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礼乐文化对当今和谐社会的影响

礼乐文化对当今和谐社会的影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839 更新时间:2024/2/16 1:39:56

礼乐化与人性的和谐从根本上来讲,社会的和谐是人自身的和谐,而人自身的和谐,则是心性的和谐。人有喜怒哀乐等“七情六欲”,它是不学而有,不教而能,是与生俱来的天性。人是从动物进化来的,因而人性中不可避免地残留着动物的野性。人的“七情六欲”受心理支配,一个没有教养的人,他的心理是不受理性支配的,因而表现为偏激或者怠惰,也就是通常说的“过”和“不及”。过和不及,都会使人不能冷静应对客观事物,作出失去理智的判断,进而引发严重后果。据媒体报道,当今社会的恶性刑事犯罪,有三分之二属于“激情犯罪”。因此,如化解人性中的动物野性,调谐心性,是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礼乐文化的重要作用之一,正是调节人的心性,所以《礼记坊记》说:“礼者,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也就是说,礼的种种节文,是依据人情来制订的。人不同于动物,人是万物之灵,人应该而且能够理性地把握好自己的情感,做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就是儒家经典《中庸》说的喜怒哀乐之情能够“发而皆中节”,情绪的宣泄总是能够恰到好处,这无论是对于自身的健康,还是对于社会的和谐,都有很大益处。我们常说的“修养”,就是修身养性。修身养性不是一句口号,不是说给他人听的,而是要通过践行“礼”按照道德要求制订的一系列的行为规范,才能完成的。道德是抽象的,但不是虚无的,它可以通过“礼”来体现。孝亲睦邻、敬业乐群、尊师敬长、礼贤下士、温良谦恭、平和中正等的君子风范,人人都可以通过践行一个个礼节来学习,不断清除自身的动物野性,砥砺人之所以为人的高尚品性。一个个礼节,就是一个个道德的元素。“礼”的全部,就是道德的完整展示。一个人每天践行“礼”,这个人就能人文日新;一个国家的人都在践行“礼”,才会有整个国家的人文日新。近年,我们提出了“人文奥运”的目标,当然非常正确,但是如果不能在大众层面推行礼乐文化的教育,那么它就只能是一个广泛流传的口号而已,无补于我们的社会。这里需要提及的是乐教。乐为心声,最能打动人。但是世界上的乐曲纷繁无比,给予人的影响是不同的,甚至可以完全相反。儒家认为,音乐有优劣、高下之分,只有情感纯正、节奏高雅、能够体现道德教化的乐曲才能称为“乐”,所以《乐记》说:“德音之谓乐。”其他的只能称为“音”。因此,树立健康人性的途径之一就是听雅乐。中国传统的文人听音乐不是消遣,而是为了陶冶性情。为此,儒家主张在大众层面推广高雅音乐。音乐为民众所喜闻乐见,用高雅音乐可以“化”性,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所以《孝经》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这是值得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时借鉴的思想。礼乐文化对于人心性的和谐、提升人的境界、树立人的德性,都有积极的意义,所以《乐记》说:“仁近于乐,义近于礼。”但是,必须提及的是,儒家并不排斥刑法的作用,而是以礼乐教化为先,以刑法为后,而以行政作为推行教化的手段,所以《乐记》说:“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道备矣。”我们切不可偏执一端,不及其余。礼仪是文明民族的标志,任何进入文明时代的民族都有自己的礼仪。中华素称礼仪之邦,礼乐思想尤其丰厚,这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不是沉重的历史包袱。今天我们用“礼”来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用传统礼仪,当然应该对它斟酌损益,使之与时俱进,但万万不可用西方礼仪来替代中华的民族礼仪,因为我们不是一个没有自己礼仪的民族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儒家礼乐文化内核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礼乐教化通行天下,使人修身养性,体悟天道,谦和有礼,威仪有序,这是我国古典“礼乐文化”的内涵和意义所在,也是圣人制礼作乐的本意。《礼记乐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礼是天之经,地之义,是天地间最重要的秩序和仪则;乐是天地间的美妙声音,是道德的彰显。礼

  • 周朝的礼和乐分别指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礼起源于原始先民的习俗意识,后逐渐演变为人们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规范,起到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周公制定礼乐制度,将礼的规范作用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以显示贵与贱、尊与卑、长与幼、亲与疏之间的身份差异及权利义务。古代的五种礼制。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乐:周公创作的舞乐、史诗,以音乐激起

  • 经济和文化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经济较发达,河南县域经济连年第一名,并多年入选全国百强县。2005年好像是全国50名左右。中西部第一。文化上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有宋代皇陵,杜甫故里,常香玉故居,康百万庄园。石窟寺闻名全国。风景优美,有个雪花洞是河南著名溶洞。

  • 从夏朝开始,中国古代政治就行成一姓王朝 中国古代得这政治这一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世袭或世袭制度是指某专权一代继一代地保持在某个血缘家庭中的一种社会概念。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这是王位世袭制的主要特点,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基本特点的权力分配制度。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标志着中国氏族社会基本瓦解,奴隶制社会已经确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随着王位世袭制的确立,以国王为中心

  • 怎样看待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1、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2、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3、使中国社会发展缓慢甚至迟滞.44、造成了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

  • 宋元时期的 政治 经济 文化 的结构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宋元时代的经济与社会文化生活江南的繁荣1.由占城(越南北部)引进早熟稻种,使江南稻米产量大增。宋代出现「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2.南宋时代,苏杭成为着名的鱼米之乡,更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誉3.江南的织锦、丝织、瓷器等工艺品,驰名中外商业兴盛宋代1.夜市出现2.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完整呈现宋代

  • 有没有三国魏晋南北朝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完整归纳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问答题:1.概括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关系方面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北方人民逐渐向南迁徙2.你认为古代战争的经验教训对现代战争是否有借鉴作用?为什么?有,战争会使百姓受苦,经济也会损失3.概括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关系方面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北方人民逐渐向南迁徙4.在这个分裂

  • 中国的二里头遗址可以证明夏朝存在吗?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二里头遗址是经考古学与历史文献学考证的中国最早王朝夏朝中晚期的都城遗存,考古发掘半个多世纪以来,其都城面貌不断揭示。二里头不断改写着中国之最:发现中国最早城市主干道网、中国最早的双轮车辙、中国最早“紫禁城”宫城、中国最早中轴线布局的大型“四合院”宫室建筑群、中国最早大型围垣官营作坊区、中国最早青铜器

  • 二里头遗址被有些人认定为夏朝国都,你怎么看呢?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二里头文化遗址就面临现在这个问题,确实,这个遗址很大,而且保存了很多的文物,但是它的时间跨度太长了,分成四期,四个期里面,可以说是横跨了夏朝和商朝两个不同的时代。二里头文化遗址就面临现在这个问题,确实,这个遗址很大,而且保存了很多的文物,但是它的时间跨度太长了,分成四期,四个期里面,可以说是横跨了夏

  • 夏商时期政治制度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夏朝政治制度的内容:1、王位世袭制背景: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进步的要求。正式建立:大禹将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夏启,夏朝建立。政治影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标志着部落分散统治结束和奴隶制国家的诞生。商朝政治制度的内容:2、内外服制度背景:由于疆域广阔,统治者很难统治广大区域,只能内服由商王直接统治,外服由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