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绍兴莲花落?

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绍兴莲花落?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766 更新时间:2024/2/27 19:32:41

保护绍兴莲花落,要坚持绍兴莲花落“二次创业”,落实四大原则:把握传承与创新相统一、出人与出书相统一、普及与提高相统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通过五年规划,组织实施六项工程,即组织保障工程、曲目创作工程、人才培养工程、演艺活动工程、对外交流工程和丛书出版工程,以进一步挖掘绍兴莲花落的精神内涵,进一步扩大绍兴莲花落的地方影响,进一步发挥绍兴莲花落的宣传功能,进一步培育绍兴莲花落的人才队伍。2008年第五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在绍兴县设立了分赛区,这对绍兴莲花落的发展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绍兴莲花落两个协会的成立,也体现了当地政府和化主管部门对曲艺事业的高度重视。

关于“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的资料

随着社会各界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日益关注和重视,“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濒危”等成为越来越流行和时髦的词汇,但究竟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包括哪些内容,可能有许多人不太了解。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大家的看法是见仁见智,很难统一。根据大家所公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过程始终与文明的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着人类文明的发达程度,显示了人类在思想和实践上所能达到的智慧高度”,就能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了,但要把所有能够记载、代表(或曾经代表)或促进人类文明与进步的思想和实践活动都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工作的范畴,然后再分门别类、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可能会更合乎实际吧。但到底什么样的思想和实践活动可以算作是记载、代表(或曾经代表)、或促进了人类的文明与进步,究竟什么样的内容可以算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据我了解(当然可能很不全面),在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开始推行之际(确切来说是之前),关于什么是“民族民间文化”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原生态”、“濒危程度”以及价值判断标准和体系之争这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争论可能也会一直持续下去,伴随于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始终)。“原生态”之争主要是指某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到底是亘古不变、原汁原味好还是与时俱进、不断融入新的时代元素好,这个问题主要围绕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内容“变”还是“不变”这个核心;“濒危程度”之争主要是指我们要保护某一行将消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还是连那些还算滋润(最少从表面上)的项目也要保护;这个问题主要围绕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状态“好”还是“不好”这个核心;而“价值判断标准和体系”之争即到底如判定一个项目是否有价值这个问题就更加复杂和敏感。由于角度和切入点等的不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价值的判断就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终极目的,是要通过我们有生命力的文化来扬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符号,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促进人类文明的进程,如果只是要保护那些已经消亡或行将消亡的形式,就变成了过去时代的卫道士,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就迷失了方,丧失了根本意义。众所周知,尤其是在我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基于农耕文明的产物(或对世界、对自身的认识),我们之所以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因为当前的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发生了剧烈的冲突,并且农耕文明在这个冲突中处于明显的劣势。人类文明也正是在不断的冲突中发展并促进社会进步,关键是在这种冲突中和冲突后,我们是否要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有曾经的记忆,所有曾经的荣耀,所有曾经的自豪感,所有曾经的自尊心一并彻底地抹去?这里我们就触及到了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这个大的命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积淀着人类文明的智慧和经验,担负着保持民族文化独特性和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双重职责。它所蕴含的某个区域内、某个族群的独特的思维方式,是捍卫国家文化主权和维护国民文化身份、保证国家文化安全的基本依据,并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着关键的影响。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在高呼“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如果没有了民族特征,缺乏了民族记忆和精神,没有了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安全,没有了国际地位,谋求崛起、富国强民恐怕只能是一句空话。在时代的大潮下,我们的年轻一代受网络和西方文化的影响(或者说是涤荡),本身对农耕文明已丧失兴趣甚至嗤之以鼻,如果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仍被狭隘地界定于一些民间杂耍似的东西,仍然是自娱自乐,而且一提起来都是封闭的、落后的,那么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保护工作就很难在他们中间产生共鸣和认同,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和参与,是我们迟早要面对的一个大难题。要培养全社会的文化自觉,尤其是培养年青一代的文化自豪感,前提就是要增强传统文化的号召力、凝聚力;而要增强传统文化的号召力、凝聚力,首先就是要了解、认知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不是皮和单纯的形式。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作为散文家而闻名的冯骥才,为什么被称为中国古村落保护第一人?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冯骥才,祖籍浙江宁波慈溪县(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出生于天津,作家,文学家,画家,民间艺术家,年少时在天津从事绘画工作,后来专职民间传统文化研究和文学创作,他的作品多以散文著称,是著名的散文家,其中比较有名的作品为《珍珠鸟》,作品因独特的:“伤痕文风“而备受推崇,他的作品多被中小学和大学收录为课本

  • 很多老人没有读过书,却有一肚子民间故事,我们该如何拯救这些濒临失传的民间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是一个文明和文化古国,在我国民间故事,包括一些传说丶笑话丶迷语等,大多都是口口相传,后人承前人的形式流传并继承的。这与国情及国民文化素质相关,不做深入探讨。因本人正在区文遗协会负责《永定河民间故事传说》的收集整理工作,所以对这个事儿有所了解和认识。很多老人,无论男女都有许多故事存心,有些故事情节

  •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文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抄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随着全球化袭趋势的增强,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变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保护和发展遇到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面临着严峻形势。我国

  • 兴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作文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怎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1、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水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杜洋(北京市朝阳区文化馆)从2001年我国的昆曲入选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表决通过我国正式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到国务院办公厅于2005年3月颁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都非常

  • 非遗文化等于非物质文化吗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非物质文化是指那些非物质形态的、有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的东西,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精神文化。如少林武术,文化习俗、中华刺绣等。当然有区别,加了遗产两个字就说明这个文化已经不能再进步延续了,非物质文化的范围很宽,比如现在国家的文艺事业,小说相声都是非物质文化,但你不能说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 建设成渝之星安居极核怎么干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摘要一是聚人心鼓信心,彰显了市委攻坚克难的竞进精神。报告用“三大标志性事件”“三项显著性成就”“三个规律性认识”,客观总结了千年斗城崛起的辉煌成就,全面系统、重点突出、实事求是。市委以高超的能力赢得了高量的增长、以强烈的担当应对了复杂的困局、以赤诚的情怀完成了艰巨的任务,向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引人注目

  • S力巴适得很! “中国第一款S级小卡”领航S1闪耀成渝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悦享生活,从TA开驶。当前中国汽车消费市场逐年呈现年轻化趋势,新生代上位,舒适/颜值/科技已从潮流变成主流,中国小卡市场快速进入颠覆传统的新生主力军时代。他们不仅享受和朋友的线下聚会,享受丰富的线上娱乐,拥有最值得羡慕的舒适生活方式,同时他们还需要一款高品质卡车玩转多彩生活,实现创富梦想,舒适、安全

  • 编钻石与石头的童话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君子善假于物荀子曰:“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恰如钻石懂得利用星光让自己的生命绽出光彩,聪明的人懂得利用外物让自己成为芸芸众生中出色的一个。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块黯淡无光。粗糙无彩的石头,只有经过不断的打磨,才能最终成为一块通透、温润的玉石。而这些打磨,有些是时间完成的,而有些,则需我们自己去借

  • 成渝实验区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区位优势很多: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条件好,地势较为平坦,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市场广阔,水陆空交通发达,科技较发达,工农业基础好,旅游资源丰富,政策支持等等。发展方向:这个也不是很好说,一句话,就是上面有什么优势就发展什么方向,尽量不要答成以初级产品为主了,比如说有天然气,就答成可以发展气化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