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文化探索:因材施教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历史文化探索:因材施教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919 更新时间:2024/1/17 3:06:12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因材施教就是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出自《论语·先进篇》。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春秋时期,赫赫有名的孔子成为了中国最早公开讲学的教育家,他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因材施教”就是其中一个。孟武伯、孟懿子、子夏、子游四人都开诚布公地问孔子怎样做才算是“孝”,孔子给他们的回答却是不相同的:孟武伯对父母的暖病痛从来都不注意,孔子推心置腹地对他说,首先要关心父母的健康,才称得上孝;孟懿子是鲁国的达官贵人,一直以来对“周礼”就视而不见,有违犯周礼的僭(jiàn)越行为,孔子就跟他说,无论父母生前死后,都要遵守周礼,才称得上孝;子游、子夏平时对父母生活还是很关注,孔子就对他们说对待父母的态度蔼可亲,必恭必敬便是孝。同是一个“孝”,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孔子都给予了不同的回答,这便是有的放矢的教育。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泰山压卵"的历史典故是什么?"泰山压卵"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泰山压卵”的历史典故是什么?“泰山压卵”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三国时期,虽然是三分天下老百姓的日子也不是很好过,但是上层文化的一些东西还是有发展的,整个三国时期就有很多成语被发明了出来。其实成语也就是古人一种简化表

  • 成语"赤膊上阵"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赤膊上阵”?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赤膊上阵【拼音】:chìbóshàngzhèn【解释】: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成语故事】:赤膊,不穿衣甲。比喻作战毫无掩护或不讲策略。《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许褚性起,

  • 历史文化探索:如释重负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释重负,释:放下;负:负担。像放下重担那样(轻松、愉快)。那么典故如释重负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1、如释重负出处出自《谷梁传·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2、如释重负的典故公元542年,鲁襄公病死,公子稠(chou)继位,史称鲁昭公。当时,鲁

  • 成语"退避三舍"背后有何历史典故?该如何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退避三舍”?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退避三舍【拼音】:tuìbìsānshè【解释】: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成语故事】: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

  • 成语"旁观者清"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来源于哪个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旁观者清”?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旁观者清【拼音】:pángguānzhěqīng【解释】:当事人被碰到的问题搞糊涂了,旁边观看的人却看得很清楚。【成语故事】:“旁观者清”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对同一事物,旁观者比当事人看得更清楚更

  • 成语"约法三章"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约法三章【拼音】:yuèfǎsānzhāng【解释】: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成语故事】:秦二世是个无能的皇帝,他不但信任奸臣赵高,而且还杀了许多忠心的大臣。老百姓都过得很不好,因此,到处都有人起来反抗。而刘邦和项羽就是归属于楚怀王的军队中。有一天,楚怀王对刘邦

  • 历史文化探索:百川归海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成语典故

    百川归海,拼音是bǎichuānguīhǎi,意思是所有大小江河最后都会流入大海,比喻大势所趋或众望所归,也比喻许多分散的事物汇集到一个地方。出自《淮南子·汜论训》。那么典故百川归海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1、百川归海出处《淮南子·氾论训》:“百川异源,而皆归

  • 成语"狡兔三窟"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狡兔三窟”?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狡兔三窟【拼音】:jiǎotùsānkū【解释】:窟:洞穴。狡猾的兔子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成语故事】:春秋时代,在齐国有位名叫孟尝君的人,他非常喜欢与文学家还有侠客风范的

  • 如何理解成语"一言九鼎"?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一言九鼎”?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一言九鼎【拼音】:yīyánjiǔdǐng【解释】: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成语故事】: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

  • 成语"天经地义"背后有何历史典故?该如何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天经地义”?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天经地义【拼音】:tiānjīngdìyì【解释】:经:规范,原则;义:正理。天地间历久不变的常道。指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的事。【成语故事】: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姬贵死后,按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