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鼎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鼎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645 更新时间:2024/2/5 14:02:14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时期的代表。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直到现在,中国人仍然有一种鼎崇拜的意识,“鼎”字也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旌表功绩,记载盛况。

在古代,人们都认为,黄帝在战胜炎帝的后代蚩尤后,曾铸三鼎,象征天地人;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在古代,宝鼎是镇国之宝,传国重器。宝鼎上的花纹,古人认为有镇邪的作用,有时也将法律条文刻在鼎上,以显示法律的庄严。改朝换代后,新登位的君王,第一件工作就是铸鼎,颁订法律,以象征新时代的开始,并表示吉祥。所以,朝代改变,古代铜鼎的象征意义,称作鼎革。现在,鼎的造型主要用来象征吉祥。在家中摆设铜鼎,寓意一切将有新的开始。

扩展资料

鼎是最重要青铜器物种之一,是古代中国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

鼎有三足的圆鼎和四足的方鼎两类,又可分有盖的和无盖的两种。

有一种成组的鼎,形制由大到小,成为一列,称为列鼎,列鼎的数目在周朝时是代表着不同的身份等级的。列鼎通常为单数。据文献及考古发现九鼎应为诸侯之制,七、五鼎为卿大夫,三、一鼎为士级。但天子之制为十二鼎,是双数,但至今未见周天子之陵墓,故这个记载是否正确还有待证实。当然列鼎中的九鼎并非代表中央政权的九鼎。

关于“鼎”的来历及作用: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

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hào)京。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从地下发掘的商代大铜鼎,确凿证明我国商代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青铜艺术品。

参考资料:鼎(青铜器器具)-百度百科

“一言九鼎”源于语本《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一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其中,毛先生指毛遂,九鼎、大吕(钟)都是当时的宝器。众所周知,“一言九鼎”是比喻一句话很有份量,就像九鼎那么重。

九鼎,是我国夏朝禹之子时铸造的。它分别以九只刻楼精美、古朴典雅、气势庄重的青铜大鼎,体现了王权的集中和至高无上,反映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昌盛。几千年来,一直被人们视为中华民族传世之国宝。在工艺美学上,它是一套稀世之作,从文化考古角度分析,它是我国青铜器时代的集中代表,从铸造工艺技术上看,它标志着中国的历史已结束了野蛮时代,进入了文明的时代。令人遗憾的是:尽管有关九鼎的资料,不绝于历代史册,但在二千多年前,它就早已不知隐身何处了。

《春秋左传》中,谈到九鼎铸造的情况:夏朝初年,朝廷划天下为九州,州设州牧。夏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事先派人把全国各州的名山大川、形胜之地、奇异之物画成图册,然后派精选出来的著名工匠,将这些画仿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所刻图形亦反映该州山川名胜之状。九鼎象征九州,反映了全国的统一和王权的高度集中,显示夏王已成为天下之共主,是顺应“天命”的。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士,率上之滨,莫非王臣。”从此,九州成为中国的代名词,“定鼎”,成为全国政权建立的代名词了。

公元前606年,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在整饬内政,兴修水利,厉行改革,国富兵强的形势之下,兴兵攻击陆浑之戎,逼近雒邑的郊外,周定王被迫派人为他举行慰劳欢迎之礼,庄王“问鼎小大轻重”,表明了他有灭周的野心。从此,后人将争夺政权,称之为“问鼎”。此后,关于九鼎的下落,史家众说纷坛,不一而足。

司马迁在他撰著的《史记》一书中,对九鼎的记叙,就有出入,前后不一。如:在周、秦二“本纪”中说,秦昭王五十二年(公元前二五五年),周赧王死,秦从雒邑掠九鼎人秦。但在《封禅书》中说:“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由后者分析,九鼎在秦灭周之前,即“宋之社亡”时,已经不见;那么,前者所述秦照王五十二年,秦从锥邑掠九鼎归秦,岂不是自相矛盾,令人费解!司马迁之后,东汉的著名史学家班固,在其所著的《汉书》中,对九鼎之下落,采取兼收并蓄之法,收录了司马迁的上述两说,同时,又补充了一条史料,说是在周显王四十二年,即公元前327年,九鼎沉没在彭城(今江苏徐州)泅水之下。后来秦始皇南巡之时,派了几千人在泅水中进行打捞,毕竟是江水滔滔,元从觅处,只得徒劳而返。

到了清代,九鼎之下落更加难以考察寻觅。后代史家只能随意加以揣测了。王先谦在《汉书补注·郊把志》中认为:东周王室在衰落的过程中,已元力量保护自己。而战国时期各个实力雄厚的诸侯国,却虎视眈眈,力图统一中国,取周而代之。因此,象征王权和“天命所归”的九鼎,自然成为各诸侯必欲夺之的稀世国宝;加之此时周王室财政困难,人不敷出,于是销毁九鼎以铸铜钱,对外则诡称九鼎已不知去向,甚至说其中一鼎已东飞沉人泅水之中,免得诸侯国兴兵前来问鼎,自找麻烦,王光谦的说法虽似有理,但提不出任何一点史料加以证实,因此,是难以使人置信的。

纵观中国历代史籍,关于九鼎下落的材料虽多,但往往自相矛盾,提不出充分可靠的依据,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在地下埋藏的古物中,九鼎今天究竟是否还存在?在历史上,根据历代史书记载,它确实曾作为夏、商、周三代的镇国之宝。相传了二千年;并且,从未发现过古人关于它已销毁的历史记载。因此,九鼎的下落,至今仍是一个谜。所以九鼎几千年前就不见了,史料中就鲜有它的名称记录。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古人为何会喜欢贬低商朝,称颂周朝?里面有什么渊源?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因为古人相信商纣王是一个残暴无情的君王,也相信商朝被周朝灭绝是正义的,古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观点,很可能是因为周朝通过抹黑商朝,来宣扬自己的正统。很多人都认为商纣王是一个好色、残暴的君王,认为商朝的灭绝也是一种必然。很多古人们似乎也都认可了这件事,那么史实真的是这样吗?1.周国是商国的附属国。周国原本

  • 商朝为什么会被西周所灭亡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商朝统治者连年对外进行战争,大规模地对夷方用兵扩充领土,国内的青壮年几乎都被征发,加剧了国内的矛盾。商朝灭亡的原因是因为纣王执政晚期昏庸暴政导致周边部族联合起来反抗。

  • 举例论述鬼神文化在先秦时期青铜器装饰纹样中得主要艺术特征及产生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秦时期出现的鬼神观念是当时的人们对神秘的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以及梦境所作出的感性认识或臆测。通过对先秦时代鬼神观念及人神关系变化的考察可知,先秦人们由早期的“敬事鬼神”到晚期“重人轻鬼”,“慢于鬼神”,是人类思想和认识水平提高的表现。但是,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鬼神迷信的气氛始终是浓郁的。作为一种社

  • 商周时期的雕塑为何没有神像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古代雕塑是中国古代艺术精华,中国古代雕塑在题材内容、形式风格、雕塑技法,以及所使用的材质上都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如秦汉雕塑的粗浑、雄大,魏晋雕塑的健朗和潇洒,唐宋的丰富、端丽等。中国古代雕塑也充满了写意传神的特点,认真追究起来,很少有像古希腊作品那样符合现实中的真实标准的。它不习惯

  • 中国史上最神秘的是哪个朝代?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五胡乱华时期世界上公认的中国无文明阶段,现在的教科书也不愿意多提,许多这段历史的知识我还是自己找书看看才晓得的。周时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宣称“君权神授”。而作为神的使者,必定要举行大大小小的、定期的、不定期的祭祀仪式。这些仪式就奠定了器具的数量基础和要求。而根据金属活动性和当时科技发展水平来看,铜,

  • 饕饕的传说,谁知道~?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饕餮(拼音:Tāotiè),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古代青铜器上面常用它的头部形状做装饰,叫做饕餮纹。传说是龙生九子之一。《左传文公十八年》上有这么一段:“缙云氏有不才之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史记五帝本

  • 商族为何把玄鸟作为图腾?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商族起源是史学界聚讼纷纭的一个课题,长期以来,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计其荦荦大者,有西方说、东方说、北方说、东北说、晋南说、中原说、夏商周三族同源说等。先商文化分布的排列,由北而南,北早而南晚,呈由北向南发展势头[①]。这与商族南下入主中原灭夏建商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因此探索先商文化的源头,应向北寻找

  • 商朝疆域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商代的国土不是一个弥合的整体,而是以都城(大邑)为中心,四周远近散布着几个或几十个属于商朝的诸侯“据点”,在这些据点之间的空隙地带,存在着不听命于商朝甚至与商朝敌对的小方国。也就是说,商朝的国土是疏而有漏,这就是早期大地域国家的政治地理形态。

  • 殷商时期我们中国文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主要的特征,事实上还是比较分散,那个时候各个文化之间的自我特征都是比较明显的,也就是说并没有出现和其他文化融合的很明显的迹象,但是主要的文化还是在中原地区,其他地区的话还是有各自的文化体系,这个意思是到西周甚至到了两汉时期才逐步实现融合。颍上时期,我们中国的文化处于萌芽状态,还是很落后的,以手工业为

  • 谁可以告诉我从商朝一直到明清的历史时间与政治、经济和文化呢,哪位学姐与学哥帮帮我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老弟这个问题太大了……而且历史文化这种事,仁者见仁,哪有统一的说法。如果想要官方总结的答案那就翻课本教材喽~都是当官,老钱,装清官,写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