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论述礼乐制度的兴起、发展以及历史意义

论述礼乐制度的兴起、发展以及历史意义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734 更新时间:2023/12/31 20:10:24

自中国人定居下来农耕为生,礼乐便得以兴起。礼乐起源于祭祀,其核心始终在于祭祀。商周三代,礼乐是社会秩序的主要组成部分。商承夏礼,有损有益;周又承商礼,有损有益。至此,礼乐制度发展到顶峰。而后因周天子的实力下降,无力维持礼乐制度,导致礼崩乐坏,中原陷入战火不断的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秩序、国家秩序混乱不堪。秦汉建立后,虽然重建礼乐制度,其功能却多有被法律取代,大不如前,却在贵族中有重要地位。礼乐制度,是为了确定等级地位的差异,以实现定名定份止息争斗的目的。所以说,礼乐制度在没有成法的时代,实现了法律的功能,为建立平稳定的社会秩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由此奠定了整个华夏社会秩序发展的基础,影响深远,直至今日。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

两大经济文化区系形成的文化因素

中国历史上所形成的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分布格局是十分鲜明的,就其形成原因而言,最见的说法就是自然环境方面的原因,即认为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或“生态环境”是产生游牧经济与农耕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我们研究历史上的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时,却不能将目光仅仅局限于客观的因素或非人为的因素,否则,文化的研究就失去了其基本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要尽可能地去探索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中有关人的因素,也就是人类“文化”方面的因素。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中,国内外学者们都注意到了一个基本的事实,认为中国与西欧在前工业时代的农业耕作制度是两种不同的类型。在西欧封建时代,农业耕作方式是田草结合、农牧结合,而中国则是单一的粮食种植业。[7]也就是说,中西农业文化最大的差异就在于中国的农业文化实际上是一种单一的种植业文化。种植业经济和畜牧业经济没有能够有效地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游牧经济和农耕经济在历史上长期处于实际上的分离状态,二者之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矛盾与斗争,并且,历史上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持续不断的战争也与这种经济类型间的分离状态有密切的关系。那么,为什么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形成上述两种经济类型间的有机的结合,我们认为除了自然环境方面的因素外,中国古代文化方面的某些特点也是形成农牧分离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历史上的中国是一个狭义的概念,主要是指古代中国的中原地区。由于在中国历史的早期,中原地区是整个农耕民族的经济中心、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相对于周边地区,在各方面都处于发达、先进的优势地位,因此,也就产生了以中原和周边相对立的思想观念:中原为本,周边为末,中原代表先进、文明,而周边则成为落后、愚昧和野蛮的同义词。在这种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产生了以中原为内,而以周边为外,逐步将中原农耕民族、农耕文化与周边的游牧民族、游牧文化相互区别开来的思想意识。中原是文明、“礼仪之邦”,是属于华夏;周边则是“蛮荒”之地,属于“四夷”。后来所形成的内地与汉族、边疆与少数民族的观念,实际上仍然是中原与周边“对立论”或中原“中心论”的某种思想遗留。

中国历史上的这种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之间的相互融合。使得这两种经济文化类型之间的差异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没有能够形成有效的经济利益等方面的互补关系。特别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界限始终存在,而且有不断强化的趋势:这就是长城的修筑并赋长城以特殊的文化内涵。当然,尽管在两种经济类型间缺乏有效的融合,但是,历史上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之间融合的现象却很多。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古代的士农工商四个阶层是否都有礼的约束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是。礼的含义很广,士阶层除了特有的礼数会更多,如见面的礼节,会客的礼节,皇帝和大臣的礼节等,更多的是普遍存在的,如家族中,尊老敬老的一系列礼节都是,比如遗留到现在的祭祖等,拜年磕头等,都是。酒与酒文化的发展的作用酒文化是一种跟酒有关的酒的社会现象。酒文化包括很多方面,如酒的制法、酒的唱法、酒的类型、

  • 酒与中国古代文学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酒,作为世界客观物质的存在,它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炽热似火,冷酷象冰;它缠绵如梦萦,狠毒似恶魔,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无所不在,力大无穷,它可敬可泣,该杀该戮;它能叫人超脱旷达,才华横溢,放荡无常;它能叫人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无忌,勇敢地沉沦到

  • 小耕农自然经济的形成及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一、农耕经济的形成。农耕经济是相对于游牧经济的一种经济形态,出现于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时期。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并不仅仅以农业生产为界限,而是包含着手工业、商业等多方面的经济成分。从历史发展看,在三代时,中国农耕经济是原始协作式自然经济,秦汉至明清则为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至近代形成农业与工商

  • 比较农业文化与商业文化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农业文化使社会更加保守,商业文化让社会各个组成部分流动起来,更加开放。文化都是在传播的过程中得以发展,交流是文化得以融合,促成了文化的多样性,多元化。当然商业文化中也有糟粕,重利轻义,追逐个人私利。往往会让社会更加浮躁,急功近利。农业讲究不能拔苗助长,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传统社会是小农经济

  • 简述商朝的继承制度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商朝王位的继承制度,我国的继承制度基本从商朝确定下来。1、商初,王位继承是兄终弟及与父死子继,但以弟及为主。2、商朝中后期,随着私有制的发展,私有观念进一步加强,父死子继逐渐取代兄终弟及。3、实行父死子继以后,商朝后期,又逐渐实行嫡长继承制。所谓嫡长继承制,就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 酒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求具体的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

  • 殷墟遗址的学术价值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殷墟的发掘,几乎完全改变了传统史观中夏商周三代历史的面貌,真实确立了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为商周考古确立了可靠的年代学基础,对于上溯早商文化和夏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填补了以郑州二里岗为代表的早商文化和以殷墟为代表的晚商文化之间的空白,从而完善了商代的编年框架。以青铜器、玉器为代表的殷墟文

  • 中国古代文化遗产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山东泰山山东泰山,1987.12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古名岱山,又称岱宗。自然景观雄伟绝奇,有数千年精神文泰山化的渗透渲染和人文景观的烘托,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世界遗产专家在泰山考察时发现,泰山既有突出普遍的自然科学价值,又有突出普遍的

  • 商朝时期的青铜器精品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典型器物:商代乳钉雷纹铜簋商兽面纹爵商网纹商兽面纹觚商兽面纹尊商兽面纹方壶商弦纹商兽面纹鼎商兽面纹鼎商兽面纹商兽面纹鼎商历祖已鼎商尹鼎商无终鼎商正鼎商玉援铜内戈商尊商铜觥商兽面钺商四羊铜尊商双耳扁足铜鼎商乍父辛卣商铜钺商司母戊鼎商偶方彝商饕餮乳钉纹方鼎商饕餮纹圆鼎商牛首兽面纹尊商饕餮纹提梁卣商父己方

  • 为什么商代的青铜文化特别发达,并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商朝时的青铜冶炼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而且当时已经出现了非常优美的青铜雕画,而且因为商朝已经距离今天相当久远,所以他就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了崇高地位。因为商朝时期的社会很稳定。人们有闲心来研究更好的工艺技术。从而商朝的青铜器十分发达。以至于在中国的整个历史上都有十分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