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缔造“仁宣之治”的朱高炽,为何只当了十个月皇帝呢?

缔造“仁宣之治”的朱高炽,为何只当了十个月皇帝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908 更新时间:2023/12/11 0:22:10

洪熙元年(1425)五月,明仁宗朱高炽驾崩,享年47岁,这位“仁宣之治”的缔造者,战战兢兢地做了20年的太子,好不容易才登上的皇位,却福薄命软,才当了10个月的皇帝,就追随老爹朱棣去了。

按理说,生老病死,本是人之常情,没什么奇怪的。可朱高炽之死,却成了一个历史的谜团,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他的死亡太过于突然,去世前三天,他还在日理万机地处理朝政,说明身体无大碍,可短短三天之后就猝然"崩于钦安殿",只留下了"实无疾骤崩"的记载,实在太过于离奇。关于他的死因,至今都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

当然了,关于朱高炽的死因,虽然没有确切的结论,但说法倒是有两种,分别是纵欲过度论和谋杀论。这两种说法,都有各自的道理,但都没有确切证据,或许终将成为一个千古谜团。

纵欲过度论

关于朱高炽纵欲过度而亡的说法,依据主要来自于大臣李时勉的一封奏疏。洪熙元年(1425年),李时勉上疏,批评朱高炽三点有违英主之举:其一,整修宫殿,是穷奢极欲之表现;其二,更换侍女,是纵欲无度之表现;其三,几天不上朝,是懒政怠政之表现。

李时勉这封奏疏,言辞犀利,一下子就将朱高炽定性成了骄奢淫逸、好色成性、不务正业的昏君,纵使朱高炽脾气再好,也是暴跳如雷,还下令打了李时勉一顿板子,差点要了他的小命。

当然了,李时勉所说的这些事情,要说是错误的,也的确是,但要放在高度专制的封建帝身上,也算不上是什么大事,顶多就是生活作风问题,实在不足以当作昏君的证据。因此,这封奏应该说有点言过其实了。

但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李时勉所说的应该也是事实,朱高炽的确纵欲过度了。其实这也很好理解,要了解,朱高炽在父亲朱棣的巨大阴影和弟弟朱高煦的虎视眈眈之下,如履薄冰地当了20年的太子,丝毫不敢有僭越之举,好不容易熬死了父亲,登上了皇位,翻身做了主人,稍微放纵一下,似乎也说得过去。

因此,如果朱高炽真是纵欲过度的话,是很容易将自己身体搞垮的,再加上他本身就是一个大胖子,身体也不是很好,猝死是很有可能的。

谋杀论

持这种观点的人,普遍都认为,朱高炽是被儿子朱瞻基谋杀了,依据则主要来自于朱高炽驾崩前后朱瞻基的各种表现。

朱高炽登上皇位后,太子朱瞻基一直在南京,汉王朱高煦则在封地山东乐安,朱高炽病重后,他们都在密切关注着形势的发展,尤其是朱高煦,安排了很多眼线在朱高炽身边,准备一旦皇帝驾崩,就即刻行动,趁乱和侄子抢夺皇位。

按照惯例,一旦皇帝驾崩,朝廷必然会派出人马到各地报信,要求各地藩王和太子进京奔丧,而相较于朱瞻基,朱高煦有着一个天然的优势,那就是离京城的距离,我们前面就说过,朱高煦在山东乐安,离京城近,朱瞻基在南京,离京城远,在那个没有现代通讯工具、传递消息全靠人的年代,一旦皇帝驾崩,消息必然会先传到离京城近的乐安,也就是说,朱高煦将有足够的时间部署一切行动。

朱高煦的计划是这样的:一旦朱高炽的死讯传来,他就安排人马在朱瞻基进京的必经之路上设下埋伏,半道截杀,然后趁乱进京谋夺皇位。

可接下来所发生的事就匪夷所思了!

朱高炽驾崩的消息传来之后,朱高煦早早就在半道上埋伏了人马,就等朱瞻基过来了,可他左等右等,等的花都谢了,就是没等到朱瞻基经过,却等来了一个不幸的消息:朱瞻基已经在京城继位为帝了!

这令朱高煦百思不得其解,明明是自己离京近,应该先得到消息的,可对方竟然能捷足先登,提早赶到京城,登基去了,难道能未卜先知不成?

朱瞻基当然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那他是如何能够提前得到消息,赶到京城的呢?只剩下一种可能:他虽然不能未卜先知,但他自己给自己创造了未来,换句话说,他谋杀了他的父亲!

其实,这也不是不可能的!要了解,最是无情帝王家,在至高无上的权力面前,什么父子之情、叔侄情分,统统都是空话,只有权力才是真的。

同时,按理说,一国之君这么重要的人物去世,应该是有详细的死因才对,可翻遍《明仁宗实录》《明史·仁宗纪》等史料,都找不到只言片语关于朱高炽的死因,这很有可能就是朱瞻基不想让弑父谋朝篡位这种大逆不道之事曝光于世所造成的结果。

结语

不管怎么说,纵欲而亡也好、被谋杀也罢,朱高炽终归还是死了,接着由英明神武的朱瞻基继位,大明王朝在他的统治之下,将继续延续“仁宣之治”的传奇。而关于朱高炽的确切死因,我们也很难推论出一个确切的答案,这或许将成为一个永远破解不开的千古谜团了。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郭待举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百科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郭待举,唐朝许州颍川(今河

  • 大禹是怎么做到制度的改变的?从“禅让制”到“世袭制”的必然性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百科

    通常来说禅让,是指在位君主生前将统治权让给他人,目的是让更贤能的人来统治国家。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详细讲讲大禹是怎么让国家从“禅让制”变成“世袭制”的,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来看看吧。史上有先王禅让的传说,认为尧、舜、禹三代政权的交接,是通过推荐、考察和任用等程序和平实现的。通常,禅让将统治权让给异姓,这会

  • 刘秀麾下的“云台二十八将”为什么存在感不强?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百科

    刘秀麾下的“云台二十八将”为什么存在感不强?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汉光武皇帝刘秀,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推翻了王莽的新朝,建立东汉,励精图治,仁德爱民,经济复苏,被誉为汉室中兴之主。正如其他开国皇帝都有自己的创业班底,一说秦始皇,大家就会想起李斯、王翦、蒙恬,甚至吕不韦赵高;一

  • 天选之子刘秀有多牛?历史上唯一一个拥有“中兴之君”和“定鼎帝王”头衔的皇帝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网上都说东汉帝王刘秀是天选之子,大魔导师,位面之子,事实也确实如此,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拥有“中兴之君”和“定鼎帝王”头衔的皇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历史的长河中,出现了很多的人物,但也出现了很多的朝代,各朝各代都会有所更替,从而形成一定的规模,一个朝代中最核心的政治人

  • 古代最大的“水货”名将是谁?最后名垂千古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百科

    古代最大的“水货”名将是谁?最后名垂千古,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波谲云诡、险象环生的战场上,将军们却能履险如夷,指挥若定,带领千军万马,击败强大对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战场奇迹,一部又一部英雄史诗,对历史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并多次在紧要关头影响历史走向。但是用一句难登大雅之堂的话来说,“林

  • 赵括是千年背锅侠?赵括其实不算是“纸上谈兵”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百科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赵括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态,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那么赵括的军事实力到底怎么样呢?请听我详细道来。战国时期,诸侯列国之间烽火连天、图谋天下。自商鞅变法以来,西垂秦国日益强大,并逐渐东出函谷、虎视群雄。相较而言,曾经强盛的楚、齐两国在争霸过程中接连受挫,国力

  • 顾恺之:中国画祖、山水画祖之一,被评价为“三绝”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百科

    中国的绘画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最初在陶器、地面以及岩壁上作画,绘画工具则是天然的矿物质与颜料,后来逐渐发展成在墙壁、绢帛、纸张在作画,绘画工具也变成了笔与墨。经过画家们不断地探索与创新,中国绘画逐渐形成鲜明的民族风格,蕴含独立的绘画美学。那么在中国绘画史上,被称为中国画祖、山水画祖之一的是谁呢?

  • 程咬金没有做过皇帝,为什么被人叫做“土皇帝”?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百科

    程咬金是为隋末唐初大将,一生没有做过皇帝,那为什么却被人叫做“土皇帝”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程咬金的本名为程知杰,曾任内军骠骑,归顺唐朝后上阵杀敌甚是勇猛,镇压起义军,攻击突厥,因此被升职和罢职,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程咬金简介。程咬金是济州

  • 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三板斧”的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秘密?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百科

    众所周知程咬金是一位在中国民间最具知名度的历史人物,在演义小说中,程咬金的形象已大大变形。那么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是什么样的呢?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首先,变形的是他的兵器。老程其实用的不是八卦宣花斧,而是马槊,一种马上用的长矛,这种兵器可不是说有就有的,要三年才能制成一把,而且成功率只有

  • “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名言有哪些?秦始皇名言一览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百科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千古一帝秦始皇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创建了秦王朝,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与战略家,在位时间达37年,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统一度量衡,为整个国家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