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与现代饮食新潮流的结合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与现代饮食新潮流的结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091 更新时间:2024/1/25 8:38:53

自古以来,新洲日饮食与待客宴席古今城乡各不相同。旧时乡村主食以大米、麦面为主,腌菜以酸菜、酱萝卜、大蒜、腐豆腐等为主,鲜菜以青菜、萝卜、豇豆、蛾眉豆等为主,待汤以“漂元”、“鱼掺”炒瓜子、花生、冻米、炸鸡蛋为主,酒席多在家开设;今时乡村饮食多沿用旧习。旧时城镇居民以稀饭、干饭为主,腌菜与旧时乡村相仿,鲜菜以青菜、萝卜、土豆、藕以及豆腐、捆几等豆制品为主,待汤与旧时乡村相似,日常三餐在家里安顿,宴席也大多在家置办,旧时城镇殷实家庭待客及酒宴均上餐馆消费;现在城镇居民早餐多在家吃,以粥为主,搭配馒头、油条等早点,也有在快餐店消费的,以热干面、面条、粉丝、粥为主食,面窝、小笼包、豆浆、牛奶等为辅食,中午鲜菜品种繁多,荤菜多有猪耳、鸡腿、捶鱼、牛肉片等,汤菜有筒子骨、排骨汤等;现在城镇居民有在家烧菜待客,再上餐馆弄上二三个荤菜的,也有的人家干脆上茶座、餐馆款待宾客;如今城里人婚丧喜庆宴席往往在家置办,特别是丧事席尽量安排在家宅,这些宴席大多请城里的专业厨师担任大厨,价廉物美,乡村食客吃的舒坦实惠,颇受大众家庭的青睐。旧时殷实人家早餐吃粥,贫困人家吃糊糊(俗称搅耙)。腌菜是旧时农家早晚餐的必备菜。腌菜又叫“长脚菜”,春夏秋冬不断,春季腌芥菜、雪里蕻和紫云英;夏季腌黄瓜、架豆、大蒜和白花菜;秋季腌豇豆、蛾眉豆和辣椒;冬季腌酸菜(即白菜)、萝卜。还有酱萝卜和腐豆腐也是新洲农家早晚餐常用的菜肴。光杆子“酸菜”,城乡每家一年腌制一二百斤,吃了陈菜接新菜。旧时双柳人还腌臭瓜皮,这种食俗沿用至今。旧时农忙时节吃麦耙、烙饼。旧时中餐吃干饭,农家多以萝卜、白菜焖饭。旧时农家夏天吃“发耙”、“擀面”或“黄瓜汽耙”。晚餐吃中餐的剩饭或粥、“烫饭”(剩饭、搅耙和菜煮的稀饭)、搅耙、擀面带烧糍耙。晚餐不是主食,大人主张孩子不多吃,吃多会屯食,塘将晚餐叫做“点心”。旧时农妇常让丈夫小孩吃饱,自己吃剩的,剩的多多吃,剩的少少吃。农忙季节,农家一日六餐,以油饭、面条、鸡蛋、油圪塔、绿豆汤、西瓜等“过早”、“过中”、“过下”。旧时双柳人爱吃干饭和锅巴粥。农村体制改革后一日三餐依旧,晚餐再不是粥,而是干饭、面条,面条多为“机器面”、油面,手工擀面较少。现在没有人再吃搅耙了。捶鱼是旧时新洲普通农家逢年过节的必备佳肴。今时,乡村日常饮食多沿用旧习。旧时,城镇居民早餐吃馒头、稀饭,或者稀饭搭配油条、面窝,咽腌菜。腌菜也是旧时城镇居民早晚餐的必备菜,至今仍然有许多城镇家庭保留咽腌菜的习惯。新洲人早晚餐还喜欢咽藕、土豆、干子。旧时城镇居民还热爱种菜,像白菜、萝卜、莴苣、黄瓜、丝瓜、冬瓜、豇豆、南瓜、蛾眉豆、刀豆是旧时城镇居民中餐的惯用菜。现在,新洲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许多城镇居民喜欢到快餐店吃早餐,以热干面、牛奶、豆浆、小笼包、狗不理包子、粉丝、油糍、糯米团、稀饭为主。城里人一日三餐,加夜班的人还兴“宵夜”。新洲的夜宵大约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夜宵的常用菜肴为:干子、煮鸡蛋、饺子、猪耳朵、鸭颈、排骨汤、牛肉汤、羊肉汤、狗肉汤以及藜藿等一些平常蔬菜。凉爽或闷热的夏夜,新洲区邾城街街道上灯火辉煌,繁华街道的露天夜宵场所座无虚席,锅与锅铲碰撞声铮铮作响,此起彼伏,辣椒与菜肴的香气扑面而来,沁人心脾。漫步在新洲城区夏夜的街道,闻一闻诱人的清香,尝一尝新洲夜宵的滋味,口齿留香,那绝对是一种美妙而温馨的享受。改革开放之后,菌菇已经成为城镇居民的日常菜肴。城镇居民的餐桌上鸡、鸡蛋和鱼肉屡见不鲜。张店的捶鱼源于清朝年间,是旧时新洲普通城镇家庭逢年过节的必备佳肴,老少咸宜,是殷实家庭的常用菜肴,捶鱼是许多新洲人拿手的绝活。徐古的蘑菇、集鸡汤、陶河板鸭、新洲黄颡鱼、旧街封肉是近几年来新洲的特色菜肴,新洲人招待外地客人,往往在餐馆里要点这些菜,介绍它们的来由、做法、吃法和营养,客人临走时,主人会奉上捶鱼或蘑菇或鸡汤或陶河板鸭或黄颡鱼或封肉作为礼品送给客人。一般待客,旧时阳逻人喜剁“漂元”(肉元)、“鱼掺”;双柳人喜炒瓜子花生;徐古潘塘等地喜炒“冻米”(即晒干的熟糯米,炒泡后加蛋花和食糖),其地区炸鸡蛋或用鸡蛋下面,也有用冻米煮鸡蛋、糍粑煮鸡蛋或者蜜枣煮鸡蛋、糍粑。贵重人家款待稀罕客人才割肉,杀鸡炖汤。阳逻地区的“漂元”、“鱼掺”,客人必须吃完,否则会被视为不懂礼貌。其他地区的蛋和汤,吃多吃少但不吃完,吃完即为不礼貌,被人鄙视,主人要说你“馋相”(俗语)。现在新洲城镇居民待客,有的在家做饭,然后上餐馆弄二三个荤菜的,也有殷实人家请客人到饮点、茶座去喝茶。婚丧喜庆开办酒席,旧时乡村大多在自家宅院举办,习惯一茶一汤,先吃糕点、糖果、炸糍粑、喝糖茶,然后上酒菜,放鞭炮礼炮。喜宴,有“三元”席、香簟席、烧麦席、鱼肚席、海参席、鸽蛋席、鱼翅席。徐古潘塘等地区还常用肉糕席。这种习俗一直沿用至今。丧事席(俗称吃大肉),入席人数和碗筷餐具一律成单戒双。坐席,大多是用八仙桌,席桌设在堂屋正中,从上下看,左上位为首席,右上位为二席,左下位为三席,右下位为四席,上面为上半位,下面为下半位。倘若开对席,桌子靠左墙,右边是首席,桌子靠右墙,以靠壁为尊,右边是首席。长者尊者坐首席,其余按照长幼、尊卑、亲疏关系依次排席。俗语云:“娘亲有舅,爷亲有叔。”娘家的亲戚必须坐上上席,叔伯邻里次之。每张席桌设有席长,由亲朋戚友当中德高望重或者能言善辩的人士担任,席长的位置大多是下半位。席长除了出众的口才外,还必须酒量超群,可以独当一面。席长负责牵席劝酒,让大家吃饱喝好。酒席的最后一道菜往往是清蒸全鱼,有的地方不准吃全鱼,这条全鱼被东道主称为“听话鱼”,倘若有人吃了,则被视为破坏了主人家的财气运气。上了全鱼,客人纷纷下席,后勤人员放一串炮仗。下席的客人举着筷子站起身,作抱拳状,微笑着讲些客套话,否则将被视为缺乏教养。现在城乡许多居民仍采用这些礼俗,也有追求新风尚,不落俗套的。上世纪80年代起,城镇居民办喜宴,有的在家里操办,也有的到餐馆置办;办丧事宴,一般尽量安排在家宅。家宴的标准提高了,先吃糕点、糖果、花生、瓜子、吸烟、喝茶,客人到齐开席,先上几道凉菜喝酒,后上10道到20道菜不等;有条件的人家还上火锅,边吃边聊。一桌酒席,往往要花二三个钟头。酒也是品种繁多,有白酒红酒,之后时兴喝香槟酒、啤酒,90年代中后期至今,城乡喝啤酒的风气尤其盛行。过去,城乡置办宴席往往让烹调手艺不错的亲属做厨师,近些年来,城乡流行请城区的专业厨师来家宅掌厨,工钱适中,菜肴价廉物美,乡村客人吃的舒坦实惠,很受大众家庭的青睐。有些城镇居民嫌麻烦,或者家道殷实的人家,喜庆酒席生日派对一律上餐馆。餐馆摆的是圆桌,分正席、次序、偏席、下席,东道主坐次席,长者尊者坐正席,其余仍按旧时习俗排席。现在,一些极其平常甚至被视为粗劣的农家菜蔬纷纷登上了城镇各式餐厅,例如南瓜叶、瓠子、藜藿、马齿苋,成为小城居民饮食化的一大特色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对现代饮食文化的感想?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对于现代饮食文化,大部分的人现在都喜欢吃快餐。那我建议还是自己在家做饭比较安全一些,自己做的菜既安全又卫生,而且还能节省一大笔开支。

  • 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是什么?(政治经济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00年左右的欧洲历史,被西方史学家称为“中世纪”。它是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消亡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一段历史。中国历史学家习惯上称之为西欧封建社会。详细请参考百度百科

  • 商朝的统治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那时候的统治者迷信鬼神,那时候的统治者迷信鬼神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文字记录了历史,让后人能知道过去。没有文字的民族没有过去的历史记忆,就不能趋吉避凶,就不能有长远的发展。文字能生后人不忘记前车之辙,记录下成功和希望。商周时期玉文化的成因是夏商周三代进入了“礼”的最高境界,表现出礼制化的风格,玉器与政治,宗教,道德,文化融为一体,体现血缘制度,赋以爵位等级而政治化;

  • 在商朝殷墟发现了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发现了13座王陵大亩(包括一座未完成大墓)、2000多座陪葬墓、祭祀坑与车马坑,出土了数量众多、制作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石器、陶器等,被学术界公认为殷商时期的王陵所在,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 商朝时期的王室贵族遇事为什么要进行占卜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原始民族对于事物的发展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借由自然界的征兆来指示行动。但自然征兆并不常见,必须以人为的方式加以考验,占卜的方法便随之应运而生。占卜是由外界事物的动向和变化向非人的灵体探询想要知道的事物。它和预言不同的地方在于,通常会出现模棱两可的答案,让占者去找出一种合理的解释。

  • 我们现在人类意识语言,跳进夏,商朝时期的人类,可能难以进行思想意识交流,说话交流等。如果是跳进明清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应该是可以的毕竟物种进化需要几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剔除人类起源的老祖先不管所谓猴子说还是起源海洋鱼类之说,从人类进化到脱离蒙昧状态,继而开始走向文明,以后这两三千年变化是不太大的。所以说有文字记载起古代人类和现代人类长相误差不大。当然,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近百年来,南北文化交融以及东西方人种来往,亚

  • 商代早中晚青铜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从器类、文饰、铭文等来看,商代青铜器分早中晚三期:商早期:器类:爵、、、觚、鼎、盘、、鬲。文饰:饕餮纹为主纹,饕餮尾部上卷,细线条,线条简单。平雕效果,粗线条(类似浅浮雕)有乳丁。文饰风格:简单质朴、单层花纹。浮雕,高浮雕牺首装饰。铭文:出土文物尚无铭文。商代中期:(武丁之前)器形:鼎、、爵、觚、、

  • 什么是中国商代晚期最大的青铜鼎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高中历史学过,我记得有司母戊鼎的,呵呵。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

  • 商、周青铜器艺术特点以及发展演变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发展脉络: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艺术价值:中国古代青铜器不但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而且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所

  • 如何理解商朝是灿烂的青铜文明时代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商朝的青铜器具有时代意义,青铜器表面的纹饰有着深刻的文化意义,现在世界认识中国最多的还是陶瓷,,,中国的青铜时代了解的人很少。在那个时代青铜青铜很难生产,只有官方才可以拥有,是至高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