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郑州的悠久历史

郑州的悠久历史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029 更新时间:2024/1/20 1:48:59

5000年前,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并建都在郑州这片土地上。上古时代,郑州属九州中的豫州之域。

3600年前,商朝第十任君主,仲丁即位元年,都城亳(今商丘)遭遇河决之害,遂将国都自亳(今商丘)西迁于嚣(亦作;今郑州商城遗址),商朝自此开始迁都。仲丁二弟外壬仍建都于此。仲丁三弟河甲自嚣(今郑州商城)迁都于相(今安阳)。

魏晋南北朝时期,郑州地区战乱不断,郑州地区的行政建置变化较大,加之魏晋后改郡县二级制为州、郡、县三级制,使这一时期的建置变化更为复杂。

五代时期,郑州辖管城、新郑、荥阳等7县,后梁时将阳武划归开封府,后晋时将中牟划归开封府。管城作为郑州地区的政治中心,至唐代开元年(713-741年)以后,达到了经济鼎盛时期。

北宋时期,公元960年,北宋朝建立,定都东京开封府,郑州属京畿路。皇五年(1038年)京畿路所辖的曹州、陈州、许州、郑州、滑州被定为辅郡。

元初将新郑县划归郑州,郑州属汴梁路。至元二年(1265年),新郑、密县改属钧州,荥泽、原武划归开封府。郑州仅领管城、荥阳、汜水、河阴4县。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全国地方建置进行改革,实行省、府(直隶州)、县三级制,管城县裁入郑州。时郑州虽仍领有荥阳、荥泽、河阴、汜水四县,但却是作为属州(县级)。同中牟、新郑、密县同隶属于开封府。

清承明制实行省、府(直隶州)、县三制,郑州在清代曾两次升为直隶州。第一次是在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直隶州,直接隶属于河南省,雍正十二年(1734年)仍隶于开封府。

民国三年(1914年)6月,豫东道改称开封道。民国十一年(1922年)4月,郑县辟为商埠。民国十六年(1927年)4月,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在全国废除道一级行政建制,实行省县两级制,郑县直属河南省管辖。

1948年10月郑州解放后,在郑县城区设立郑州市,直属河南省领导。1953年2月,郑县撤消,其辖区划归郑州市及新郑、中牟2县。1954年10月30日,河南省政府由开封迁往郑州,郑州市从此成为河南省省会。

扩展资料:

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六个大遗址片区之一。

郑州历史上曾五次为都,为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故里,拥有不可移动文物近万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4处80项。

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2017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指导意见”指出郑州要发挥区位优势,打造交通和物流中枢,彰显人文特色,建设国际化现代都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州

郑州的历史渊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最早的聚居地之一和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轩辕黄帝故里、裴李岗文化遗址、大河衬遗址、夏都阳城址、商城遗址等记载了她8000多年的文明史。夏;商、周朝的管国,春秋时期的郑国和战国时期的韩国五次为都的历史,展示了郑州昔日的辉煌。出土于35肋多年前商朝国都遗址的青瓷博,是我国瓷器的鼻祖。而百家姓中,许、熊、夏、郑、郭、冯、巩等姓氏起源于郑州地区。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及黄河母亲的天赐,赋予了郑州丰富又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著名的文化遗迹有距今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遗址、距今5000年的仰韶文化遗址和距今3500年的商代城遗址,及驰名中外的少林等国级文和保护单位11处。著名的风名胜区有景色壮美、文化意蕴丰-6副贿凶朗游览区、深戏风景区、具茨山风景区、黄市宫风区、官渡古战场旅游区等。黄河游览区位于郑州西北26公里处,是以弘扬黄河为宗旨的黄河旅游胜地、万里黄河上第一个风景区。南依巍巍岳山,北临滔滔黄河,雄浑壮美的大河风光,源远流长的文化景观,以及地上悬河的起点、黄土高原的终点,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等一系列独特的地理特征,使这里成为融观光游览、科学研究、弘扬华夏文化、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大型省级风景名胜区,成为国家旅游专线--黄河之旅的龙头。有道是黄河自古难行舟。而今游客可以乘坐万里黄河第一舟即黄河气垫船,经黄河中、''下游分界处桃花峪至中国象棋盘上楚河、汉界的渊源地,楚汉争雄的广武古战场,饱览激流、险滩的壮观场面,天水一线的自然景观。黄河游览区有五龙峰、岳山寺、驼驼岭、汉霸二王城、水上乐园等五大景区。炎黄二帝、哺育、大禹、黄河儿女多尊塑像极具文化底蕴。其中高5米、重12.5吨的乳白色汉白玉哺育塑像,其造型是一位慈祥贤美的母亲怀抱着甜睡的婴儿,母容子态,栖栖如生,象征着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骨肉之情。领略黄河风光,还有一必到之处是花园口。1938年6月国民党队在花园口扒开黄河大堤,使豫、皖、苏三省,40个县受淹。随着黄河花园白旅游度假区的规划和兴建,花园口成为安全和平的旅游新热点。郑州不仅拥有五岳名山之嵩山和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及规模最大的古塔建筑群--少林寺塔林,还有现存的最古老规模最高的尼姑寺院--永泰丰;道教圣地之一、五岳中现存规格最大的古建筑群--中岳庙;中国四大书院之一、我国历代名儒活动的场所、理学教育中心--意阳书院;世界上著名的天文科学建筑物--元代观星台……这数不胜数的文物古迹,让郑州拥有了沉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旅游财富。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商朝的宗族制与西周的宗法制有啥不同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不同:宗法制是宗族制的完善,是文明发展的结果。宗族制度是中国古代以家长制为核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特殊社会体制。根据民族学与考古学的研究,宗族制度的起源可以追索到原始社会晚期的父系氏族时期。宗族制度的核心是嫡长继承制。商末以前,嫡长继承还基本是自发的,并未自觉确立为制度,“兄终弟及”在商仍时有发生,

  • 隋朝的文化成就如何?有哪些代表人物呢?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隋朝的文化成就如何?有哪些代表人物呢?【我认为隋朝最大的文化成就在于促进了南北朝不同文化的整合交流,为唐朝的文化盛世奠定了基础。著名代表人物有隋朝重要思想家、教育家王通王仲淹。】隋朝以前,南北朝时期,汉族政权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以长江为界,逐渐发展出“关陇”、“山东”、“江左”三大政治文化集团。随着国

  • 供应链采购与传统采购模式的差异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供应链采购与传统采购模式的相同点:1,物资供需关系没变;2,采购概念没变。供应链采购与传统采购模式的不同点:(1)定义不同:1,供应链采购是供应链内部企业之间的采购。供应链中企业与供应商合作,采购时只需把产品需求信息及库存信息向供应商及时传递,供应商及时安排调整自己产品的生产,并按最优方式向企业供货

  • 商朝西周东周青铜器的区别(一千字)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的奴隶社会除夏代尚少发现遗物外,由商、周到春秋共历一千一百年,其间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思想意识,更因地区、风俗习惯、爱好的不同,审美观点各异,着反映在供奴隶主享用的青铜器上包括盛酒器、饮酒器、煮食器、盛食器、盛水器和取水器等.各个不同时期的制作不论是器形或纹饰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在

  • 商周背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政治制度:商周实行【分封制】一: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秘灭商,建立周朝后,实行大分封。二:分封制的推广:周公东征后,为稳定东方,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分封。三:目的:为巩固奴隶主的国家政权。四:内容:(1)分封对象: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的后裔,让他们建立诸国,拱卫

  • 为什么要以青铜文明作为夏商朝的代表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从历史学上来说,青铜是冶炼水平和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只有能产生青铜的历史,才被称作文明。如果只会做陶器骨器石器的,是不能叫做文明的。20世纪出土了很多很多商朝的青铜器,大件包括司母戊和四羊方尊,商朝才被世界承认。李济先生对商代考古,贡献最大。夏朝至今没有出土青铜器,并未得到国际公认。青铜文明

  • “青铜器铭文”对认识历史有什么作用?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我们可以通过青铜器上的金文来研究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一些历史事件,更是对中国古汉字的研究有重大贡献.我们还可以从中看出当时的人铸造青铜的技法.因为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表层信息:1、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制作精美、分布地区广,可见中国的青铜制造业十分发达。2、中国古代青铜器有十分独特的功能--礼器。3

  • 名词解释或简答:谈谈你对文化寻根小说的理解,并说出主要代表作家作品?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八十年代中期,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1985年韩少功率先在一篇纲领性的论文《文学的根》中声明: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中,他提出应该在立足现实的同时又对现实世界进行超越,去揭示一些决定民族发展和人

  • 铭文是指今天我们发现的商周时期的金属文字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铭文,本指古人在青铜礼器上加铸铭文以记铸造该器的原由、所纪念或祭祀的人物等,后来就泛指在各类器物上特意留下的记录该器物制作的时间、地点、工匠姓名、作坊名称等的文字。铭文又称金文、钟鼎文,指铸刻在青铜器物上的文字。与甲骨文同样为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是华夏文明的瑰宝。它不单单是判断青铜器年代的最重要标准

  • 人们所说的“鬼”这个字从何而来呢?拜托各位大神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鬼在中国明朝之前并非认为是害人,吸人精魄的。因为中国对先人是极度尊崇的、膜拜的。在中国古代对待正邪是看他的行为,并不是以为是妖就坏、是仙就好。就像有妖道、邪僧一样。而并不像西方天使就是正义,吸血鬼就是邪恶的。鬼,又称亡灵,传说是死亡之后留下的魂魄,常被认为是死人的幽灵。鬼也许不存在,毕竟没有人能够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