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雕塑是中国古代艺术精华,中国古代雕塑在题材内容、形式风格、雕塑技法,以及所使用的材质上都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如秦汉雕塑的粗浑、雄大,魏晋雕塑的健朗和潇洒,唐宋的丰富、端丽等。中国古代雕塑也充满了写意传神的特点,认真追究起来,很少有像古希腊作品那样符合现实中的真实标准的。它不习惯于玩雕塑作品的表面和细部,更喜欢那种由外在形象所引出的感觉、意境,引发出一连串遐想的空间,把人们引向一个艺术世界。古代雕塑题材主要是陵墓雕塑、宗教雕塑和劳动生活及民俗雕塑。艺术门类有圆雕、浮雕、纪念性雕塑、案头雕塑、建筑及器物装饰雕塑等,雕刻材料也丰富多采,除了青铜、石、砖、泥、陶等材料外,还有玉雕、牙雕、木雕、竹雕等。中国原始雕塑主要以人和各种动物形象的陶塑为主,人物形象大多是附加在实用器物上的装饰物,随意性很强,形象粗简、稚拙。商周时期的雕塑作品以青铜器铸造为主,青铜器上的纹案,主要有动物纹、几何纹。商代青铜礼器造型奇特,充满威严而神秘,崇高而怪异的美感。而从这时期考古挖掘中大量出土的雕塑中,唯不见有神像,这是世界雕塑艺术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西周以后,其风格趋于写实而富于理性。至春秋战国时期则变得繁丽、华美。商、周时期除礼器外,还有一些器物支架、底座等实用青铜器和石、骨、玉雕刻作品,或人物、或动物,皆造型巧妙,制做精细。秦汉时期的雕塑空前繁盛,最具典型意义的是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塑群。与青铜器神秘怪异的风格相反,兵马俑充满崇高阳刚之美。这数以万计的兵马俑,显示出对人的力量的肯定。人物、战马都与真实的一样大小,毫无夸张之处。以体量的巨大、数量的众多、形象的真实,产生着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西汉名将霍去病墓前的大型动物石刻,手法简练概括,于浑厚中显示着雄强的力之美。其中《马踏匈奴》再一次体验到中国雕塑艺术的写意传神的特点。那马虽然粗糙笨拙,但它仍然有一种灵动之势,那浅浅地雕刻的几笔就是马腿,它与马的上身连成一体,多余的没有雕空的石料根本不存在,有的是一个完整的马的形象。汉代的厚葬风使动物俑和人物俑的雕塑作品众多,其造型古朴、神态夸张而强调动势。汉代世俗生活成为雕塑的素材,舂米、采芋、酿酒以及舞乐百戏等情景在汉代的砖画象中以浮雕的形式大量存在,宴饮、驱车、习射等土大夫的生活也得到了表现。在世界上所有的宗教中,佛教最具有艺术性的。随着佛教的盛行,佛像雕塑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雕塑艺术的主流,著名的云冈、敦煌、龙门、麦积山四大石窟均开凿于这个时代。一般而言,北魏时期的造像在形式风格上受印度或西域式样的影响,庄严、浑朴,于静穆中显示着佛的伟力。南北朝的佛教雕刻融合汉族知识分子的审美时尚,形成了褒衣博带秀骨清象的新风貌。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雕塑的鼎盛期,其成就首先表现在石窟雕塑上,如龙门石窟奉先寺石刻造像。其雕刻手法流畅而娴熟,创造了完全民族化的造型风格,不仅体现着唐帝国博大、雄强的时代精神,同时也显示出唐人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雕刻技艺。如果说佛教传入中国之初,在造像上还是模仿印度,那么到了唐代的龙门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像》,中国雕刻家的技巧已经圆熟,对佛像雕刻艺术的精髓有了深刻的理解。卢舍那佛像已经是中国化的佛像了。《昭陵六骏》是唐太宗陵墓前的浮雕,与兵马俑一脉相承,《昭陵六骏》体现中国古代雕塑的现实手法,没有失实的夸张,没有虚化诡异的造型,这些雕刻同样显示出对自然和人的力量的肯定。此外,最能代表唐代雕塑艺术水平的还有那些真实生动的三彩俑和四川大足石窟。大足石窟中各种经变故事中的普通人物更为生活化,现实化,不少作品也完全可以被视为普通人的肖像。世俗题材的增多和写实风格的发展是宋、辽、金时期雕塑艺术的主要特点,山西晋祠、山东长清灵岩寺、江苏直保圣寺彩塑,都生动传神地表现了世人情态,有很强的写实性。辽代大同下华严寺的菩萨造像体态优美,神情含蓄,衣饰华美,大有唐塑遗风。此外小型泥塑,在写实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古代雕塑有一定局限性,中国的王宫贵族的帝王观和艺术观,与西方相比,同样是出于显威、歌功颂德的目的,中国的王宫贵族回避了直接塑造自己而采用了龙凤、狮子、麒麟等瑞兽以及仆人、军队、武士来烘托自己的伟大与神圣。同样,在佛教雕刻中,古代雕塑家最能发挥现实描写才能的只是罗汉,菩萨,观音,创作自由最为有限的是主佛。古典雕塑可能很容易被人视为太旧,太传统,但笔者认为,尊重传统意味着承认艺术史的连续性,雕塑艺术需要不断创新探索,但任何创新都不是异想天开的标新立异,创新也意味着对传统的继承。当今传统艺术正受到西方现代主义越来越强烈挑战,新的思潮要摧毁一切旧的传统,可是今天的艺术家为什么又纷纷回到被毁的废墟上寻找残存的传统文化呢?尘归尘,土归土。让我们踏上历史尘土,回味中国古典雕塑艺术魅力。
更多文章
中国史上最神秘的是哪个朝代?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五胡乱华时期世界上公认的中国无文明阶段,现在的教科书也不愿意多提,许多这段历史的知识我还是自己找书看看才晓得的。周时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宣称“君权神授”。而作为神的使者,必定要举行大大小小的、定期的、不定期的祭祀仪式。这些仪式就奠定了器具的数量基础和要求。而根据金属活动性和当时科技发展水平来看,铜,
饕饕的传说,谁知道~?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饕餮(拼音:Tāotiè),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古代青铜器上面常用它的头部形状做装饰,叫做饕餮纹。传说是龙生九子之一。《左传文公十八年》上有这么一段:“缙云氏有不才之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史记五帝本
商族为何把玄鸟作为图腾?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商族起源是史学界聚讼纷纭的一个课题,长期以来,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计其荦荦大者,有西方说、东方说、北方说、东北说、晋南说、中原说、夏商周三族同源说等。先商文化分布的排列,由北而南,北早而南晚,呈由北向南发展势头[①]。这与商族南下入主中原灭夏建商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因此探索先商文化的源头,应向北寻找
商朝疆域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商代的国土不是一个弥合的整体,而是以都城(大邑)为中心,四周远近散布着几个或几十个属于商朝的诸侯“据点”,在这些据点之间的空隙地带,存在着不听命于商朝甚至与商朝敌对的小方国。也就是说,商朝的国土是疏而有漏,这就是早期大地域国家的政治地理形态。
殷商时期我们中国文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主要的特征,事实上还是比较分散,那个时候各个文化之间的自我特征都是比较明显的,也就是说并没有出现和其他文化融合的很明显的迹象,但是主要的文化还是在中原地区,其他地区的话还是有各自的文化体系,这个意思是到西周甚至到了两汉时期才逐步实现融合。颍上时期,我们中国的文化处于萌芽状态,还是很落后的,以手工业为
谁可以告诉我从商朝一直到明清的历史时间与政治、经济和文化呢,哪位学姐与学哥帮帮我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老弟这个问题太大了……而且历史文化这种事,仁者见仁,哪有统一的说法。如果想要官方总结的答案那就翻课本教材喽~都是当官,老钱,装清官,写回忆录
急求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状况,谢谢!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崩溃,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兴起,铁器牛耕逐步推广,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各诸侯相互兼并混战,“士”阶层兴起,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兴起,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器的发展生产力大大提高封建制开始兴起士大夫阶层兴起诸侯不在尊周王朝为首诸侯内部也出现比如田
商朝的政治、文化、社会发展情况都怎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政治制度商王朝的职官有中朝任职的内服官和被封于王畿以外的外服官之别。内服官中又分外廷政务官和内廷事务官。最高的政务官,是协助商王决策的“相”,又称“阿”、“保”、“尹”。王朝高级官吏统称卿士。三公,则是因人而设的一种尊贵职称、并不常设。另外有:掌占卜、祭祀、记载的史,掌占卜的卜、掌祈祷鬼神的祝,掌记
商朝之前的中国无文明,这句话到底是对还是错的呢?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西方判断文明的四项标准:城市、文字、青铜、神庙和祭坛。由这四项标准来衡量,中华文明史只能从商朝盘庚迁殷开始,距今3300余年。原因很简单,西方学界认为,没有文字的出现,就不算走进了文明时代,而甲骨文才是中国文字的最早考古证据,甲骨文之前只有刻符。然而通过考古可知,商朝之前中国早有王朝存在,繁华的城市
商朝前的神仙概念跟后来的朝代有什么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有着自己传统的文化体系,但是这两种不同的文化里都不可避免有着拥有超越凡人能力的神灵存在,只不过东西方的称呼不一样罢了。而我国古代人民也非常热衷神仙的文化,但是我们国家的商朝和周朝两个朝代发生更替的时候,神学体系也发生了改变,商朝前的神仙概念跟后来的朝代有什么区别?商朝之后的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