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活动,自汉武帝改用农历以后,中国历代都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日为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古人常在此时举行朝贺,进行各种娱乐活动,迎神祭祖,占卜气候,祈求丰收,后来逐渐形成内容丰富的新春佳节。
关于夏商祭祀~~~~~
年代太久了哦~
王室,知道有太牢告庙之说。
具体细节么,商人酒风盛行,多是以米酒洗刷牲口,而后烹熟。摆放后由宗法分配,分而食之。
再有,商人的祭祀,具有沟通天地、支持政治权利的功能。
所以在殷商时,是官制的一大部分。(其实后世也有延续啦,在此不胜合题,略去~)
商朝怎么祭拜鬼神?
商朝的时候,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低下,人们还不能正确地认识自然和认识社会,他们就把世间万事万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统统归于鬼神在暗中操纵支配。所以,他们时时都要祭拜山川和祖先的神灵,以乞求神鬼给予庇护与赐福。特别是商王室和奴隶主统治阶级,他们几乎是每做一事都反复占卜、乞问鬼神。因此,祭拜和占卜,就成为当时最重要的政治活动。商朝祭拜的种类很多,祭天、祭泉水、祭祖先,还有为了去祛除疾病和灾祸的名目,以及出征作战前的祭战活动等等。这些名目众多的祭祀活动,通常都是由地位较高的奴隶主来主持。妇好就经常承商王之命,主持这样的祭祀大典。祭拜多在香烟缭绕的宫室宗庙里举行。参加祭拜仪式的奴隶主贵族和平民,个个衣冠齐整,肃穆庄重,随着号令进退跪拜。主持人妇好则盛装站立在祭坛旁的显要位置,高声诵读祭文,并把牛、酒,以及当场杀死的奴隶、战俘等人牲做为祭品,奉献给享祭的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