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泰山压卵"的历史典故是什么?"泰山压卵"是什么意思?

成语"泰山压卵"的历史典故是什么?"泰山压卵"是什么意思?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141 更新时间:2024/1/17 11:15:22

成语“泰山压卵”的历史典故是什么?“泰山压卵”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三国时期,虽然是三分天下老百姓的日子也不是很好过,但是上层文化的一些东西还是有发展的,整个三国时期就有很多成语被发明了出来。其实成语也就是古人一种简化表达方式,不过形容的实物非常的准确。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泰山压卵这个成语的典故和意思,泰山压卵是指双方的力量非常悬殊,类似于以卵击石。

魏晋时期,司马炎篡夺了曹魏政权(历史上的北魏,因其建立和继承者均为曹操的后裔,亦称之为曹魏),司马炎建立了晋王朝,他就是史书上的晋武帝。

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以期达到永久统治天下的目的,晋武帝封赏了很多同姓的子弟为王。让他们分别镇守国内名地的重要城邑和中心城市,但终归还是事与愿违,当司马炎死后,驻守各地的中心城市诸侯们为了争夺中央政权的地位和抢夺各自的属地,而同族展开了长达16年之久的连年战争,由于这次战争中的主角是以当年晋武帝分封的八个诸侯王为首,所以历史上称之为“八王之乱”。

在当时有个名叫孙惠的人,字德施,是吴国寓阳人。其祖上直在三国时期的吴国政府做官,孔惠本人,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但博学多才,满腹经纶。尤其写得一手华美文章,由于他的才学深厚。在八王之乱时,有好几个诸侯王都曾经数次拉拢他,以用此人为已务。

孙惠也费经参加了他们的争斗。最初,他参加了当时齐王司马同的队伍,并在攻打赵王司马伦的战争中立下了显赫的战功。在那次战斗中,司马同命令孙惠率兵攻打司马伦,当攻到城池之下的时候,司马伦紧闭城门,并命令部下,从城上往下放滚木雷石,使得司马同的部队损失惨重,这样一连数日,双方僵持不下。

这天夜里,月黑风高,孙惠着准风向,命令部分士兵架起云梯攻城,并将火把投入城中,使城中烈火熊熊。司马同的部队趁大火攻入城中。后来,孙惠因战功卓著被司马同封为晋兴县侯。

此后不久,司马同控制了中央政权。但他为人骄横专权,傲气十足,根本不把当时的晋惠帝放在眼里。孙惠见司马同如此为人便上前劝阻他,但司马同根本听不进去,依然我行我素。孙惠见他如此做人,不足以成大事,便毅然决定辞官。

过了几年,河间王和长沙王司马义决定联手攻打司马同,并决心一举消灭司马同,这时,成都王司马颖重新进行朝廷人事调动,并重新任用孙惠,推荐他为参将。但时隔不久,孙惠因擅自杀死了司马颖的部将梁佼,而逃离司马颖,并决定隐居起来。

后来几年过去了,这一年东海王司马越在邳地(今江苏邳阳)大举兴兵。他屯聚粮草,广纳贤士,并扬言拥戴当朝皇室,所以受到爱戴。许多有识之士纷纷投到他的门下,一时间,司马越威名大震,声势浩大。一直隐居的孙惠觉得司马越志向远大能够成事,便对他抱有希望。希望通过司马越来结束这连年战争频发,天下动荡,百姓疾苦的局面。让百姓安居乐业。

于是孙惠就化名秦秘之,给司马越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称司马越兴兵是“履顺讨逆,执正伐邪”。把此举比作是猛兽吃只小小的狐狸,伟岸的泰山压碎一个小小的鸟卵,所以战争必胜无疑。

司马越接到这封信后,非常欣赏写信者的文才,于是就命部下张榜寻找写信人,功夫不负有心人,司马越最终找到了孙惠,封他“新室参军”,并参与商讨军中大事。此后孙惠屡次升迁。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赤膊上阵"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赤膊上阵”?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赤膊上阵【拼音】:chìbóshàngzhèn【解释】: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成语故事】:赤膊,不穿衣甲。比喻作战毫无掩护或不讲策略。《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许褚性起,

  • 历史文化探索:如释重负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释重负,释:放下;负:负担。像放下重担那样(轻松、愉快)。那么典故如释重负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1、如释重负出处出自《谷梁传·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2、如释重负的典故公元542年,鲁襄公病死,公子稠(chou)继位,史称鲁昭公。当时,鲁

  • 成语"退避三舍"背后有何历史典故?该如何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退避三舍”?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退避三舍【拼音】:tuìbìsānshè【解释】: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成语故事】: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

  • 成语"旁观者清"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来源于哪个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旁观者清”?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旁观者清【拼音】:pángguānzhěqīng【解释】:当事人被碰到的问题搞糊涂了,旁边观看的人却看得很清楚。【成语故事】:“旁观者清”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对同一事物,旁观者比当事人看得更清楚更

  • 成语"约法三章"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约法三章【拼音】:yuèfǎsānzhāng【解释】: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成语故事】:秦二世是个无能的皇帝,他不但信任奸臣赵高,而且还杀了许多忠心的大臣。老百姓都过得很不好,因此,到处都有人起来反抗。而刘邦和项羽就是归属于楚怀王的军队中。有一天,楚怀王对刘邦

  • 历史文化探索:百川归海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成语典故

    百川归海,拼音是bǎichuānguīhǎi,意思是所有大小江河最后都会流入大海,比喻大势所趋或众望所归,也比喻许多分散的事物汇集到一个地方。出自《淮南子·汜论训》。那么典故百川归海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1、百川归海出处《淮南子·氾论训》:“百川异源,而皆归

  • 成语"狡兔三窟"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狡兔三窟”?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狡兔三窟【拼音】:jiǎotùsānkū【解释】:窟:洞穴。狡猾的兔子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成语故事】:春秋时代,在齐国有位名叫孟尝君的人,他非常喜欢与文学家还有侠客风范的

  • 如何理解成语"一言九鼎"?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一言九鼎”?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一言九鼎【拼音】:yīyánjiǔdǐng【解释】: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成语故事】: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

  • 成语"天经地义"背后有何历史典故?该如何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天经地义”?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天经地义【拼音】:tiānjīngdìyì【解释】:经:规范,原则;义:正理。天地间历久不变的常道。指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的事。【成语故事】: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姬贵死后,按习俗

  • 成语"无妄之灾"出自于哪个典故?"无妄之灾"含义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无妄之灾”出自于哪个典故?“无妄之灾”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汉元帝皇后的侄子王莽用阴谋手段篡夺皇位,建立了新朝;王莽称帝后,任意改变西汉王朝的边境政策,将句叮王亡邯诱骗到郡城处死。益州郡许多少数民族首领纷纷起兵反对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