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文化探索:病入膏肓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历史文化探索:病入膏肓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411 更新时间:2024/1/3 4:05:08

病入膏肓,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已经无法医治,也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那么典故病入膏肓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晋成公八年时,晋景公杀了赵同赵括。两年后,晋景公梦见一厉鬼,披散的头发一直垂地,捶胸顿足,厉声骂道:“你杀我子孙,不仁不义。我已天帝诉冤!”说罢,厉鬼毁坏大门正门而入,就向景公掐扑过来,景公大惧,往内宫奔逃,厉鬼又破户追入内室,景公甚感恐怖,呼叫而醒。醒后,晋景公即召见桑田的一位巫人,巫人所卜和景公的梦境完全相同,景公惊惧地问道:“那怎么办才好?”巫人说:“不得吃新麦。”

巫人去后,景公的病,一天比一天沉重,就遣人往秦国求医。秦桓公派遣医缓来晋为景公治病。秦医未到时,景公梦见疾病化为两个童子,其中一个童子说:“医缓医术高超,他来治病,恐怕会伤害到我们,我们逃到处才安全呢?”另一童子回答说:“我们躲避在肓(膈)之上,膏(心)之下,即使有良医,又怎能奈何我们?”

等到医缓到来,给景公诊病后说:“这病已不可治了,病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力也不能到达此处,实在不可治了。”想到医缓的诊断与梦境相符,景公叹道:“你真是良医!”于是厚礼送医缓回秦国。

到了六月丙午日时,景公忽然想吃新麦,命令农户献麦,并吩咐煮好麦粥。景公忽然想起巫人的话,立刻召他入宫,指着麦粥对巫人说:“你说寡人吃不到新麦,你看这是什么?”并喝令左右将巫人推出斩首。景公刚吃了麦粥,顿觉腹胀,急急起身如厕。没想到,景公竟然跌入厕内,陷于粪池中而死。

有一小臣凌晨在梦中见到景公已死。等到中午时,见景公被背出厕所,于是知道梦中所见是真实的。成语“病入膏肓”形容病重无法治好,也比喻事态已经严重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拔帜易帜"是什么意思?"拔帜易帜"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拔帜易帜”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拔帜易帜”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拔帜易帜】故事的主人公: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拔帜易帜】是

  • 成语"同工异曲"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同工异曲”的历史典故是什么?“同工异曲”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唐代杰出的散文家韩愈。曾经担任过国子监博士。他学识渊博,讲起课来旁征博引,兼通百家,出口成章,妙语连珠,深受大学生们的欢迎。有一次,他写了一篇题为《进学解》的文章,来发

  • 关于暗度陈仓有何历史典故?这个典故给予了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暗度陈仓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 成语"图穷匕见"背后有何历史典故?该如何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图穷匕见”?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图穷匕见【拼音】:túqióngbǐxiàn【解释】: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成语故事】:秦王嬴政在进行并吞六国的统一战争中,先灭掉了韩国和赵国,接着

  • 成语"三令五申"是什么意思?"三令五申"有什么典故吗?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三令五申”是什么意思?“三令五申”有什么典故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三令五申】故事的主人公: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

  • 唱筹量沙的主人公是檀道济,那么关于它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唱筹量沙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唱

  • 成语"一问三不知"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一问三不知【拼音】:yīwènsānbùzhī【解释】:原意是对某一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都不知道,现在用来表示对实际情况一点也不知道。【成语故事】:公元前468年,晋国的大夫苟瑶率大军讨伐郑国。郑国在春秋初年是个强国,后来日渐衰弱,成为一个弱小的诸侯国。郑国君王抵挡不住晋军的进攻,于是派

  • 成语"中饱私囊"有哪些故事?又该怎样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中饱私囊【拼音】:zhōngbǎosīnáng【解释】:中饱:从中得利。指侵吞经手的钱财使自己得利。【成语故事】:春秋后期,晋国的执政大臣赵简子(赵国君王的先人),派税官去收赋税。临行前,税官问赵简子:这次收税的税率是多少?赵简子回答道:不轻不重最好。税收重了,国家富了,但老百姓穷了;税收

  • 历史文化探索:先发制人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先发制人,汉语成语,拼音是xiānfāzhìrén,意思是指战争中双方,先发动的处于主动地位,可以控制对方。后也泛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出自《汉书·项籍传》。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秦末时期,陈胜起义。会稽郡守殷通召项梁商量说:“先生的学富五车,对起兵反秦,您有什么看

  • 成语"见猎心喜"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见猎心喜”?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见猎心喜【拼音】:jiànlièxīnxǐ【解释】:猎:打猎。看到打猎心里就高兴。比喻看见别人在做的事正是自己过去所喜好的,不由得心动,也想试一试。【成语故事】:北宋时著名的学者程颢,世称明道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