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常会有一个思维习惯上的误区,认为夏朝之后是商朝,当然,从天下共主的角度而言,这个说法并没有错,但从部落起源来说,起源于东北的商部落大体是与夏部落同期的。
上古时期的中国文明是满天星斗,各地均有文明衍生,比如目前考古发现的陕西石峁、山西陶寺、浙江良渚等,甚至再前推到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等,都有自己的文明特点。
文字也是如此,山东就曾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刻画文字,被称作“骨刻文”,具备原始社会图文并用的象形文字特征。同样,山西陶寺遗址中也发现了早期文字,初步释读为“文尧”两个文字,而且与甲骨文呈现某种关联性。
由于缺少更加详实的考古依据,所以我们无法梳理出不同文明(文化)间的发展脉络,但大体而言,商部落也是从上古的某个族群中发展壮大而来的,必然是继承自某类型文化。
同样,周朝之前的周部落虽然是殷商臣子,但从族源而言,其地望是在西北,与商部落并非同源,其具备自己的文字特色并没什么稀奇。只不过谁成为天下共主,那么其他诸侯在相互交流时,也会采用共主所用文字和“普通话”,但在其方国内部,还是会用自己的文字系统、丧葬习俗的。
当然,这里说的“文字系统”其实指的是同一象形文字的不同演变写法(可以简单理解为不同字体),正如现如今各地会有不同的方言一样,并非是中文和拉丁文那种天差地别。
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依然是诸侯林立,从未建立起一套自上而下的大一统体制,所以文字写法也依然各有延续。直到秦始皇统一后,才采取“书同文”的方式,规定了文字的的统一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