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是我国早期的奴隶制国家。商代可以视为一个完整的时期,而周朝应该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商代自商汤开国到武王灭商前后五百多年,建立起了由王族,宗族,诸侯与方国的部落大联盟,但商王与各方国之间不是隶属关系,而是依靠军事实力和以血缘血亲为维系纽带的松散联邦之首领。商代和西周在政治制度的上的区别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
首先,西周之前的殷商是中国王权的初创时代,商王仅仅是名义上的共主,整个华夏世界的政治格局是各自独立、各自为政的方国体制。西周之所以能从西部小邦而灭掉大邑商,与这种松散的方国体制有着密切关系。
西周灭商之后,采取了基于宗法制的分封制,全国领土被分封制联系在一起,诸侯国家与周天子有着一系列复杂的义务-权利关系,这是以往所没有的创制,宗法分封制对周王朝政权的巩固有着关键的作用。作为周天子与诸侯国之间的经济纽带井田制,同样也有利于王权的巩固。
第二,周礼的诞生,周代礼制完整地讲应称之为礼乐制度,分礼和乐两个部分。以礼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基于礼的等级制度,以乐缓解社会矛盾。周公制礼作乐,创建了一整套具体可操作的礼乐制度,包括饮食、起居、祭祀、丧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纳入“礼”的范畴,潜移默化地规范人们的行为;周礼目的是以周人的标准来规范各族和各代礼乐内容,并通过制度的形式推行到各个不同等级的统治阶级中去;其意义在于扩大周文化的影响,加强周人血亲联系和维护宗法等级秩序;其本质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这也是周朝国祚绵长的重要原因。
周公损益夏商旧制,制定了一整套的西周的礼乐制度,从天子到庶人都有相对应的礼仪制度来约束与遵守。礼乐制度是周朝统治的文化基础,在平民以上的阶层都形成了一种文化共识,这种共识无疑有利于加强整个国家与民族对于周王朝统治合法性的认同。
第三,随着周朝各个诸侯国的强大与崛起,周天子的王权受到极大的削弱,使得虚位之君成为可能,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也使得任何一个诸侯不会轻易去篡夺中央王权。西周初年建立的宗法分封制,虽然各个诸侯国也有着很大的自主权,但是实际上在周天子强大时,他对诸侯国有很大的约束能力。这是商代时期所不能比的!
虽然东周时代,也就是春秋战国时代,礼崩乐坏,周天子势力衰微,但是他仍然是宗法分封制的核心,这种近乎虚置的君权却没有人有能力去篡夺。所以,春秋时代齐桓公的“尊王攘夷”受到褒奖,而楚国的问鼎轻重则会遭致群攻!
所以商周时期政治制度最大的区别在于国家构成的不同,以及文化制度上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