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商朝的青铜代表有哪些?
高中历史学过,我记得有司母戊鼎的,呵呵。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一片农地中出土,因其鼎内部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势华丽,工艺高超,又称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约832千克,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发现时仅剩一耳,另一耳是后来据另一耳复制补上),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该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还有四羊方尊、商朝乳钉纹方鼎哦。商朝乳钉纹方鼎的简介如下:高100厘米重82.55千克1974年河南省郑州市出土。器呈方斗形,腹部饰有饕餮纹和乳钉纹,是目前发现的商代早期的青铜器中最大的一件重器。商代早期的铜鼎,有圆鼎和方鼎,器壁较薄,圆鼎为锥足,方鼎为柱足,足中空,与腹腔相通。商代晚期,方鼎的鼎腹发展为长方形,口沿上耳有立耳,柱足。圆鼎的锥足变成圆柱形足,三足与两耳对称,器身多有富丽繁缛的纹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