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岐是周王朝的发祥地,从周太王迁岐到周平王东迁近400年间,指的是扶风岐山北部交界处的36平方公里的范围;“大周原”指的是扶风、岐山、凤翔、武功渭北四县。这里土地肥沃,环境优越,是中国农耕文明的滥觞之地,一直是西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中国古代的政治中心为什么是长安为中心的西北地区?
关中平原,又有800里秦川之称。孕育着周,秦,汉,隋,唐历史上大一统王朝!
关中平原之所以被历代皇帝选为定都之地。首先在关中地区南依秦岭有大散关控制入蜀通道;西靠陇东高原,北靠黄土高原。东临黄河,有潼关天险,西南有武关;此用武之地,东控汴洛,如西汉刘静(娄静)向汉高祖建议:关中居四塞之地,居高临下,以控关东,一旦天下有变,进可攻退可守,如汤泼雪!
长安地区位于渭河南岸,历史上所谓的八水绕长安。加上秦汉以来新修的郑国渠,白渠,关中地区膏胰之地,水利发达,物产丰富,可为统治者提供优质的兵源和丰富的物质支撑。
而且一般定都长安的王朝都是具有攻击性的进取性王朝。因为预先保长安必须取得陇右地区,而想确保拢又必须要占有河西。想确保河西地区有必须要控制西域。正是这一政策促使了陆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也造就了丝绸之路沿线的城市辉煌和长安这座国际化大都市。
所以无论是汉,隋,唐,都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确保河西走廊和西域地区的稳定。
这一点在唐朝历史上就显示的非常明白:在唐朝前期经济发达,人民安居乐业,军力强大的情况下,唐朝政府控制的面积西抵葱岭地区,河西走廊都在唐朝的控制之下。而后来由于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中央政府抽调西域的兵力回防中原平叛。吐蕃势力趁机切断河西走廊。造成长安几次失陷,皇帝一日三惊!就是因为唐朝中央政府丧失了对河西走廊和陇东高原的控制权。使得敌对势力居高临下,对关中地区形成压迫。
随的人口的发展,关中地区经济凋碧,这孕育周,秦,汉,隋,到唐朝前期,关中地区物资难以支撑,中央政府的运作的弊端就已经显现出来。唐朝中央政府经常要在灾荒之年迁至培都洛阳就食!
到了宋朝时期,关中的精力已经耗尽。而便于漕运,可以就近使用江南和江淮地区粮赋,以供养统治集团的。
关东地区就自然而然的走到人们的视线当中。
如果感觉还不错,敬请关注希望的地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