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从衡中出来的学渣~悄悄过来答个题呀喂~
母校这几年的名气是越来越大了呀,看到母越来越好真是由衷的开心。
要说在衡中读书的体验的话,真的是很美好很充实~
作息上讲:学校的管理虽然严格,但是却非常科学。有人黑我们早上5点半起床多么的没人性,但是它们却不知道我们所有的学生在晚上10点的时候就已经全部上床睡觉了,而且每天还有2个小时的午休。所以我们的学习并没有挤占我们的休息时间,母校教给我们的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率的学习。
伙食上讲:衡中的食堂是我吃过的所有食堂中最最好吃、最良心、最有营养的食堂了。而且还为条件不太好的同学准备了足量的经济套餐,3毛钱就可以吃的饱饱的~
生活上讲:我们的课余生活是非常丰富的~高一会有各种兴趣社团及特色课程,我自己擅长的纸藤花艺就是在那时学会的。此次我们还与高一的远足、高二的成人礼和高三的誓师大会。
学习上讲:衡中的人才真的非常非常的多,歪才怪才天才太多了,只是作为一名普通学生的我却从来没有因此而自卑过,因为母校会平等的对待每个同学,每一个老师都不会放弃任何一名学生,哪怕是年级倒第一,你也可以勇敢的说出自己的清华梦。在这里没有人会嘲笑你,每一个为了自己理想努力的人都会被尊重~大家也都非常热心给提问的同学讲题~
其次还想补充~母校没有只看重成绩不看重学生的人格~学生可以在找学校每一名老师聊天谈心,感觉老师们都可以去考个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了~~
最后~追求卓越,校训镇楼。
裸睡顶多在班级评比里扣个五分十分的,开除不至于。上课低头记笔记如果老师愿意管会提醒你听课为主,但是有的老师会认为多说这一句就耽误讲一句课。衡中的教案写的超精确,很多老师都可以做到讲完最后一个字刚好下课铃响,如果老师提醒了你,那就要拖堂一句话,所以你懂得~上课期间年级部干事的检查貌似是看看老师们都在干啥,不检查学生,当然也不排除有老师会转转教室的摄像头玩,这样被查到上课睡觉什么的几率很小,发生了只能说点儿太背。我印象中没有任何一个老师说过课堂纪律的事情,因为大家都很自觉。
-_-#-_-#-_-#
高一衡中差生,高二因为超爱某老师开始学习,后就读帝都某985,现在美帝读研的来答一发。强调这些是怕校友喷我,说我在衡中过得惨就是因为没有领悟到校训追求卓越之真谛,不能感受衡中精神之伟大。我只是想说明我也不算是被衡中筛出来的卢瑟来这里发泄的。我不打算说母校太多好话,特别爱校的视线可以跳过了。
虽然越来越觉得衡中对我的影响弊大于利,但成绩很重要这点灌输是绝对没错的,就像这个世界看脸一样残酷没商量。
=_==_==_=
读的时候完全想不了那么多,生活就学习一件事,吃不好睡不好压力大连便便都没空排。什么班会啊大会就是反复强调你得考好大学,室友无数次半夜偷偷哭就因为成绩不好,我心很宽,除了咒骂学校之外没什么失眠的理由。某些老师真的会经常折腾差生的,具体不提了,一不忍回忆,二毕竟师长不多议论。网传的衡中纪律啊,铃声啊,跑操啊几乎都是真的,所以生存很艰难。做什么事都要提前计划周全,以秒为单位安排时间。每次换了课表之类我都要盘算那节课可以迟到一会儿或者翘掉跑操体育体活去抢坑便便-_-#,后来还有校友写过衡中抢坑哲学。什么时间可以给家打个电话,去超市买点补给,把宿舍没时间吃的烂苹果烂橘子扔出去,或者打点热水洗洗我这颗油腻腻的头。
放一张班主任要求的todolist本子,先道个歉,字很烂。
上面会记除了上课之外的每日任务,打钩的是完成了,没划的就是没完成。每天都有任务没完成,衡中的理念是,你必须每天都完不成任务,这样才说明你尽力了,否则认为你有些时间无所事事没有充分利用,这是罪恶的,来,跟我读,这是罪!恶!的!因为我总是挑容易的任务完成,不喜欢的数学就放到最后,就永远都没时间学数学,导致数学成绩越来越烂,而且还染上了“完成任务就不舒服”的病,大学之后每次作业都是拖到最后才匆匆抄完交上去,这个毛病至今未改TAT,所以绩点也是一塌糊涂。偶尔会抄几句话自勉,在衡中吃饭时间太短,吃什么都一样,尝不出味儿来,我主要依靠鸡血这种精神食粮存活的。“抓课间,提效率”,这句应该是老师说了我记的,课间都不放过,紧张可见一斑了。当年是体委,所以把每次跑操的打分记下来,太差的话会在课间或者班会简短说几句。像这天我印象很深刻,体育活动课大家玩嗨了一列的四五个男生抱在一起跑,步伐极其一致(这很高难度的),全班笑成一团,。检查的同学刚好是曾经同班,她说“扣二十,没办法再高了!”(看,只要你和学生会成员关系好(# ̄ ̄#))。晚饭后总结警告了他们几个一下。这对我也算是个锻炼吧,现在当众讲话基本不怵。班里各种班委课代表正的副的加起来有三十多个,这种锻炼覆盖面积也挺广的了。
中考超常发挥高一在实验班,我完全不在状态恍恍惚惚,就仨月还病了好几次,运气不好班主任总嫌弃我请假导致扣了班里量化成绩。奇怪的是不知道是因为跑操锻炼的缘故还是什么,文理分科之后就没怎么生过病了。之后文理分科现了原型进入理科普通班,倒数十几名吧,别怪我强调名次,因为在衡中成绩几乎算身份证,成绩烂的除了被批就没什么别的存在感。我现在有点阴郁内向的性格应该也是这时候造成的。当然后来我们发现可以利用学校对老师的考评制度故意犯点小错给老师添堵,甚至联手赶走不喜欢的老师,当然对于一心为学生的好老师大家还是特别给面子的。
高二算是走运,遇到年轻又负责没代沟的好老师,也因为生存状态实在无聊,开始学习了。那段时间心无旁骛,除了做题就是泡在办公室答疑。每天累到挨枕头就着还觉得挺充实幸福的。不过就算开始每次考试都进步了但压力总是挺大的,常常想如果我翘掉自习躲在科教馆(机房实验室那栋楼,晚自习时基本没人)应该不会有人发现吧,就算是从天文台跳下来似乎也没什么问题。
衡中按成绩把学生阶级分得非常清楚,同一等级的班称为同系列。类似某系列产品吧,鄙人不才,理科普通班出品。理科班包括奥赛班、实验班和普通班,文科不太了解,似乎到高三才分实验班和普通班,高三还会有复读班,同样分为理科实验班普通班,文科实验班普通班。同系列的班所用资料和上课进度和内容完全相同,考试时放在一起排名。一个老师通常只带一个系列的几个班,备课方便。
衡中换老师非常频繁,分班算一般频繁,分班必然换老师,这频率让我们感觉学校完全不考虑我们的师生情、同窗情,就是拿我们当考试机器。通常新生八月中旬入学,按中考成绩分班;三个月后的12月文理分科,按照三次月考成绩全部重新分班换老师;6月初高考前后放假两周,这期间调整老师,几乎所有老师都换;6月下旬到7月底上课一个月被称为“小学期”,然后放假两周,这期间又会调整一次老师,同样是几乎全换;到下一届的高一文理分班时候还会对高二的老师进行微调。中间因为有老师产假或者离职等等原因仍会时不时有微调。但是,换老师几乎不会影响学习进度,因为同一备课组的课都是一样的,只是老师授课风格有差异。我现在也不知道该回去看看哪位老师,我不确定他们会记得我,加上当时很喜欢的几位老师大多已辞职,现在觉得完全没必要再回去看。高三刚开始各科竞赛结束之后理科奥赛班和实验班会混在一起重新分成理科实验班,文科重新分为实验班和普通班。倒是我们理科普通班还能幸免于难,一直到毕业。每次分班大家都怨声载道,舍不得同学,但分了之后也习惯了,不过是旁边的人换了,大家还是都低头忙自己的,其实也没什么差别。好处就是可以认识很多人,坏处是可以长久发展感情的不多。
至于社团,高一参加了地理社团,活动过两次,会讲一些地理趣闻,其实我以前都知道,后来不了了之。同班有同学加了机器人社团,因为要比赛坚持了挺久,后来拿了个奖也就没有活动了。当时老师们的态度还是“把这时间用来自习多好”。我们这一届大概就这样,听说后来有所改变。
我高二下转走了,转走的时候成绩中上吧。刚刚离开的时候觉得还不赖,拜衡中大名所赐,新学校在没有考试的情况下直接放我进了重点班,同学都拿我当猴看,或者直接叫我“衡水”,好像我瞬间会秒掉年级第一,月考之后大家大失所望,不过进班里前十了,也没有太给衡中丢人。我和大家都轻松了许多,也没什么人指指点点了。并不是说衡中特别牛掰所以我一个普通班中上可以秒重点班大部分同学,而是衡中一入学就开始应试训练,而大多学校只是教会就行了,我已高强度训练了一年半,所以秒其他大部分高二学生妥妥的。高二下在新学校教会就成的原则下我保持在班里十五到二十名。到高三上大家都开始应试训练了,我才又正视高考这件事。虽然离开衡中了,但后来的高中生活遇到瓶颈还是依靠追求卓越四个字支撑过来的,虽然行动上没做到,但心底对校训的认同是没的说。
进入大学之后挺长时间我从来不回忆高中生活的,尤其是衡中一段,因为不忍心,也怕同学觉得我怪异,我只说后来那个学校。大学同学表示,我们这几个衡中的各有各怪,个性大于共性。但是衡中的痕迹还在,比如,我会有吃饭走路逛街娱乐这种事情好浪费时间我不应该享受,时间就是要用来自习啊自习,于是大一大二一共看了将近二百本闲书,绩点却没有刷太高,因为做题做伤了真的不喜欢写作业,什么吉米多维奇看看封面就好了。
离开衡中越久,越开始学着自己生活,就觉得衡中真的是,如大家所说,变态。回忆起来我的高中,除了学习,什么都没有,所有兴趣爱好全丢了,心智发展好像也停止了。除了生理摧残,很多同学有胃病,还有心理摧残。对人的评价标准太单一,剥夺人类的正常需求,将其视为不合理乃至洪水猛兽,耽误前程。而且剥夺学生和家人交流的时间。没时间打电话后来我就演变成没事就不打电话,虽然人在学校没什么事,但心理波动是难免的,班主任和心理咨询室都管不到的,在衡中凡事都在自己解决,我后来的学校也是住宿,所以我常常觉得自己是一个人在战斗,回避型的人格也是那时候养成的吧。时而我觉得自己可以一个人面对一切,时而觉得世界好残酷我好弱小不如听天由命死掉最好。衡中会灌输如果你成绩不好父母会很失望,所以我就算学校有事也不是都和家人说的,什么都自己扛着忍着。和父母的疏离真是难解,需要什么都不知道怎么开口。后来不成功的恋爱也和这种死傲娇脱不开干系。
衡中确实做到了把我们送到了更高的平台,能见识到更大的世界。大家一直指责衡中从外县市挖生源,吸干了河北其他学校,现在确实可以这么说,但其实衡中单在桃城区(市区)也培养出很多学神。我初中在衡水市区某初中实验班,班里很多人都进了衡中实验班,然后顺理成章地进清北浙复交南大中科等等。当时初中在一个教室里的同学,好几个本科毕业就美帝名校全奖读博。衡中也一直被诟病培养了学生学生却根本不回衡水建设家乡,按照知乎的尿性,大家应该都能认同,念书到这个境界,除了北上广其他地方应该都留不住吧。其实除去这些逆天学神的存在,衡中毕业生们本科(现在还木有研究生已毕业的同学)毕业之后回河北就业的很多,在哪里工作都是个人选择,在现在流动性特别大的社会,也只是暂时的。