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洛阳纸贵"是什么意思?洛阳纸贵"出自于哪里?

成语"洛阳纸贵"是什么意思?洛阳纸贵"出自于哪里?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944 更新时间:2023/12/11 6:15:58

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成语“洛阳纸贵”是什么意思?洛阳纸贵”出自于哪里?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洛阳纸贵】指的作品是什么?

《三都赋》

参与【洛阳纸贵】故事的主人公:

左思张华皇甫谧陆机

【洛阳纸贵】故事的主人公简介:

左思(约250~305),字太冲。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

张华(232年-300年),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西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藏书家,西汉留侯张良的十六世孙、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十四世祖。

皇甫谧(mì)(215年—282年),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三国西晋时期学者、医学家、史学家,东汉名将皇甫嵩曾孙。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出身吴郡陆氏,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四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

【洛阳纸贵】的故事简介:

洛阳纸贵,中国古代成语,原指西晋都城洛阳之纸,因大家争相传抄左思的作品《三都赋》,以至一时供不应求,货缺而贵。后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出自《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洛阳纸贵】读音:

luòyángzhǐguì

【洛阳纸贵】是什么意思?

比喻作品有价值,广为流传。洛阳纸贵,我国古代成语,原指洛阳之纸,一时求多于供,货缺而贵。比喻文章写得好,风行一时。

【洛阳纸贵】出自哪里?

出处:《晋书·文苑·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洛阳纸贵】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洛阳纸贵的近义词】:有口皆碑、交口称誉、有目共赏。

【洛阳纸贵的反义词】:敬而远之、弃之敝屣、无人问津

【洛阳纸贵】历史典故经过:

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首《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

然而,左思写成《三都赋》却是历经很多曲折才得到重视的;没有伯乐识才,也许这篇《三都赋》便成为一堆废纸,不得流传。

在左思小时候,他父亲就一直看不起他。父亲左雍从一个小官吏慢慢做到御史,他见儿子身材矮小,貌不惊人,说话结巴,倒显出一副痴痴呆呆的样子,常常对外人说后悔生了这个儿子。他父亲请人教他书法、弹琴,成绩都不太好。及至左思成年,左雍还对朋友们说:“左思虽然成年了,可是他掌握的知识和道理,还不如我小时呢。”

左思不甘心受到这种鄙视,开始发愤学习。当他读过东汉班固写的《两都赋》和张衡写的《西京赋》,虽然很佩服文中的宏大气魄,华丽的文辞,写出了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的京城气派,可是也看出了其中虚而不实、大而无当的弊病。从此,他决心依据事实和历史的发展,写一篇《三都赋》,把三国时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南京写入赋中。

为写《三都赋》,使得笔笔有着落有根据,左思开始收集大量的历史、地理、物产、风俗人情的资料,大量的书、资料、堆满了屋子。收集好后,他闭门谢客,开始苦写。他在一个书纸铺天盖地的屋子里昼夜冥思苦想,常常是好久才推敲出一个满意的句子。经过十年,这篇凝结着左思甘苦心血的《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可是,当左思把自己的文章交给别人看时,他却受到了讥讽。当时一位著名文学家陆机也曾起过写《三都赋》的念头,他听说名不见经传的左思写《三都赋》,就挖苦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竟想超过班固、张衡,太自不量力了!”他还给弟弟陆云写信说:“京城里有位狂妄的家伙写《三都赋》,我看他写成的东西只配给我用来盖酒坛子!”

左思的《三都赋》在文学界品评时,那些文人们一见作者是位无名小卒,就根本不予细看,摇头摆手,把一篇《三都赋》说得一无是处。左思不甘心自己的心血遭到埋没,找到了著名文学家张华。

张华先是逐句阅读了《三都赋》,然后细问了左思的创作动机和经过,当他再回头来体察句子中的含义和韵味时,不由得为文中的句子深深感动了。他越读越爱,到后来竟不忍释手了。他称赞道:“文章非常好!那些世俗文人只重名气不重文章,他们的话是不值一提的。皇甫谧先生很有名气,而且为人正直,让我和他一起把你的文章推荐给世人!”

皇甫谧看过《三都赋》以后也是感慨万千,他对文章予以高度评价,并且欣然提笔为这篇文章写了序言。他还请来著作郎张载为《三都赋》中的魏都赋做注,请朱中书郎刘逵为蜀都赋和吴都赋做注。刘逵在说明中说道:“世人常常重视古代的东西,而轻视新事物、新成就,这就是《三都赋》开始不传于世人原因啊!”

在名人作序推荐下,《三都赋》很快风靡了京都,懂得文学之人无一不对它称赞不已。甚至以前讥笑左思之人--陆机听说后,也细细阅读一番,他点头称是,连声说;“写得太好了,真想不到。”他断定若自己再写《三都赋》决不会超过左思,便停笔不写了。

同是一篇文章,有人将它贬得一钱不值,有人使之名噪一时。这其中当然有鉴别力高低的区别,可是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人们是否重视新生力量,能不能慧眼识英才的问题。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扣盘扪烛"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口若悬河”?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扣盘扪烛【拼音】:kòupánménzhú【解释】:扣:敲;扪:摸。比喻不经实践,认识片面,难以得到真知。【成语故事】:出自宋·苏轼《日喻》。有一个人,由于生下来眼睛就瞎了,因此,他不知道太阳是怎

  • 成语"白云亲舍"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白云亲舍”?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白云亲舍【拼音】:báiyúnqīnshè【解释】:亲:指父母;舍:居住。比喻思念父母的话。【成语故事】:狄仁杰是唐朝并州(今山西太原)人,他年轻时曾做过并州法曹参军。当时他的父母远在河阳(今河南

  • 如何理解成语"一薰一莸"?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一薰一莸”?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一薰一莸【拼音】:yīxūnyīyóu【解释】:薰:香草,比喻善类;莸:臭草,比喻恶物。薰莸混在一起,只闻到臭闻不到香。比喻善常被恶所掩盖。【成语故事】:春秋时,晋献公有好几个妻子:第一个

  • 成语"随珠弹雀"的历史典故是什么?"随珠弹雀"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随珠弹雀”的历史典故是什么?成语“随珠弹雀”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随珠弹雀】故事的主人公:鲁哀公、颜阖【随珠弹雀】是什么意思?用夜明珠去弹鸟雀。比喻做事不知道衡量轻重,因而得到的补偿不了失去的。【随珠弹雀】出自哪

  • 如何理解成语"以管窥天"?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以管窥天”?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以管窥天【拼音】:yǐguǎnkuītiān【解释】:管:竹管;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通过竹管子的孔看天。比喻见闻狭隘或看事片面。【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国的名医扁鹊,原名秦越人。因为他救

  • 成语"一日千里"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一日千里【拼音】:yīrìqiānlǐ【解释】: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极快。【成语故事】:战国时期,燕国太子丹在赵国作人质时,与同在赵国、尚未做秦王的赢政相处良好。后来,赢政回国做了秦王,太子丹也在秦国做人质,赢政不但没有顾念旧情、加以特别照顾,反而处处冷待、刁难他,太子丹见此状况,

  • 成语"旷日持久"是怎么来的?"旷日持久"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旷日持久”是怎么来的?“旷日持久”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旷日持久】故事的主人公:赵奢(生卒年不详),嬴姓,赵氏,名奢。战国时代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简曰马氏。田单(tiándān)生卒年不详,妫姓,田氏,名单,战

  • 七字成语: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语典故

    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búwèiwǔdǒumǐzhéyāo,意思是比喻为人不庸俗,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出自《晋书·陶潜传》:“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晋代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经过他人的举荐曾经在县衙里任

  • 成语"捕风捉影"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捕风捉影”?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捕风捉影【拼音】:bǔfēngzhuōyǐng【解释】: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成语故事】:“捕风捉影”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说话做事没有确切的事实根据,或无事生非。这

  • 成语"师出无名"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师出无名”?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师出无名【拼音】:shīchūwúmíng【解释】:师:军队;名:名义,引伸为理由。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也引申为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成语故事】: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军攻占秦都咸阳,推翻秦朝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