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没有这个必要,今年这种情况最好在家自已做,不会做的可在外面买一部分,家里炒几个小菜,如今生活大家都过得比较好,也不一定要吃得很好,年夜饭就是一家人团聚,图的就是一个热闹就行了。
有人说“小朋友只要溺水不超过一个小时就可以救活”是真的吗,有什么科学依据或案例?
这确实是个段子。
是个可能害人性命的段子。
1.溺水不超过一小时就能救活,这句话会害死医生。
对于一个溺水心脏呼吸停止的人,不做有效的心肺复苏,必死无疑。而即使溺水仅仅五分钟,只要发生了心脏呼吸骤停,就没有人敢说一定可以救活。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心脏骤停,想起死回生,那是与死神战斗,并不容易。
溺水超过五分钟,大部分溺水者缺氧窒息将意识丧失,随后很快心跳会停止,心跳一旦停止,血循环停止,大脑细胞就开始出现损伤。心跳停止超过10分钟,大部分将不能复苏成功。而这个段子简直狮子大开口,居然说不超过1小时就可以复苏成功,显然不靠谱。
在一些特殊条件下,确实曾有零星个案报道,1小时溺水后复苏成功的案例,但这几乎不可复制。
如果公众广泛接受这样一个概念,会对溺水心脏骤停产生不切实际的高期望值,给医生的急救带来额外挑战。如果医生不能达到这样的预期(几乎不可能达到),将可能面临人身攻击。
2.倒背控水。这种急救方法会害死溺水者。
溺水者浸没水中,先屏气,后气管痉挛,最后昏迷心脏骤停。有些肺内没多少水,即使水吸入肺内,也不容易控出来,控出来的是胃内的水,这并无急救意义。
对于意识清醒或者昏迷但有呼吸的溺水者,肺内基本无水,无需控水。
对于溺水心脏骤停,控水会耽搁心肺复苏,减低溺水者存活的机会。
所以任何形式的控水,都没有必要,且可能带来危害。
这个段子的完整版本,会有一张溺水孩子被倒背跑动控水的照片,实际上那个还是最后是死去了。
正确的溺水急救方式,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急诊夜鹰。
回复:溺水。
有视频解读。
“不超过一小时”,这个时间范围太大了,两分钟是一小时内,58分钟也是一小时内。但溺水两分钟,基本上都能救活,溺水58分钟救活的可能性为零,或者有救活的我们很难看到,这绝对是感动上苍、得到神仙保护了。
溺水对人体最大的伤害就是窒息,因为人跟鱼不同,无法在水中完成呼吸过程,导致身体缺氧而发生意外。另外,溺水时由于身体需要和紧张,会导致一部分的水通过呼吸而进入到肺内,也会进一步加重窒息的症状。
通常来说,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很难憋气超过两分钟的,尤其的儿童,他们的基础代谢旺盛,需要的氧气多,而呼吸和循环机能又没有完全发育完成,储备的氧气少,憋气的时间就会更短。因此发生溺水后更容易导致更多的水被呛入肺中,导致严重的后果。另外在水下处于紧张状态时,人会不由自主的用嘴进行呼吸,这样会导致胃部进入大量的水,这就是为什么在对溺水者进行急救的时候要进行控水的原因。而在控水过程中同样要避免从消化道出来的水被吸进呼吸道,导致另外的伤害。
现阶段我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普及不是很够,很多人在发生溺水后还是沿用“老方法”,就地进行急救,争分夺秒,尽可能的挽救生命。至于这些方法是否正确或者是标准的教科书形式,真的没法评判,毕竟抢救生命此时是最为紧急的,只要不会导致更大的伤害,一切方法都是“合理”的,把人救活就最好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少人会干坐着等专业的急救人员来进行“标准的抢救”的。因此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培训和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发生溺水后,超过10分钟,被救活的可能性就非常低了,而且就算救活,身体一些对缺氧比较敏感、再生能力又很差的组织,比如大脑和神经系统,也会发生不可逆转的损伤,导致后期的一些功能的丧失。
所以,最好就是想尽办法减少溺水的发生。但每年因为溺水而死亡的人还是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