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为何周武王自愿降低身份称天子,做人皇不好吗?

为何周武王自愿降低身份称天子,做人皇不好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499 更新时间:2024/3/26 16:27:26

他好意思吗?单说周武伐纣,说纣王残暴,从古至今都是有争议的。从目前的文献看,小邦周反贼一枚,古本竹书纪年,就是清华简,有明确记载,文王身前就已经称王,儒家不承认这点,汉景帝时期被怼的没办法,拿刘邦出来说事,才蒙混过去,到了董仲舒一家独大,后面就不提了。总之周武王偷鸡成功,大邑商倒了。微子和周武早有约定,胶隔做的中间人,临阵谋反,导致帝辛连朝歌都没回的去,在鹿台自焚,还被周武把头割下来示众,完了微子启被封做了宋的国君。然后周朝抹黑帝辛不遗余力,纣王的罪出于今文《尚书》六项,最大的一条居然是酗酒,到了战国增加二十项,西汉增二十一项,东晋增十三项,越加越多,最后搞了一百多条。实际上,历朝历代都有质疑的声音。子贡孟子,朱熹…等,都曾质疑过纣王的罪名,甚至孔子都说过纣之恶不致如是。事实上周灭商以后,叛乱不断,先有武庚,就是纣王的儿子,被周公旦和老姜灭了,后有北方和东方的商朝遗民,周成王亲征才平掉,几乎一半疆域都造反了。

古中国为什么没有发展为一个神权国家?

记得小时候,太姥姥在家里拜神。

因为那几尊神像,看起来阴森森的。尤其是到了晚上,越看越人。所以我和表弟、表妹就总觉得家里能看见鬼。

后来,我们说的话被太姥姥听到了,她就很严肃的说:“世界上没有鬼,别乱说!”

我们仨的脑回路,当时就宕机了。愣是搞不懂这是啥操作。

既然不相信有鬼,那干嘛要拜神呢?

神和鬼不是同一个体系内的玩意吗?

直到多年后,我们才明白,自古以来,咱们中国人都是“敬神”而不“信神”。

遇事不决,去庙里求签。

抽到好签感叹菩萨真灵,菩萨保佑。

抽到凶签什么破庙?下次再不来了。

人在路上走,眼皮子跳。

左眼皮跳左眼跳财,这是好征兆呀!

右眼皮跳什么右眼跳灾?都是迷信!

大多数人都是如此。习惯于“功能性拜神”。

没需求的时候,绝对不去拜神。

有需求了,一定要去庙堂拜拜。

进去之后,不管什么神,先拜了再说。信不信不重要,关键是神要保佑自己。不能保佑自己的神,那是假神仙,下次不拜了。

一言以概括之,大家虽然拜神,但拜神的前提是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对自己有利的才相信。不利的,不信。不是神说啥就是啥。这就是咱们中国人普遍信仰的神明观。

回到这个提问来说:为什么我国古代没有发展成一个神权国家?

因为我们国家很早就缺乏神权统治的土壤。

现在的中国人,汽车后视镜上绑红绳,档把上挂佛珠,反光镜上挂毛爷爷像,副驾驶收纳箱里还放着几本佛经。然后开口就是“上帝说什么什么”。

表面上看起来,好像什么都信。很虔诚。

然而其实,这种人骨子里是什么都不信。

古人也一样,感觉庙太大了,只供一尊神太浪费地儿了,就多供几尊。把儒释道的大神全搁在一起供。拜一次就全拜了。

明朝时,朱棣曾下旨“禁祀孔子于释老宫”。

严禁将孔子、佛氏、老氏并祀于一堂。

但老百姓不理会朝廷禁令,一切如故。

像这种“敬神”,却从不“信神”的社会。神权又怎么可能凌驾于皇权之上,继而发展成神权国家呢?

说到这里,又有个新疑问:难道华夏文明从诞生之时起,就是如此吗?

实际上,也不是。

夏朝尚神,商朝尚鬼。夏商时代,祭祀非常活跃。几乎就是“遇事不决就拜神”。

当时的中国与埃及、两河、印度、欧洲、美洲原住民文明一样,掌握祭祀的人,享有很高的话语权。可以说,神权和王权并立,甚至可以说,神权有时候还大于王权。

只不过,由于从周代开始,华夏文明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世俗化理论体系,所以才导致我们对神明的态度变成了“功能性拜神”。

这个转变的过程,大致如下:

商代以前神最大,一切靠老天保佑!王也不例外。

西周时期德行要好,老天才会保佑!王只是天子。

春秋时期天子算个屁,德行好就行,没老天啥事。

战国时期只有德还不够,还得有刑。没老天啥事。

秦朝以后用刑管制,用德教化。天子掌管祭祀权。

这方面的变化,看典籍就知道了。

比如《尚书》。

天不可信,我道惟文王德延《尚书》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尚书》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尚书》

《尚书》创作于西周。从以上摘取的内容就不难看出,西周时期的人就意识到了,神明不可信。

不是说你祭天,你就是天子,天就一定会保你政权的延续。

你除了祭神,还必须要有德行,要对老百姓施仁政,你才配得上天子之名。

如果你对老百姓不好,老百姓想推翻你,天也会听从老百姓的呼声灭亡你。

还比如《左传》。

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齐国打鲁国,曹刿问鲁庄公,你凭什么与强大的齐国作对?鲁庄公说,自己平时对鬼神祖先很敬重,自己有神灵保佑。曹刿直接表示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你只有对鲁国老百姓好,你才有一战之力。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旧有的社会理论遭到了全面的颠覆。周朝的“天最大”,以及周天子代天施政的观念受到了挑战。

当“天”这个概念被诸侯捅破了个窟窿后,统治者再想补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从这时候开始,德行的重要性就超过了祭祀。统治者只要有德就行了。没天啥事。

再比如《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孟子说的话,就很直白了。老百姓才是政权稳定的关键。压根都不提神明。

又比如《礼记》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

西汉的戴圣认为,当政治国的人必须要有“矩之道”。要得民心,要有德行,要知道德本财末的道理。

神,当然是要敬的。但不能搞错了本末。

你是因为有德,有民心,你才是天子。所以你才掌握了祭天权。

不要小看了这些先秦典籍的重要性。

因为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后,这些典籍都是儒生必读的。特别是从隋唐开始,当科举制度兴起之后,像《尚书》这样的书籍,都是考科举的人必须读透彻的书籍。

这就跟基督教,伊斯兰教的经学院一样。许多基督教徒和穆斯林,从小就学经典。

只不过,他们学的是上帝或者真主是如何创造世界的,要如何敬神。

而在中国,读书人学的是天不可信,单靠祭祀打不了胜仗。统治者只有保民,只有依靠老百姓,才能延续其政权。

总的来说。神权是在周朝之前比较明显,商朝人就特别迷行,小大之事悉皆卜之。

但从周朝开始,神权就逐渐不重要了。皇帝虽然名为天子,掌握代民祭天权力。但统治者也明白,那都是扯蛋玩意。单靠神权唬不住老百姓。自己真正维持统治的法门,是用刑法管制老百姓,用德行教化老百姓。

谁敢用神权来挑战自己,自己就灭了他。

比如三武一宗灭佛运动。

连皇帝都如此现实,老百姓就更现实了。神权社会自然不会出现。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商朝青铜器代表作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1、人面纹铜鼎鼎为炊器,上有两耳,便于提携,下有四足,便于加温。商代铜鼎很多,此鼎特别引人注意的是腹部浮雕的四个人面,浓眉大眼,高鼻梁,凸颧骨,宽嘴紧闭,表情庄重。在人面的额部左右各有曲折形小角,腮两侧置兽爪。2、豕形铜尊尊为酒器,猪背上开椭圆形口,设盖,腹内盛酒。口两侧有獠牙,从动物进化的角度看,

  • 商朝的青铜器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食器主要有鼎、鬲、;酒器主要有爵、觚、、尊、、、卣;水器主要有盘、盂;兵器与工具主要有戈、矛、戟、镞、刀、锛、凿、斧、锯、鱼钩等。商后期的青铜器以安阳殷墟5号墓出土的为代表,该墓随葬的青铜礼器多达200余件,其中食器主要有鼎、簋、盂、三联;酒器有方彝、偶方彝、尊、方、壶、瓿、缶、、、爵、觚、觯、卣等

  • 当文身影响了文化价值传递,梅西抱着五座金球奖该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不知道题主出的这个问题有什么意思,在本人看来,这个问题毫无意义,因为文身的问题,与梅西影响文化价值传递,毫无关联。在亚洲,或者是东亚,文身这东西可能影响不好,但事实上,现在都全球化了,很多文化都在激烈的碰撞,任何一种文化都在慢慢被接受,可能某一种文化,暂时还无法在一个圈接受,但本人相信,在未来,每一

  • 商朝末年的人们日常生活是怎样的,比如衣食住行等?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是自西周开始一脉相承的,殷商当时视周人为戎狄,他们与西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生活。所以,莫说是日新月异、科技爆炸的近代,就算和汉晋、隋唐、宋元明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古代王朝相比,在衣食住行方面都有极大差别。衣食住行之:衣裳衣裳,这个词语便是来源于商朝,上着衣,下穿裳。衣裳的样式基本为:

  • 为什么日本的“鬼怪”文化能如此繁荣?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循迹晓讲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作者:瑞鹤前一阵,有个关于日本阴阳师的电影《晴雅集》上映了。|郭老师导演图源于网络且不管这个片子拍的如何,有的朋友可能就要问了,这日本的鬼怪文化为啥这么发达,这个阴阳师又是怎么回事?这其实属于文化的范畴了,颇值得好好地讲一讲。01日本的“鬼”和中国的“鬼”是不同的很

  • 为什么,自古以来都是女鬼,却不曾有男鬼的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说白了一文不值。为什么都是女鬼?很简单,书都是男人写的。在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女人社会地位地下。识字的女人不多,有名的更少。提起古代女诗人女作家,才女,你能想到几个?除了李清照,董小宛。你能说出几个?但如果问男诗人作家,估计随便一个人都能张嘴就来说出一堆。金陵少年,试答之。据史记,鬼方,夏之时

  • 什么是文化知识修养?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文化知识修养,是指人们掌握和运用文化知识所达到的一定素养或水平。首先,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决定其进行文化知识修养的必要性。只有不断提高文化知识水平,才能不断加深对党的纲领、党的宗旨以及党的路线方针的理解,才能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的先进性,不仅应该体现在工作实践的努力中,也应该体现在对文化

  • 商朝青铜器制造反映当时国力的什么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从种类和纹饰能看出些端倪吧从出土的文物(礼器)商朝青铜器酒器不少,可以从侧面说明当时的农业比较发达,粮食除了使用之外还有酿酒的盈余。另外还有兵器,则说明商朝的兵力发达。再次从纹饰来看,也可以说明商人的整体气质是豁达、刚毅、大气的。以上纯属个人理解。

  • 考古所发现的殷商古人除了人殉和人祭以外,还有哪些奇特的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殷商的习俗和后来我们所习惯的传统文化有极大的不同,比如人殉、人牲、尚鬼。除此之外,最让现代人不可理解的是,商朝人允许族内婚。这里的族内婚指的是同姓婚姻,也就是同宗之间可以结婚。族内婚是商代统治阶层的主要婚姻方式之一。所以《通典》就记载:“殷以上婚不隔同姓,周制则不娶宗族”;而《魏书高祖纪》则说:“夏

  • 请问怎样到商朝啊??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MM可以去,我记得我那时候71级凤凰过两个守卫,直接冲守卫一人一下,我凤凰还剩300多血,如果引守卫技术高,只要骑凤凰的MM应该都能过去,不过很难很难~!要人多,有高级战士最好,防高血多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