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古到秦汉时代,中国的经济中心一直稳定在中原地区。从魏晋到南北朝时期,拉开了江南经济开发的序幕。虽然此时中国的经济重心仍在黄河流域,但是已经开始微微向东南倾斜。唐代中叶的安史之乱使黄河流域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全国的经济中心基本上完全转移到了长江流域的下游地区。自宋元以来的干余年间,由于黄河流域环境不断恶化,长江流域条件优越,致使中国的经济中心始终稳定在江南地区,而且从未出现过再度回复到黄河流域的任何可能性。这种南盛北衰的格局起码还会维持若干个世纪或更久。正是由于中国经济中心转移的这种基本趋势及其所形成的经济发展格局,吸引着中国的文化中心和政治中心先后在北宋王朝末叶和灭亡之后相继转移到了江南地区。换言之,如果没有经济中心的转移,另两类中心的转移就很难实现。政治中心一方面随着经济中心的转移而转移;另一方面,由于国内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形势的不断转换,它有时往往脱离经济发达地区而向斗争的第一线转移,它对文化中心转移的影响是有条件的、不太稳定的。当两者转移方向一致的时候,政治中心则往往促进文化中心地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从夏、商、周三代到北宋灭亡的三干多年间,中国的政治中心始终在黄河流域,并且沿着西安洛阳开封轴心缓缓自西向东迁移。其中历时最长者当属西安。自秦汉到隋唐的千余年间,长安一直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它领导中国文化第一次在汉代、第二次在唐代登上了世界封建文化的高峰。公元1127年的开封陷落和宋室南迁,标志着中国的政治中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了江南。杭州和南京曾一时成为偏安王朝的首府。然而,由于塞外游牧民族对农业王朝的威胁并未消除,所以,中国的政治中心便在明朝初年北上燕赵,北京成了最近数百年间中国的政治中心。
就是历代都城,主要的有西安、北京、南京、洛阳等,以黄河流域的河南、陕西为最,最早最集中的还应算中原地带的河南。下而一部分,太多了贴不了,你可搜“中国历代都城在哪里”查看全部。五帝时期】(约公元前26世纪初~公元前2070年)『黄帝』有熊(今河南郑州新郑)『颛顼』帝丘(今河南濮阳)『帝喾』帝丘(今河南濮阳)、西亳(今河南洛阳偃师西)『尧』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舜』永济(今山西运城永济)【夏】(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东)阳翟(今河南禹州)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斟(今河南洛阳偃师西)原(今河南济源西北)老丘(今河南开封东北)西河(今河南安阳东南)【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西亳(今河南洛阳偃师西)亳(今河南郑州)嚣(今河南郑州西北)相(今河南濮阳北、安阳内黄南;一说今河南安阳洹水北)邢(今河北邢台)庇(今山东郓城北、梁山西南)奄(今山东曲阜)殷(今河南安阳)朝歌(今河南淇县)【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镐京(今陕西西安长安西北)成周(今河南洛阳)犬丘(今陕西咸阳兴平东南)南郑(今陕西渭南华县)【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雒邑(河南洛阳)【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秦』:西犬丘(今甘肃天水西南)平阳(今陕西宝鸡东南)雍(今陕西凤翔东南)泾阳(今陕西泾阳西北)栎阳(今陕西西安临潼东北)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晋』:绛(今山西翼城东南)新田(今山西侯马)屯留(今山西屯留县南)端氏(今山西沁水东北)『楚』: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陈丘(今河南淮阳)巨阳(今安徽太和东南)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齐』:临淄(今山东淄博)『燕』:临易(今河北雄县)蓟(今北京城西南)『宋』:商丘(今河南商丘南)睢阳(今河南商丘西南)『鲁』:曲阜(今山东曲阜)『郑』:新郑(今河南新郑)『赵』:晋阳(今山西太原)中牟(今河南鹤壁西)邯郸(今河北邯郸)『魏』:安邑(山西夏县西北)大梁(今河南开封)『韩』: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宜阳(今河南洛阳宜阳西)阳翟(今河南禹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卫』:沫(今河南淇县)曹(今河南安阳滑县东)楚丘(今河南安阳滑县东北)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陈』:陈(今河南淮阳)『蔡』:上蔡(今河南上蔡)『曹』:陶(今山东定陶)『吴』:吴(今江苏苏州)『越』:会稽(今浙江绍兴)『杞』:杞(今河南开封杞县)【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西楚』(公元前207年--公元前202年)彭城(今江苏徐州)『南越』(公元前203年--公元前110年)番禺(今广东广州)【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前8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公元前202年公元前202年栎阳(今陕西西安临潼东北)公元前202年公元前200年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公元前200年公元8年『新』(公元8年~公元23年)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公元8年公元23年『汉更始』(公元23年~公元25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公元23年公元24年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公元24年公元25年【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雒阳(今河南洛阳东)公元25年公元190年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公元190年公元195年许昌(今河南许昌)公元196年公元220年【三国时期】(公元220年~公元280年)『魏』(公元220年~公元265年)许昌(今河南许昌)公元220年--公元221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公元221年--公元265年『蜀』(公元221年~公元263年)成都(今四川成都)『吴』(公元229年~公元280年)建业(今江苏南京)公元229年--公元265年武昌(今湖北武汉)公元265年--公元267年建业(今江苏南京)公元267年--公元280年【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公元265年公元313年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公元313年公元316年【东晋】(公元317年~公元420年)建康(今江苏南京)【十六国时期】(公元304年~公元439年)『成(汉)』(公元304年~公元347年):成都(今四川成都)『汉(前赵)』(公元304年~公元329年):离石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北)、蒲子(今山西隰县)、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前凉』(公元317年~公元376年):姑臧(今甘肃武威)『后赵』(公元319年~公元351年):襄国(今河北邢台)、邺(今河北临漳西南、河南安阳东北)『前燕』(公元337年~公元370年):龙城(今辽宁朝阳)、蓟(今北京城西南)、邺(今河北临漳西南、河南安阳东北)『前秦』(公元351年~公元394年):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后燕』(公元384年~公元407年):中山(今河北定州)、龙城(今辽宁朝阳)『后秦』(公元384年~公元417年):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西秦』(公元385年~公元431年):勇士(今甘肃榆中东北)、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北)、苑川(今甘肃榆中大营川)、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后凉』(公元386年~公元403年):姑臧(今甘肃武威)『南凉』(公元397年~公元414年):广武(今甘肃兰州永登)、乐都(今青海乐都)、西平(今青海西宁)、姑臧(今甘肃武威)『北凉』(公元397年~公元439年):建康(今甘肃高台西北)、张掖(今甘肃张掖西北)、姑臧(今甘肃武威)『南燕』(公元398年~公元410年):滑台(今河南安阳滑县)、广固(今山东益都西北)『西凉』(公元400年~公元421年):敦煌(今甘肃敦煌)、酒泉(今甘肃酒泉)『夏』(公元407年~公元431年):高平(今宁夏固原)、统万(今陕西靖边北白城子)『北燕』(公元409年~公元436年):龙城(今辽宁朝阳)『冉魏』(公元350年~公元352年):邺(今河北临漳西南、河南安阳东北)『西燕』(公元384年~公元394年):长子(今山西长治长子西南)『翟魏』(公元386年~公元391年):滑台(今河南安阳滑县)『西蜀』(公元405年~公元413年):成都(今四川成都)【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南朝]『宋』(公元420年~公元479年):建康(今江苏南京)『齐』(公元479年~公元502年):建康(今江苏南京)『梁』(公元502年~公元557年)建康(今江苏南京)公元502年--公元552年江陵(今湖北江陵)公元552年--公元554年建业(今江苏南京)公元554年--公元557年『陈』(公元557年~公元589年):建康(今江苏南京)[北朝]『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公元386年公元398年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398年公元493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公元493年公元534年『东魏』(公元534年~公元550年):邺(今河北临漳西南、河南安阳东北)『北齐』(公元550年~公元577年):邺(今河北临漳西南、河南安阳东北)『西魏』(公元535年~公元557年):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北周』(公元557年~公元581年):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