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七字成语: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介绍

七字成语: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795 更新时间:2024/1/15 17:48:49

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búwèiwǔdǒumǐzhéyāo,意思是比喻为人不庸俗,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出自《晋书·陶潜传》:“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晋代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经过他人的举荐经在县衙里任过职,公元405年,他被任命为彭泽(现地属江西省)县令。有一年冬天,上级派来的督邮督察的时侯来到彭泽县,这名督邮手上握着权利,但却是个品味很差的人,而且做人傲慢粗俗,刚一在彭泽住下来就马上叫县吏要去把县令找来见他。

陶渊明平日里就不屑于功名利禄,也不肯对他人趋炎附势,像督邮这种狐假虎威利用上极权利对他人发号施令的人就更加看不起了,但是身为县令却又不得不处理这种事务,只好动身前去应对。此时身边的县吏对他说这:“大人,面见督邮的时侯一定要身穿官服的,还要把大带束上,这是朝廷的规矩,要不然督邮可能会借此小事做你的章,对大人实属不利啊。”陶渊明听后很生气,有种忍无可忍的感觉,他唉声叹气地说道:“我定不能为了五斗米这种小人折腰。”说完他写了一封辞职信,并取出官印,然后就走了,这一任陶渊明只在彭泽当了八十多天的县令。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捕风捉影"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捕风捉影”?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捕风捉影【拼音】:bǔfēngzhuōyǐng【解释】: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成语故事】:“捕风捉影”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说话做事没有确切的事实根据,或无事生非。这

  • 成语"师出无名"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师出无名”?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师出无名【拼音】:shīchūwúmíng【解释】:师:军队;名:名义,引伸为理由。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也引申为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成语故事】: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军攻占秦都咸阳,推翻秦朝统治。

  • 成语"伯乐相马"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伯乐相马”?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伯乐相马【拼音】:bólèxiàngmǎ【解释】: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成语故事】: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

  • 成语"挂羊头卖狗肉"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挂羊头卖狗肉”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故事?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挂羊头卖狗肉是一个汉语成语,指里外不一,用来比喻以好的名义做招牌,实际上兜售低劣的货色。表里不一,狡诈欺骗。语出《五灯会元》。赏析典故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①者。国人尽服之

  • 成语"不易一字"是什么意思?"不易一字"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不易一字”是什么意思?成语“不易一字”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不易一字】故事的主人公: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唐代文学家。王勃一生主要的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还被称为初唐四杰之首。【不易一字】是什么意思?不更动一个

  • 如何理解成语"郢书燕说"?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郢书燕说”?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郢书燕说【拼音】:yǐngshūyānyuè【解释】:郢:春秋战国时楚国的都城;书:信;燕:古诸侯国名;说:解释。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成语故事】:古时候,有个人从楚国的郢都写信给燕国

  • 如何理解成语"引锥刺股"?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引锥刺股”?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引锥刺股【拼音】:yǐnzhuīcìgǔ【解释】: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成语故事】:苏秦,战国时人,少有大志。但由于学

  • 成语"一日三秋"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一日三秋【拼音】:yīrìsānqiū【解释】:三秋:三个季度。意思是一天不见面,就象过了三个季度。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成语故事】:诗经这本书是我国很有名的著作,在当时其实是一则则流传于民间的古代歌谣,其中包括了许多赞美爱情、描述男女间相恋的故事。诗经里有一篇名为

  • 历史文化探索:包藏祸心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成语典故

    包藏祸心,拼音是bāocánghuòxīn,包藏:隐藏,包含;祸心:害人之心。意思是心里藏着害人的主意。出自《左传·昭公元年》。那么成语包藏祸心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成语故事】:公元前541年,楚国的公子围在副手伍举的陪同下带了许多兵马到郑国去迎亲。原来,

  • 如何理解成语"一不做,二不休"?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一不做,二不休”?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一不做,二不休【拼音】:yībūzuò,èrbùxiū【解释】:原意是要么不做,做了就索兴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兴做到底。【成语故事】:公元755年,唐朝的节度使安禄山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