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
“腐身葬”应该是“俯身葬”,笔误了。
一商朝,确实有“俯身葬”,但并非很流行,只是墓葬中之一种。
那个时候,已经进入了青铜器时代。
再往前说,新石器时代,有不少“俯身葬”。从中国的新石器时期考古来看,至少距今6000-7000年前,一些遗址中发现了“俯身葬”现象。
比如,“马家浜文化”中的墓葬。但在其已发掘的数百座墓坑中,“俯身葬”也仅是一种,仰身葬、侧身葬亦占比小比例。
再比如,“仰韶文化”,有“俯身葬”,其比例仅占百分之十左右。
二商朝的情况差不多。
比如,西安老牛坡商代墓地,发掘38座墓;河南荥阳胡村发掘58座商代墓;河北藁城台西遗址发掘商代墓166座,以上近300座墓中,遗骸均分仰身和俯身两种,仰身数量更多一些。
商代墓葬中,有不少夫妻合葬墓。
如郑州商城宫室区T166M6号墓;河南安阳殷墟族墓地的多座墓,凡是夫妻合葬墓,一般为男性逝者仰身,女性逝者侧身面对男性逝者。个别的,也有男性俯身状态。
三其实,上古人们的葬式,除了仰身和俯身的区别之外,还有头之朝向的讲究。
《孔子家语.问礼》曰:“坐者南向,死者北首,皆从其初也。”《礼记.檀弓下》云:“葬于北方北首,三代之达礼也,之幽之故也。”
这是说,夏商周三代,死者下葬,头都要朝向北方。
夏朝的墓葬,目前还没有考古发现,不好轻易断言。在商代墓葬中,逝者头的朝向,分为朝北或朝东的两大类。可见孔子所说也不尽然。
但上面的话中,有一个重要概念“之幽”。
学者们说,这是讲死者幽灵的去向。
四所以,按照这个线索,商代史学者得出一个结论
新石器时代的那些墓葬,以及商代的墓葬,取决于上古先民对于“之幽”的理解。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差异,往往决定了墓向、头向、仰身、俯身或屈肢葬的不同。这种差异,与地区性、群体性和族类特征是紧密相关的。
就商代来说,墓地分域组群的埋葬形态,也是与当时社会的总体性质相适应的一是时代性;二是地域性;三是族群性;四是阶层性。
但总体上,呈现出来的,是多元因素性。
五周朝是不是“俯身葬”不太流行了呢?
在中原地区,亦即周朝王室控制度比较高的地区,可能是这样。所谓西戎东夷北狄南蛮地区,就未必如此。
中原地区,周朝制定的一整套周礼,起了统一和规范作用。婚丧嫁娶,都讲究程式。什么人死后怎么发丧,如何埋葬,都有礼仪条文。这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很大的。
另外,这个时候,比较原始的宗教观念基本淡漠了;部落族群的影响也小了很多。所以,与之前的“之幽”观念相联系的“俯身葬”,也就逐渐减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