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曹魏集团可谓“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曹操用人之道到底是什么样的

曹魏集团可谓“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曹操用人之道到底是什么样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611 更新时间:2023/12/24 4:09:26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曹操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曹操手下人才那么多,曹操是如何用人的?曹操到底有什么魅力存在?

东汉末年,风起云涌,天下大乱,所谓“英雄出乱世”,因此三国时代也是人才辈出、豪杰并起的时代。在魏蜀吴三国中,曹魏集团最为人才济济,可谓“猛将如云,谋臣如雨”,曹操的用人之道历来为人称道,这也是他能乱世称王的重要原因。曹操执政过程中曾颁布《求贤令》,以唯才是举之心求贤,这为出身贫寒的能人志士提供了机会,也是让曹营势力急速扩充的重要原因。

曹操到底是如何任人的呢?是什么让这些谋臣志士甘为曹操所用?

一、豪族为柱,兼收并用

东汉时的政权主要以豪族地主作为支柱,生在汉末的曹操也不例外,他将豪强作为主要依靠力量的同时再举各阶级人才,达到兼收并用的地步,因此曹操身边的人才集团上至贵族下至平民,无所不包。曹操的骨干军主要是豪强世家,靠接纳地方的地主阶级武装形成,如曹洪、曹仁、夏侯惇等都是谯县一带的大地主,任俊、许诸、李典等人本身也有很大势力,他们后来都成为曹操人才集团中的重要力量。

除地主豪门,曹操后来又逐渐的得到世家大族的支持。年少时曹操便有“命世之才”的称号,加上后来许劭称他“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名声更为响亮,盛名为曹操取得世家地主的信任奠定了基础。曹操当上东郡太守后荀彧前往投奔,荀彧是荀淑之孙,荀淑是当时各世家大族中的首脑人物,地位举足轻重,于是在荀彧的举荐下更有一大批士人前往归顺曹操,如荀攸、钟繇、王朗、郭嘉、杜畿等等不计其数。

所以曹操的用人之道是兼收并蓄,并非一些人所谓任用贫贱之人来冲淡世族势力,他的政治抱负不仅要通过能人士子来实现,更要以豪强宗族为支柱。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世族当中善谋者居多,寒门武将更多。曹操的用人原则是不论出身如何,只要有能力有志向,能成为其实现政治抱负的助力,又愿意为他所用,一概收用,不偏不废。

于是曹操身边逐渐聚集了不同阶级的各种人才,有主动归附的,如荀彧、郭嘉、贾诩等;还有敌方将领投降而来的,如于禁、徐晃、张辽、庞德等;有本身是豪强大族的,如李典、李乾等;也有正常通过选拔举用的,如袁溪、张范、何夔等。甚至陈琳这种痛骂过曹操的人,他也能既往不咎任用,这是十分难得的。也是因为曹操的知人善任、兼收并用,才让他的周围聚集无数人才,最终成就大业。

由此可见,曹操的用人范围是非常广的,宗族豪强能用,被举荐者用,通过选举的士人用,甚至痛骂过自己的人也任用,这就为他身边人才云集奠定了数量基础。

二、德才兼备,唯才是举

在对人才德行的要求上,曹操的任人原则是德才兼备,两者缺一不可。曹操三次颁布《求贤令》,扬言只要一个人德行美好,同时又有治国之才,即使声名狼藉也愿纳入旗下。虽然曹操曾表示对“不仁不孝”的有能之士也尽可能重用,但实际上他对德高望重的人更为钦佩,如历史上廉明清正的毛玠、正气儒雅的蔡琰等。

毛玠年轻时做县中小吏,以公正廉洁闻名。归曹后,曹操命他与蔡琰共同主持文人士子的选举,两人都是正直清廉之士,在他们的努力下朝中奢华风气荡然无存。当时有不少负有盛名但举止虚伪浮华的人始终没有得到重视,他为人俭朴清廉以作表率,即使朝中极受宠幸的臣子也不敢超出规制。曹操因此对毛玠非常赞赏,曹丕也曾亲自拜访他。在选拔人才方面让清廉儒雅的毛玠、蔡琰主持,不仅提高了选拔人才质量,也体现出面对贤才时曹操的公正态度。

曹操虽然看中德行,对有德之人更为钦佩尊敬,但在用人时更倾向于选择有能力的人,即使这类人品行不佳,在曹魏集团也很有可能得到重用。曹操会对通过选拔的人才进行分类,在他眼里,有德无才者终一事无成,才高而道德低劣者弃之不用对国家来说是损失,因此这类人会得到重用,还有一类人有才能但喜欢以此炫耀,曹操认为他们不但对国家没有助益,反而会误国伤民,不能重用。

可以看出曹操对所用之人的要求是德才兼备又唯才是举的。对曹操来说,德行固然重要,但才能更为重要,仅自身品德美好对国家来说只是多了一个良好公民,没有治国的才能便是无用。没有德行但有才能的人虽然可能饱受世人诟病,但他的才能只要取之有道,对国家的治理会有大用。而仗着有才就飘飘然的人最容易在为治国献计献策的过程中出现失误,犯眼高手低的错误,曹操的任人看似荒诞,实际上有一定道理。

三、投降纳叛,不拘小节

对投降与叛变的能士,曹操采取的是尽弃前嫌的态度。曹操的五员大将,张郃、张辽、于禁、乐进、徐晃各有其能,英勇谋略皆有,文才武略兼备,即使面对十分强大的对手,他们也是临危不乱,无坚不摧。但这五员大将中有三人都是投敌而来,张郃、张辽、徐晃原本是袁绍、吕布、杨奉下属随从,于禁、乐进则是在军阵行列中选拔而来,可以看出曹操也很善于在战争中发现人才。

曹操在处理投降与叛变的关系方面,有自己的方法。刘琮、蒯越前来投降,曹操欢喜的不是攻下荆州,而是得到蒯越这样的贤才;许攸背叛袁绍投降曹操时他亲自迎接;陈琳被俘虏时非但没有杀害,反而让他担任随军参谋的职务;王修也是在曹操的用人之道中沦陷,弃袁谭投曹;对张绣的反乱他也能不计前嫌。曹操这种处理叛乱与投降的独特方法更让他身边聚集了更多人才。

除此之外曹操处理“大”与“小”时采用的是顾全大局的态度,在用人方面宽宏大量,胸怀博大,他的胸襟和气魄也是他成为一代枭雄的原因之一。从一个刺客成为坐拥上百谋士的大将,管理上千人的曹氏集团,与他独特的用人之道分不开,同时也离不开身边众多将士的鼎力相助。如文聘降前曾让曹操失望,后来仍是委以重任,文聘也不负所托,最终帮曹操守住江夏这块军事重地。

四、御兵有方,从善如流

在御将用兵方面,曹操都能任人唯贤,从善如流。孙权曾赞美曹操御将之道,说曹操能够发挥各个将才的长处,人尽其用,将他们的特长最大化。如许诸、典韦身材强壮、武力高强,同时忠诚守法,曹操就让他们在战争中担任前锋,冲锋陷阵,休息时就统领军队亲兵;他在军阵中提拔的于禁、乐进,在俘虏中任用的张辽、徐晃,都在为曹操效命的过程中立下大功,留名青史。

对待投降的将领,曹操也会委以重任。如刘表帐下的文聘,在江汉地区很有威望,曹操便任命他为江夏太守,让他掌管边疆事务,以抵御孙权;吕布遭擒后,曹操收拢张辽、臧霸、孙观等人,其中臧霸于冻土之地很有恩信,曹操便把青、徐二州交给他管辖;与曹操同宗族的人也得到重用,带兵打仗,镇守城关。

用兵方面,曹操借大汉天子的名义四处征战,对谋士提出的用兵策略、军事计谋择优而用,破袁绍、占荆州、擒吕布、取汉中,对外又降服匈奴等,最终将北方统一。在曹操的众多谋人志士中,郭嘉军事方面的才能很受赏识,深为曹操器重,他们之间的君臣情也十分真挚感人,“自在军旅,十有余年,行同骑乘,坐共幄席”。

史书评郭嘉“才策谋略,世之奇士”,他能通过敌人的心理特点,性格才智等作出最正确的决策,兵锋无敌。如建安三年九月,曹操出兵攻打吕布,吕布坚持守在下邳不出来,战役持续大半年,曹操见兵士将领皆疲惫不堪,准备放弃。此时郭嘉却以远见卓识看出胜利的机会,认为吕布有勇无谋,陈宫虽有谋略但反应缓慢,劝曹操急速进攻,曹操依计而行,果然大胜。

除郭嘉外,曹操帐中善谋的智者还有很多,如荀攸、程昱、许攸、贾诩等等。除了善用谋士外,曹操对部下也是赏罚分明,有功之臣赏赐毫不吝啬,也非常能体恤下属,对待立下大功的谋士,曹操不断给予表彰、封邑,甚至将自己的租税分封赏赐众人,以示同甘共苦之心,这些重赏更是让有功之臣更加卖命,无功之人更加努力上进。能够科学合理地御将用兵,是曹操用人之道的关键所在,如若不能人尽其才,即使有再多谋士将领也是无用。

结语

曹操的用人之道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选拔时不论出身阶级,任用时任人唯贤,引将用兵时从善如流,这都是曹操在用人方面取得巨大成功的缘由,而用人的成功让曹操的称霸之路更为平坦顺畅。但曹操用人方面也有缺点,如暴戾、疑心重、唯我是从等,钟惺有评:“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我想是十分公允的。

参考文献:《三国志》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缔造“仁宣之治”的朱高炽,为何只当了十个月皇帝呢?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百科

    洪熙元年(1425)五月,明仁宗朱高炽驾崩,享年47岁,这位“仁宣之治”的缔造者,战战兢兢地做了20年的太子,好不容易才登上的皇位,却福薄命软,才当了10个月的皇帝,就追随老爹朱棣去了。按理说,生老病死,本是人之常情,没什么奇怪的。可朱高炽之死,却成了一个历史的谜团,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他的死亡太过于

  • 郭待举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百科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郭待举,唐朝许州颍川(今河

  • 大禹是怎么做到制度的改变的?从“禅让制”到“世袭制”的必然性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百科

    通常来说禅让,是指在位君主生前将统治权让给他人,目的是让更贤能的人来统治国家。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详细讲讲大禹是怎么让国家从“禅让制”变成“世袭制”的,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来看看吧。史上有先王禅让的传说,认为尧、舜、禹三代政权的交接,是通过推荐、考察和任用等程序和平实现的。通常,禅让将统治权让给异姓,这会

  • 刘秀麾下的“云台二十八将”为什么存在感不强?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百科

    刘秀麾下的“云台二十八将”为什么存在感不强?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汉光武皇帝刘秀,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推翻了王莽的新朝,建立东汉,励精图治,仁德爱民,经济复苏,被誉为汉室中兴之主。正如其他开国皇帝都有自己的创业班底,一说秦始皇,大家就会想起李斯、王翦、蒙恬,甚至吕不韦赵高;一

  • 天选之子刘秀有多牛?历史上唯一一个拥有“中兴之君”和“定鼎帝王”头衔的皇帝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网上都说东汉帝王刘秀是天选之子,大魔导师,位面之子,事实也确实如此,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拥有“中兴之君”和“定鼎帝王”头衔的皇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历史的长河中,出现了很多的人物,但也出现了很多的朝代,各朝各代都会有所更替,从而形成一定的规模,一个朝代中最核心的政治人

  • 古代最大的“水货”名将是谁?最后名垂千古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百科

    古代最大的“水货”名将是谁?最后名垂千古,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波谲云诡、险象环生的战场上,将军们却能履险如夷,指挥若定,带领千军万马,击败强大对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战场奇迹,一部又一部英雄史诗,对历史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并多次在紧要关头影响历史走向。但是用一句难登大雅之堂的话来说,“林

  • 赵括是千年背锅侠?赵括其实不算是“纸上谈兵”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百科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赵括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态,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那么赵括的军事实力到底怎么样呢?请听我详细道来。战国时期,诸侯列国之间烽火连天、图谋天下。自商鞅变法以来,西垂秦国日益强大,并逐渐东出函谷、虎视群雄。相较而言,曾经强盛的楚、齐两国在争霸过程中接连受挫,国力

  • 顾恺之:中国画祖、山水画祖之一,被评价为“三绝”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百科

    中国的绘画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最初在陶器、地面以及岩壁上作画,绘画工具则是天然的矿物质与颜料,后来逐渐发展成在墙壁、绢帛、纸张在作画,绘画工具也变成了笔与墨。经过画家们不断地探索与创新,中国绘画逐渐形成鲜明的民族风格,蕴含独立的绘画美学。那么在中国绘画史上,被称为中国画祖、山水画祖之一的是谁呢?

  • 程咬金没有做过皇帝,为什么被人叫做“土皇帝”?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百科

    程咬金是为隋末唐初大将,一生没有做过皇帝,那为什么却被人叫做“土皇帝”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程咬金的本名为程知杰,曾任内军骠骑,归顺唐朝后上阵杀敌甚是勇猛,镇压起义军,攻击突厥,因此被升职和罢职,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程咬金简介。程咬金是济州

  • 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三板斧”的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秘密?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百科

    众所周知程咬金是一位在中国民间最具知名度的历史人物,在演义小说中,程咬金的形象已大大变形。那么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是什么样的呢?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首先,变形的是他的兵器。老程其实用的不是八卦宣花斧,而是马槊,一种马上用的长矛,这种兵器可不是说有就有的,要三年才能制成一把,而且成功率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