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为什么日本的“鬼怪”文化能如此繁荣?

为什么日本的“鬼怪”文化能如此繁荣?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906 更新时间:2024/1/25 10:29:29

|循迹晓讲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作者:瑞鹤

前一阵,有个关于日本阴阳师的电影《晴雅集》上映了。

|郭老师导演图源于网络

且不管这个片子拍的如何,有的朋友可能就要问了,这日本的鬼怪文化为啥这么发达,这个阴阳师又是怎么回事?

这其实属于文化的范畴了,颇值得好好地讲一讲。

01

日本的“鬼”和中国的“鬼”是不同的

很多人提到“鬼”这个概念,想到的是清明节,鬼节这样的日子,或者是一些和死者相关的形象。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里,“鬼”是死者的灵魂,这个概念是深入人心的。先秦的各种典籍里,都有“鬼和死者”的强关联。

例如《礼记》中说,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屈原在诗篇《国殇》里也在写,“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这里的鬼,都是和“人死亡之后的存在”有密切联系的。

|《宋定伯捉鬼》图源于网络

我记得自己上中学那会儿学过一篇《搜神记》里面的鬼故事,“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遇鬼.....,鬼曰,我新死,不习渡水故尔......”,《搜神记》成书于东晋,在那本书里,类似这样的鬼故事基本都是在讲人死之后,魂魄犹存的事情。

从先秦一路走下来,在中国文化这里,“鬼等于死魂灵”的关系,基本算是根深蒂固了。

而在日本,“鬼”不能和“死人”简单地划等号。

虽然他们的鬼也是起源于“看不见但又感觉存在的东西”,但是日本的鬼更多是来自人的意念,这些意念来自宗教元素到日常生活,不一而足,而不仅仅是生死。

|《酒吞童子》鸟山石燕/绘图源于网络

佛教传入日本之后,日本民间故事中有不少的鬼吸收了佛教中“罗刹”的形象,变得头上长角,青面獠牙。这种狭义的“鬼”,诸如鬼族首领“酒吞童子”、“罗生门之鬼”茨木童子,都是类似的形象,极为恐怖,半人半兽,说他们是“鬼”,不如说他们更类似于中国民间的“妖怪”更贴切一些,就那种西游记里的金角大王,银角大王啥的。

除了这些让人看一眼就觉得特别恐怖的鬼,日本民间传说中还有一些鬼,是由身边熟悉之物幻化而成。

|《阴阳师》中的独眼小僧,成精前就是一个木鱼图源于网络

比如付丧神。这种鬼怪的来历,是指器物放置不理一百年,吸收天地精华、积聚怨念或感受佛性、灵力而得到灵魂化成妖怪。

概念类似中国的“成精”,但和成精不同的是,付丧神的原型可以不是什么狐狸灵猫之类的有生命动物,什么锅碗瓢盆之类的,都可以算。

我上学那会儿玩过仙剑奇侠传的游戏(三代四代那样子),游戏里一开始的一些小怪物,什么长翅膀的酒坛子啦,什么飘在空中的碗和扫帚啦,这其实就很类似日本“付丧神”的概念了。

|仙剑奇侠传1995如坛添翼飞坛子图源于网络

当然,我自己是没查到仙剑里这些战五渣的小怪物来历是啥,大概是借鉴了一些付丧神的想法的吧。

总之,日本的“鬼”,虽然不能完全排除人死后的魂灵,但比起中国的“鬼”范围大了很多,这就给神话传说提供了更丰富的土壤。

而且,由于日本历来的古籍保留完好,这些“看不见的存在”之间彼此有什么联系,也都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日子久了,这样的说法就形成了很丰富的神鬼故事,流传于世。

02

把鬼画出来

不过话说回来,鬼这种谁都没见过的东西,到底长啥样呢?如果没有什么形象的表达,鬼怪文化也终究不能深入人心。

和中国不同,日本的民间和官方对鬼怪文化是不那么排斥的。一千多年来,颇有一些画鬼怪题材的画家,他们的画作把看不见摸不着的贵给形象化了。

这些画作里,最著名的首推《百鬼夜行图》。

|《千与千寻》中白天的市场图源于网络

这个所谓的“百鬼夜行”,是古代的一个传说。那个时候,日本人以为鬼和人住的地方是重叠的只是人类在白天活动,妖怪们则是在晚间出现。(宫崎骏电影《千与千寻》里就有这样的场面)。

这晚上出现的妖怪长啥样呢?日本历来的画家们都试图去画出“百鬼夜行”的样子。

在18世纪之前,日本的画家们画的“百鬼夜行”有点像妖怪游街,往好听点说叫“鬼版的清明上河图”,画的长卷固然宏大,但未免忽略了每一个鬼的特性。

江户时代的画家鸟山石燕和前辈不同,在安永五年,公元1776年时画出了《画图百鬼夜行》,这画虽然名为“百鬼夜行”,但其实有点类似于物种志,鸟山石燕设想了一百多种鬼怪形象,并为每一个鬼怪图画配了注释。

在鸟山石燕的这个“鬼怪搜集库”中,有我们很熟悉的河童,有一些自然界的动物,比如狸,络新妇等等,还有的就有点匪夷所思了。

|《画图百鬼夜行》中的垢尝鸟山石燕/绘

比如有一种叫垢尝的鬼怪,这是一种寄生在老旧浴室中的妖怪。其名称的含义是舔食污垢,因此鸟山石燕着重描写了它的舌头。

还有一种名叫雪女的鬼怪。这是一位没有笑容的绝世美女,头发为淡蓝色或白色,她生活在深山之中,掌管冬季的雪。

雪女经常把男子吸引到无人处,通过接吻将其完全冰冻,然后吸食灵魂(玩过手游《阴阳师》的小伙伴对她应该不陌生)。

|《画图百鬼夜行》中的雪女鸟山石燕/绘

凡此种种,鸟山石燕的妖怪画看上去并不恐怖,而是在画中描绘出一些能够使人微笑或是感到奇妙的因素。在这些画作中,石燕往往融入了一些隐喻以及暗喻的手法,还赋予鬼怪温度,这样的画作带给了后世很大的影响。

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写过一个短篇的小说《地狱变》,在这部故事里,一个追求完美,性格古怪的画师受命去在屏风上画地狱的景象,苦于画不出“被烈火焚烧的牛车”,而他的雇主侯爷把画师女儿烧死在牛车里给画师看,如此惨景下,画师用生命完成了那个地狱变的屏风,而侯爷也会把这样的屏风视作珍宝。

|导演丰田四郎于1969年拍摄的电影《地狱变》中的镜头图源于网络

小说的描写固然夸张,但日本有一群画鬼怪的画师,这是可以确凿无疑的。即使是历经明治维新,日本战败,日本鬼怪并没有从漫画和商业插画中消失。

如今,光是基于鬼神创作的动漫就有很多,而各种各样可爱的鬼怪形象,也会出现在居酒屋和商业街,就这么同人间和平共处。

03

有官方背景的阴阳师

当然,说了这么多,日本的鬼怪文化可以如此发达,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于官方的支持,至少是不反对。而在官方体系下从事玄学的人,叫做阴阳师。

说起来阴阳师原本是来自中国的概念。中国战国时期齐国的邹衍被认为是阴阳道的祖师爷。

不过,随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样的阴阳道和一些非官方的东西一道被打入了异端之流。现在的读者可能觉得,像看面相,画符,念咒语这种东西就是很荒诞的玄学,但在科学尚未昌明的古代,这样的玄学是非常能够凝聚人心的。

|导演丰田四郎于1969年拍摄的电影《地狱变》中的镜头图源于网络

中国东汉末年,张角的太平道最开始就是靠着玄学起家的,到了后来,这样的玄学越来越壮大,没几年就酿成了黄巾之变,最终葬送了东汉王朝。

有了这样的教训,再加上儒家“未知生,焉知死”和“子不语怪力乱神”的说教,中国历代统治者对玄学是严防死守。我可以偷偷搞,但绝不声张,而且也不鼓励民间去搞。

这么下来,阴阳师在古代中国的生存空间其实是非常有限了。

但是在日本,阴阳师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推崇。日本天皇万世一系,他们更担心的是各种天灾对统治的影响。很多看似很荒诞的事情,都可以被解读为对统治者的“谶语”。

|《占事略决》。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清家文库本,镰仓时代的古写本,该书一般认为是安倍晴明所作,现存最古的阴阳道相关文献之一。图源于网络

这个时候,阴阳道这样的玄学就成了天皇的统治之策,阴阳师也就被日本官方给供奉起来。当然啦,与此同时,像什么《河图》、《洛书》之类的东西,民间也别想有了,省得那些民间知识分子瞎琢磨出点事儿。

在整个平安时代,阴阳师达到了发展的巅峰。

天武天皇时期,阴阳师所隶属的官方机构“阴阳寮”正式成立。阴阳寮设长官“阴阳头”一人,阴阳博士、天文博士、历法博士各一人,漏刻博士两人及阴阳师六人。

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天文、历法的制订,并判断祥瑞灾异,勘定地相、风水,举行祭仪等,可支配人员计有将近一百人。阴阳道至此成为律法制度的一部分,谁控制了“阴阳寮”就等于握有诠释一切的能力。阴阳道成了天皇的御用之学。

|《东北院职人歌合》中的阴阳师形象。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本。图源于网络

当然,说到日本的阴阳师,就不得不提在日本家喻户晓的传奇阴阳师安倍晴明。有关他除妖的事迹不胜枚举,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九尾狐与杀生石的故事。

九尾狐是专门幻化成绝世美女迷惑君王的妖怪。她在中国的夏时化身为妹喜、在商纣王时化身成妲己。当商朝灭亡时她被姜子牙追杀,被迫来到日本,自称“玉藻前”,赢得了鸟羽天皇的宠爱与信任。

后来天皇得了怪病倒卧床榻,大臣们开始怀疑她,请安倍晴明暗中对她进行调查,终于将“玉藻前”的真面目曝光。

|《画百鬼夜行全画集》山石燕/绘图源于网络

御体康复的天皇恼羞成怒,下令追杀“玉藻前”。最后她被晴明擒杀,但其野心和执念仍以“杀生石”(会喷出毒液攻击鸟类及昆虫,令动物无法近身的石头)的形态保留在那须野,时时刻刻等待着报复时机的到来。

安倍晴明类似这样的小故事不胜枚举。他的的生平事迹,在平安时代后期就已被广为传述;至江户时代,更有《晴明物语》、《芦屋道满大内鉴》等书记载他的轶闻。

|晴明神社。位于京都市上京区,据传神社镇座之地是昔日安倍晴明的宅邸。图源于网络

到了现代,以日本著名奇幻小说大师梦枕貘所著的《阴阳师》系列小说为代表,将阴阳师和安倍晴明的传奇推上了时尚流行的尖峰。

由此所演化出的阴阳师旋风在电影、漫画、游戏、歌舞伎、落语等艺术形式上全面铺开,使得日本人看待安倍晴明就像中国人看待姜子牙、诸葛亮或是刘伯温一样,既敬且畏,虽然严格说来,这安倍晴明既不理国政,也不治兵马。

|日本京都举行的“百鬼夜行”主题COS图源于网络

于是,日本的鬼怪传说就这样伴随着阴阳师的故事一直流传到了现在。

以至于现在的很多华人电影导演和游戏编导想要做一些鬼怪的东西以增加传统元素之时,只能去东边的邻居那里去学习一个。

而日本的很多鬼怪故事,也就这样不知不觉中,成了现在很多人眼中“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所谓“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看个人的奋斗,但也要考虑历史的行程”。

人犹如此,鬼何以堪?

(END)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自古以来都是女鬼,却不曾有男鬼的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说白了一文不值。为什么都是女鬼?很简单,书都是男人写的。在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女人社会地位地下。识字的女人不多,有名的更少。提起古代女诗人女作家,才女,你能想到几个?除了李清照,董小宛。你能说出几个?但如果问男诗人作家,估计随便一个人都能张嘴就来说出一堆。金陵少年,试答之。据史记,鬼方,夏之时

  • 什么是文化知识修养?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文化知识修养,是指人们掌握和运用文化知识所达到的一定素养或水平。首先,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决定其进行文化知识修养的必要性。只有不断提高文化知识水平,才能不断加深对党的纲领、党的宗旨以及党的路线方针的理解,才能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的先进性,不仅应该体现在工作实践的努力中,也应该体现在对文化

  • 商朝青铜器制造反映当时国力的什么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从种类和纹饰能看出些端倪吧从出土的文物(礼器)商朝青铜器酒器不少,可以从侧面说明当时的农业比较发达,粮食除了使用之外还有酿酒的盈余。另外还有兵器,则说明商朝的兵力发达。再次从纹饰来看,也可以说明商人的整体气质是豁达、刚毅、大气的。以上纯属个人理解。

  • 考古所发现的殷商古人除了人殉和人祭以外,还有哪些奇特的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殷商的习俗和后来我们所习惯的传统文化有极大的不同,比如人殉、人牲、尚鬼。除此之外,最让现代人不可理解的是,商朝人允许族内婚。这里的族内婚指的是同姓婚姻,也就是同宗之间可以结婚。族内婚是商代统治阶层的主要婚姻方式之一。所以《通典》就记载:“殷以上婚不隔同姓,周制则不娶宗族”;而《魏书高祖纪》则说:“夏

  • 请问怎样到商朝啊??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MM可以去,我记得我那时候71级凤凰过两个守卫,直接冲守卫一人一下,我凤凰还剩300多血,如果引守卫技术高,只要骑凤凰的MM应该都能过去,不过很难很难~!要人多,有高级战士最好,防高血多做梦

  • 如何普及文化知识?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对此,《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在全社会广泛开展人文社会科、文艺欣赏、法制、科技卫生等基础知识的普及工作。加强村镇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家庭文化建设。实施“国民艺术教育推进工程”,推动文学、戏剧、音乐、舞蹈、曲艺、雕塑、绘画、工艺品、风俗、技艺等到农村、到

  • 殷商时候,人们的居所都是怎样的呢?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谢邀答。我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辉成就。从河姆渡遗址发掘来看,早在六七千年以前,我国的建筑工匠就会将多种复杂的榫卯结构应用到建筑工程当中。到了三四千年前的商朝,我们的先民已经能够建造宏伟壮观的宫殿和坛庙,土夯墙用火烧至陶化,再用贝壳烧制的石灰粉刷,明亮光洁,然后再画上壁画图案装饰。在宫殿

  • 商朝何时出现的?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夏朝末年,夏桀无道,活动于黄河下游的畜牧部落商在首领商汤的带领下灭夏,建商,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境内)。后因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西北),人们称之为“殷商”。商建国后,自商汤至商纣,历17代、31王,前后将近600年。从目前发掘的商代古墓和文献记载来看,商朝是一个相当强盛的国家。《诗商颂殷武》

  • 墨家主要的思想主张是什么样的,是否与现在的主流思想主张不符?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应该说儒家与墨家的思想,相近的地方有很多。这里只讲不同的地方。我们可以通过对比来了解墨家。儒家崇礼,强调“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分工,这在墨家看来是强调等级制度;它们也不崇尚用礼将社会秩序化,认为这突出了贵贱差别。墨家非常强调平等,但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与集权倾向。我们不妨引一段《墨子尚同》的原

  • 殷商时入侵的印欧白种人被称之为鬼方是因为黄头发蓝眼睛吗?具体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关于鬼方国的历史资料,目前还是有颇多争议的,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鬼方国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入侵说,一种是原住说。入侵说古老的雅利安人起源于黑海和里海之前的大草原,他们于四千多年前开始向外扩张,其中有部分分支就到达了古西域地区。这部分雅利安人从商朝时期就不断骚扰中原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