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孟母三迁"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个典故?

成语"孟母三迁"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个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347 更新时间:2023/12/26 22:40:12

解释成语“孟母三迁”?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孟母三迁

【拼音】:mèngmǔsānqiān

【解释】: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形容家长教子有方。

【成语故事】: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关于一饭千金有何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旨在告诫人们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一饭千金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 成语"望门投止"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望门投止"含义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望门投止”的历史典故是什么?“望门投止”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这句成语见于《后汉书·张俭传》: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东汉时,山阳高平(今山东兖州一带)有一个叫张俭的人,字元节。延熹八年(公元165年

  • 成语"弹冠相庆"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弹冠相庆”?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弹冠相庆【拼音】:tánguānxiāngqìng【解释】: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成语故事】:西汉时,有叫王吉和贡禹的两个人,他

  • 历史文化探索:卖狗嫁女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成语典故

    卖狗嫁女,用卖狗的钱嫁女儿,形容人非常节俭。出自《晋书原传》。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东晋有个大官叫吴隐之,他幼年丧父,跟母亲艰难度日,由于家境贫困,养成了勤俭朴素的一习一惯。等到他做官以后,本来可以享受生活,他依然厌恶奢华,不肯搬进朝廷给他准备的官府,全家只住在几间茅草房里

  • 成语"不得要领"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不得要领”?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不得要领【拼音】:bùdéyàolǐng【解释】:要:古“腰”字;领:衣领。要领:比喻关键。抓不住要领或关键。【成语故事】:不得要领这则成语的要,即腰,指衣腰;领指衣领。古人上衣下裳,提上衣时拿着

  • 成语"魑魅魍魉"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魑魅魍魉”?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魑魅魍魉【拼音】:chīmèiwǎngliǎng【解释】:原为古代传说中的鬼怪。指各种各样的坏人。【成语故事】:春秋时代,五霸之一的楚庄王领兵征讨小国陆浑。当军队行经洛阳郊区时,庄王为炫耀武力,令

  • 如何理解成语"一筹莫展"?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一筹莫展”?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一筹莫展【拼音】:yīchóumòzhǎn【解释】:筹:筹划、计谋;展:施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成语故事】:南宋孝宗十年(公元1173年),温州瑞安年仅18岁的蔡幼

  • 历史文化探索:班门弄斧的典故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班门弄斧,拼音bānménnòngfǔ,意思是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出自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明朝有个文人叫梅之涣。有一回,他到采石矶(现在安徽当涂)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墓地去游览,只见四周的墙壁上,涂涂抹抹全是游

  • 成语"桃李满天下"背后有何历史典故?该如何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桃李满天下”?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桃李满天下【拼音】:táolǐmǎntiānxià【解释】: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成语故事】:唐高宗时,有位清廉的官名叫狄仁杰,他曾在一年之内,裁决了一万七千

  • 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由何而来?有什么典故吗?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你知道成语“草木皆兵”吗?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个成语相信大家都不会很陌生了,意思是形容积极惊恐的时候,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会紧张的要命,主要形容那些失败者的心理。要注意成语中的“唳”字,不同于眼泪的“泪”字,粤语两字读音相同,普通话“唳”不读泪,而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