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上海的非遗项目有哪些代表性的继承人?

上海的非遗项目有哪些代表性的继承人?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757 更新时间:2024/1/16 12:36:14

【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公布,沪26位名家入选!】旅游部说,经各地申报、专家组初评、社会公示、评审委员会审议等程序,1082人确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中上海有26人上榜,包括谷好好、钱惠丽、钱程、童双春等,涉及昆曲、越剧、滑稽戏、独脚戏、上海港码头号子、浦东绕龙灯、奉滚灯、京剧、沪剧等项目,详见名单↓

戏曲《琵琶记》剧情简单,为什么却被誉为戏曲经典?

正如题主所问,《琵琶记》剧情简单,却在浩瀚的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史上有一定的影响。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琵琶记》是我国最早的正式戏剧“南戏”中最有影响的一部。南戏,是我国最早的正式戏剧。

中国戏剧在元代形成两个系统:一个是唱北曲的杂剧,一个是唱南曲的南戏。南戏,于北末年在商业繁荣的温州地区诞生,逐渐流传到南方广阔的地域。到了明代,比杂剧成熟较早的南戏,因其轻柔婉转、体制灵活而逐渐替代了杂剧,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剧种

元末南戏,全本流传的只有十五种,其中最主最著名的就是《琵琶记》,和号称“四大传奇”的《拜月亭》《钗记》《白兔记》《杀狗记》。

想想看,《琵琶记》是我国最早的戏剧“南戏”中最为著名的一部,自身处在戏剧开端的高峰,既便该剧本身可能无法和后代的优秀戏剧相比,但《琵琶记》的所处的位置摆在那里。

《琵琶记》是由民间流传甚广的南戏《赵贞女》改编而成。改编前就在民间有一定影响。《琵琶记》写的是蔡伯喈和赵五娘的故事。这个故事在南宋时期已经在民间流传,在南戏中也有过《赵贞女》的版本。戏中的蔡伯爵是个备受谴责和唾弃的人物,他赴京考中状元后,难奉二老,背亲弃妇,以攀豪门,另娶新欢,是个典型的“渣男”,最后遭到被雷击死的下场。

这部《赵贞记》的南戏,当时在民间就有很大的影响。

《琵琶记》的作者高则诚,本身就是个热心提倡“忠孝节义”的戏曲家,为了“夫孝共妻贤”的封建伦理,他对《赵贞女》做了很大的改动。而且《琵琶记》里男主的形象较之《赵贞记》中形象则截然不同。定会引起观者的好奇和关注。

《琵琶记》独具匠心,设置“三不从”的戏曲冲突,既指出蔡家悲剧的原因,结局也符合中国传统的理念。为观众喜闻乐见。在《赵贞记》中,蔡伯喈中状元后,忘恩负义,弃亲背妇。最终以“马踩赵五娘,雷轰蔡伯喈”的悲剧结束,反映了念书人一旦富贵就负义另娶的现实。

而在《琵琶记》中,高则诚专门精心设计了“三不从”的矛盾冲突:①赵蔡伯唱和赵五娘婚后感情很好,朝廷招贤,他不想去应考,但父亲不从;②中状元后,牛成相看中他,招他为女婿,他要辞婚,但牛丞相不从。③为侍奉双亲,蔡欲辞官,但皇帝不从。

在三条难以“唯命”的矛盾冲突中,原本“背亲弃妇”的“渣男”蔡伯喈变成了“全忠全孝”的“模范国民老公”。赵五娘也没有被贫困潦倒生活磨难而死,最终获得了幸福。

“三不从”的设计安排,较深地揭示了造成蔡伯喈一家悲剧的,是原来的个人因素转为社会因素:科举制度、上层势力。这种变动虽然有悖于现实生活,但使作品有了厚重感,结局也非符合中国“皆大欢喜”的传统理念,为观众而喜闻乐见。

《琵琶记》采用“对比”之手法,把封建妇女的美德集中体现在赵五娘身上。赵五娘是《琵琶剧》中的女主,在她的身上概括了中国封建妇女的淳朴、善良、勤劳、坚忍、尽责等良好品质,是封建社会理想的好媳妇。既符合封建社会的家庭的伦理道德,也对维护封建社会秩序有利。《琵琶记》在舞台上树立的“孝子贤妇”的形象,就曾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赏识。

为了塑造赵五娘良好的妇女形象,作者同样也采取“三对比”的手法:一边是洞房花烛夜,一边是赈粮被劫要投井;一边是荷花池旁饮酒消夏,一边是背着公婆咽菜吃糠;一边是中秋赏月,一边是麻裙包土。这种处理方法无疑是戏剧冲突更加强烈,悲剧气氛更加浓厚。

戏中“糟糠自咽”、“祝发买葬”、“描容上路”几出戏特别出彩。

为此,自明中叶以来,《琵琶记》被推为“南戏之祖”。

《琵琶记》剧情虽然简单,但剧情、人物却非常感人。全剧经典雅致、完整生动、情感浓郁,显示了文人的心思细腻目光和酣畅率真手法。它是高度发达的中国抒情文学与戏剧艺术的结合。

总之,“琵琶记”不论在思想内容上,人物形象上,还是在结构和语言方面,都有独特之处,值得欣赏品味。因此,“琵琶记“是一部值得弘扬的优秀剧作。

“琵琶记”的文学成就,大大超过了“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中的作品。高则诚是在民间创作的基础上,把戏文的剧本创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杰出家。

“琵琶记”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不只影响到当时剧坛,而且为明清传奇树立了楷模。所以,过去把它称为“南戏之祖“。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武松打虎是小说虚构,还是实有其事?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关于此问答题【武松打虎是小说虚构,还是实有其事?】所提问的中心是追问探究“武松打虎”史实的佐证、可能性与否?是否实有其事?我自青少年开始,通过看“小人书”、“收音机”收听《水浒传》,熟知其中的“武松打虎”的故事;我认为:“武松打虎”虽然脍炙人口,但是毕竟是文学艺术创作的著作,《水浒传》的创作过程:在

  • 山东棒槌花边都是国家级非遗啦,为什么知道的人不多呢?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在山东烟台、淄博和潍坊地区,有一种生产美的民间手工技艺,这就是棒槌花边。在过去农村,你会看到很多妇女在闲暇的时候就会编织棒槌花边,这种花边很精致,不像其他农村出品的民间工艺那样粗犷,但是农妇们虽然生产它们,却从不在自己家中使用。棒槌花边是舶来货原来,棒槌花边是欧洲的舶来货,本不是山东土生土长的民间艺

  • 苏州现在确诊的越来越多了,确诊后隔离是自费还是免费?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

    确诊不要钱,有责自花款,带毒到处走,法律法规办,保护好大家,听话别乱玩,疫情期间隔,支持政府管,尽量少出门,口罩离人远。确诊不管在哪个城市,隔离吃饭都应该免费的吧?在苏州被隔离了,有种不想走的感觉……苏州安排的隔离酒店是平时300多一晚的;吃饭也还好,大概参照老娘舅25--30元左右的盒饭标准。疫情

  • 钟院士在病毒研究和抗疫上有哪些突出贡献?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沈姑娘也就问几个不明之处。有人说,18线演员不能质疑医学大师,外行不能质疑内行。如此说来,白云山板蓝根不容质疑,我们不能质疑医学大师,也不能质疑国足,不能质疑马保国。对白云山板蓝根的疑惑,我也想弄明白,多亏沈姑娘大胆直言。钟院士在病毒研究方面的情况不得而知,但在抗疫上的贡献倒令人敬佩:1、大胆提出新

  • 历史上疫情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都有谁?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这个问题出的很有意义,所谓历史就是过去的日子,有古代历史,近代历史,现代历史等等。疫情期间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是钟南山和李文亮。中国历史上有历史记载的疫情有许多次,中国历史上的中医名医们都做出重要贡献,对疫情的防治做出很大贡献,有名的就是扁鹊,华佗,张仲景等人。现代疫情期间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有李文亮烈士

  • 《做传统文化的秉烛人——张云雷》,人民日报等众多平台转发这篇正能量文章,你怎么看?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感谢邀请《做传统文化的秉烛人张云雷》人民日报等众多平台转发这篇正能量文章,我觉得有以下几点:一,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众多平台,转发《做传统文化的秉烛人张云雷》,这篇正能量的文章,说明,国家文化部,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和发扬!张云雷,娃娃腿,从小学习传统文化,相声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他一直不遗

  • 大家对非遗了解多少呢?你身边有非遗继承人吗?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赞][赞][祈祷]非遗文化一般指民间艺术,我表弟姜世闻就是创作的一浮雕纸刻,清明上河图等巨大经典作品,获得最高奖励,大小作品精雕细琢,鬼斧神工!百度一下;姜世闻浮雕纸刻,值得推荐欣赏!非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简称。多数人并不了解。非遗的内容很广泛。目前的分类有很多种。比如:民间文学类,武当山的传

  • 疫情严重,人人不能随意外出,吃的,喝的,用的,没有了怎么办?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我们这超市天天都开门,天天都有新鲜疏菜,吃完带上防护面具(口罩)去买呀,让你防疫又不是不让出门买菜。谢邀请。现在大城市里面一般是没有封闭的,是可以戴好口罩,做好防护措施去超市购买的,今天我看到一个上海的主播还在直播上海的早市,虽然比平时人少,但就现在情况来说还是可以的,只不过每个人都带着口罩或者手套

  • 这次新冠疫情,中国的整体做法,提现了哪些传统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一、体现了儒家“仁爱”的思想:对本国感染者免费治疗,倍加珍爱,为了全面保护更多的人不被传染,采取了及时、果断的隔离防护措施,从上至下,严格执行党中央、各级政府下达的疫情措施,在整个疫情防控期间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效率,看到了中国的担当!二、体现了墨家“兼爱”的思想:中国政府为全世界抗击疫情做出了巨大贡

  • 你知道“非遗”这个词吗?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今天所说的“非遗”或者说“手作”产品大多有着丰富的历史意义、生动的背景故事,但在全球工业化浪潮下,这样好的非遗产品却被边缘化。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必然会带动文创产品的消费升级,大街上越来越多人穿着汉服,就是文化自信最具象化的表现。在这样的时期,加快非遗产业化进程,刻不容缓。可究竟在非遗产业化路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