的小蛇在游一动。当时恶心极了,出于礼貌,只得闭着眼睛喝了下去。从此以后,就老觉得肚子里有条小蛇在乱窜,什么东西也吃不下。”

乐广心想,酒杯里怎么会有蛇呢?回到家中,他在客厅里踱来踱去,分析原因。他看见墙上挂着一张青漆红纹雕弓,心里一动。他斟了一杯酒,放在桌子上,移动了几下,终于看见那张雕弓的影子清晰地投映在酒杯中,随着酒液的晃动,就像一条青皮红花的小蛇在游一动。

这下真相大白了,乐广把朋友接到家中,让他仍旧坐在上次的位置上,仍旧用上次的酒杯为他斟了满满一杯酒,问道:“您再看看酒杯中有什么东西?”那个朋友低头一看,立刻惊叫起来:“蛇!蛇!又是一条青皮红花的小蛇!”乐广大笑,指着墙壁上的雕弓说:“您看看那是什么?”朋友看看雕弓,再看看杯中的蛇影,恍然大悟,顿时觉得浑身轻松,心病也全消了。

【成长心语】

乐广的朋友因为一条“英须有”的小蛇而整日忧虑,就如忧天的杞人一样。试想在一个人的酒杯里,怎么可能出现小蛇呢?疑虑是天空中的一陰一霾,,只有及时驱除疑虑,才能看到万里晴空。多疑对人的身心是一种无形的伤害,会使人疑神疑鬼,患上心病。我们的生命需要的是一陽一光,而不是乌云。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物以类聚"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物以类聚【拼音】:wùyǐlèijù【解释】:同类的东西聚在一起。指坏人彼此臭味相投,勾结在一起。【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著名的学者名叫淳于。他博学多才,能言善辩,被任命为齐国的大夫。他经常利用寓言故事、民间传说、山野轶闻来劝谏齐王,而不是通过讲大道理来说服他,却往往能收到意想不

  • 成语"不学无术"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不学无术”?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不学无术【拼音】:bùxuéwúshù【解释】:学:学问;术:技能。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成语故事】:宋代的寇准当上宰相以后,张咏曾经评论他说:寇公是个人才,可惜在学

  • 成语"吴牛喘月"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吴牛喘月【拼音】:wúniúchuǎnyuè【解释】: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比喻因疑心而害怕。【成语故事】:在晋武帝时,有一个叫满奋的人,向来都怕吹冷风,尤其更怕寒冷刺骨的冬风。有一天,风很大,他刚好进宫朝见武帝,看见宫里的窗户是透明的琉璃做成

  • 成语"渑池之会"是什么意思?"渑池之会"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渑池之会”是什么意思?“渑池之会”有什么历史典故?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渑池之会】的故事简介:出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为集中力量攻打楚国,主动与赵国交好,约赵惠文王会于渑池(今河南省渑

  • 成语"为虎作伥"源自何人?其中有怎样的典故呢?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为虎作伥【拼音】:wèihǔzuòchāng【解释】:伥:伥鬼,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替老虎做伥鬼。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成语故事】:唐穆宗长庆年间,传说有个处士马拯,听说衡山祝融峰人住着一个伏虎长老。他带了一个童仆,上山去拜访那位长老。他登上祝融峰,

  • 成语"无出其右"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无出其右【拼音】:wúchūqíyòu【解释】:出:超出;右:上,古代以右为尊。没有能超过他的。【成语故事】:汉高祖刘邦刚建立汉朝的时候,还有许多异姓的诸侯王。有一次,刘邦带兵前往代地镇压陈稀的反叛。途经赵国,赵王张敖深恐刘邦怪罪于他,便下令做了许多美味佳肴,亲自端着盘子,送给刘邦吃。谁知

  • 历史文化探索:披坚执锐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语典故

    披坚执锐,汉语成语,拼音是pījiānzhíruì,释义:指将领亲赴战场打仗,形容全副武装。出自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那么成语披坚执锐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秦朝时期,秦朝大将章邯将陈胜吴广的起义军平定后,项羽项梁便拥楚怀王之孙熊心为楚怀王,跟秦军继续战斗

  • 成语"尾大不掉"源自何人?其中有怎样的典故呢?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尾大不掉【拼音】:wěidàbùdiào【解释】:掉:摇动。尾巴太大,掉转不灵。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成语故事】:这句成语见于《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春秋时,楚国国君楚灵王于公元前531年在城地、蔡地、不羹筑城,并打算派弃疾

  • 成语"吴市吹箫"是哪个人物引申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吴市吹箫【拼音】:wúshìchuīxiāo【解释】:吴:古国名。原指春秋时楚国的伍子胥逃至吴国,在市上吹箫乞食。比喻在街头行乞。【成语故事】:春秋时,楚平王听信谗言,将太子建的师傅伍奢及其长子伍尚杀死,又派人去抓逃亡的伍奢的次子伍员(即伍子胥),并在各关口接着伍员的画像,以便捉拿归案。在

  • 如何理解成语"万死不辞"?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万死不辞”?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万死不辞【拼音】:wànsǐbùcí【解释】: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万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成语故事】:东汉末年,朝政大权落在董卓手中。董卓骄横跋扈,出入宫廷用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