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三国一代名士 王佐之才:徐庶

三国一代名士 王佐之才:徐庶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021 更新时间:2023/12/7 1:04:20

徐庶,字元直,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汉末三国时期人物,本名福,后因为友杀人而逃难,改名徐庶,自此遍访名师,与司马徽、诸葛亮等人为友。先曾仕官于新野的刘备,后因曹操囚禁其母而不得不弃备投操,临行前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之才。此后徐庶仕魏,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徐庶

人物生平

徐庶幼年爱击剑,行侠仗义,常以仁侠自居。中平末年(188年),他替人鸣不平,将人杀死后逃跑,后被官兵捕获,但他闭口不说姓名,后多方营救脱险,改名单褔外逃。从此弃刀剑,遍寻名师,经过刻苦学习,学业大进,终于成为一代名士。当诸葛亮隐居隆中时,徐庶与崔州平经常与诸葛亮畅谈天下形势,以后司马徽也因避乱寓居荆州,二人在庞德公家见面,畅谈天下时势,徐庶受司马徽劝,投奔刘备,备以上宾礼待徐庶,并命为军师,共谋天下大业。刘备称赞徐庶有王佐之才。徐庶称卧龙先生诸葛孔明才是天下奇才。“后引见,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感他知遇之恩,出山辅佐刘备”。后迫于曹操将其老母胁于曹营,而不得不离开刘备。但从不为曹操设谋。故后世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谚俗。魏文帝黄初年间(公元220-226),徐庶事魏国,官至中郎将、御史中丞。后数年,病卒。

相关事件

单福(此为罗贯中误解,史曰“庶先名福,本单家子”此中的“单家子”并不是姓单家的儿子,而是独生子的意思。),本是徐庶,因为人打抱不平杀了人。为躲避官兵的追捕。后改名为单福。东汉末年颍川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汉末颍川一代名士。归曹后,在魏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对于徐庶,因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对其有精彩的描写,中国人对他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书中许多情节虽与正史有所出入,但他至孝侍母,力荐诸葛,史籍却有详细的记载。

行侠江湖

徐庶的出生年月因史书无载而无法考证,但依据史籍记载其活动情况来看,他出生于汉灵帝建宁年间(168——172年)。徐庶在少年时代,非常敬慕那些嫉恶如仇、扶危济困的武林侠士,矢志要做一名顶天立地的大侠。为了实现这一宏愿,自幼拜师学艺,苦练武功,结交同道侠友,探讨切磋各个流派艺技。待学有所成之后,便游历四方,做一些除暴安良、扶危济困的侠行善举。徐庶很快成为一名远近闻名的少年侠士。

东汉灵帝中平末年(188年),徐庶的一位朋友因与当地一家豪门恶霸结怨而被害得家破人亡,万般无奈之际,只好请少侠徐庶为其报仇雪恨。徐庶接受朋友的请求后,以白色垩(音è)泥涂抹面孔,只身闯入恶霸家中,一剑刺死了这个仗势欺人、为害一方的恶徒。徐庶正要离去,不幸被闻讯赶来的大批官差包围。因寡不敌众,失手被擒,官府对徐庶进行了严酷审讯,徐庶出于江湖道义,始终不肯说出事情真象。又怕因此株连母亲,尽管受尽酷刑,也不肯说出自己的姓名身份。官府计穷,派人将徐庶绑在刑车的立柱上,击鼓游街,要老百姓来辩认他的身份。老百姓感于徐庶行侠仗义,为地方除去一霸,所以无人出面指认。官府也无可奈何,后经徐庶的朋友上下打点,费尽周折,终于将其营救出狱。

弃武从文

这次事件,在徐庶思想上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他认识到仅靠自己的力量,不足以铲除人间不平事,诛尽天下害人虫。审时度势,又见东汉王朝日趋腐朽,诸侯割据,烽烟四起,决心弃武从文,掌握一身治国用兵的本领,造福于天下苍生。自此以后,徐庶告别武林诸友,摒弃刀枪剑戟,潜心读书求学。初进学馆时,同窗得知他曾以武犯禁,都不愿与他来往。徐庶对此毫不介意,依然我行我素,孜孜不倦地投入学习。由于他学习勤奋,天资聪颖,学习进步很快。加上他为人忠厚诚恳,豁达大度,很快就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谅解。在学馆求学期间,与同郡的石韬(字广元)志趣相投,成为亲密无间的好友。

汉献帝初平年间(190——193年),汉室衰微,悍臣专政,中原大地群雄并起,混战连绵。徐庶、石韬为避战乱,举家南迁到荆州地区。在荆州,徐庶结识了客居此地的崔州平、孟公威和诸葛亮、庞统等人。在与诸葛亮的交往中,徐庶为诸葛亮渊博的学识、超人的见解、对时局敏锐的观察判断力和独到的治国用兵之术所倾倒。诸葛亮也对徐庶出众的才学,高尚的人品而敬仰。两人来往频繁,推心置腹地畅谈天下大势,品评当时豪杰,探讨治国用兵之道。徐庶对诸葛亮以春秋名相管仲、战国名将乐毅自喻,深信不疑。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魏国著名谋士:贾诩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百科

    贾诩(147-223),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谋士。官至太尉,谥曰肃侯。贾诩出生日期:147年逝世日期:223年8月11日官至:太尉主要成就:奇谋百出,算无遗策简介贾诩,被人称之为“毒士”,奇谋百出,算无遗策。李傕郭汜作乱时,在李傕帐中任谋士,后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

  • 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司马懿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百科

    司马懿(179-251)即晋宣帝,字仲达,汉族,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全权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平生最显著的功绩是多次亲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的北伐。死后谥号舞阳宣文侯,次子

  • 三国时魏国名臣 世之奇士:程昱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百科

    魏卫尉。本名立,因梦中於泰山捧日,更名为昱。黄巾之乱起,县丞王度反叛,烧仓库。昱使人侦视度,度等得空城不能守,出城西五六里止屯。昱同县中大姓薛房击之,度等破走。东阿由此得全。初平中,兖州刺史刘岱辟昱,昱不应。时岱与袁绍、公孙瓒和亲,后绍、瓒相攻,瓒胜,令岱遣绍妻,岱问昱,昱劝从绍,岱从之。岱表昱为骑

  • 夏朝的社会文化发展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百科

    由夏到商,社会经济和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依据大量的考古资料,结合文献记载,使我们对于商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情况,有了饺为详细的了解。农业生产的发展商代的农业生产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是当时具有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普遍使用的基本农具.圃、同、果、树、杏、栗等字,在卜辞中也饺常见,林木蔬果之属的生产也

  • 夏朝帝王世系谱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百科

    夏朝(约公元前2146年-前1675年),始于夏禹,终于桀,共17帝。夏时,开始出现私有制,氏族社会的禅让制度走到了尽头,被世袭制取代。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化到奴隶制社会。夏朝姒姓。夏代末年,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商汤看到伐桀的时机已经成熟,乃以「天命」为号召,要求大家奋力进攻,以

  • 夏朝的爵命等级制度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百科

    夏代的爵命等级一般说法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因无实据,难以窥其详。商代也有公、侯、伯、子、男,而分为三等。一等为公、侯,他们是商族或亲族,直属于商王朝。二等为伯,是商远方的首领,周族曾为商的西伯,统辖210个小国。三等为子、男,在侯、伯之下,并分别隶属于各侯、伯,也有一些是直属于商王朝的。商代虽

  • 吴国开国皇帝:孙权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百科

    吴大帝孙权(182-252)字仲谋,汉族,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传说是中国兵法家孙武后裔。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200年孙策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208年,孙权与刘备联盟,并于赤壁击败曹操,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2

  • “曲有误 周郎顾”东吴大都督:周瑜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百科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美姿容,精音律,东汉末年东吴集团著名将领,自幼与孙坚之子孙策交好,妻小乔,有两子一女。周瑜多谋善断,精于军略,为人性度恢廓,雅量高致。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后图进中原,不幸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十二月病故于巴丘(今湖南省岳阳市),英年早逝,年仅

  • 夏朝的政权结构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百科

    有关夏朝国家政权的资料甚少,虽属管中窥豹,但据此仍可知夏朝已具备国家的基本特征。国王是夏朝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其下属的军队、官吏和监狱等,是维系国家政权的支柱。夏朝军队的组织形式,在启讨伐有扈氏时,于甘地誓师所作的誓词中,可略见端倪。《史记·夏本纪》云:“将战,作《甘誓》,乃召六卿申之。

  • 吴国的奠基者“小霸王":孙策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百科

    孙策(175-200),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之子,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三国时期吴国的奠基者之一。绰号“小霸王”。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而屈事袁术,并在讨伐割据江东的各军阀的过程中增强自军实力,终于统一江东。后因被刺客淬毒刺伤后身亡,年仅二十六岁。其弟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